|
新生宝典
大一新生备忘本
加社团切莫“贪多嚼不烂”
参加社团不要盲目,可选一到两项,最多也不能超过三项,而且最好先了解清楚某个社团组织到底是做什么的,是否与自己的兴趣相符。有些同学参加了某个社团后不久就开始后悔,但碍于面子又不能退出。“参加活动太多的同学中有不少在期末考试中都有科目亮了红灯。”
找份兼职:安全最重要
找份工作,一来可以小赚一笔减轻父母压力,二来可以接触社会锻炼自己,对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说,到社会上找份工作成了与在校园内加入社团同等重要的事儿。但由于大一学生刚刚脱离父母、老师的视线,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很容易上当。因此,大学新生找工作最好别到中介所,许多信息都有水分,难保不受骗。女生外出最好结伴,不要轻易到陌生人家中。
适应大学的寝室生活
很多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家长对自己的溺爱、顺从,对于大学里的集体宿舍,很多学生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也感到茫然。寝室生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卫生习惯,尊重他人的同时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因此,很多细节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习和体会。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比如打开水是个辛苦活,可宿舍的每个同学打开水时都不应该只拿自己的暖壶,而是有几个壶空着就拿几个。珍惜寝室生活环境,也会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心境。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都是由于寝室同学关系不融洽引起的,处事时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想问题。理智和宽容是大一新生的首门“必修课”,这会让他们很快赢得朋友。对于有些学生还要尽快学会普通话,不要只局限在“老乡”的小圈子里。同学关系处理得不好,不但会影响4年的大学生活,也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压力,严重时可能导致抑郁。”
了解大学的学习氛围
一般来讲,大学的校园范围都比较大,教学设施要比普通中学齐全得多,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大学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认识到:要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入学最初的几个月里,大学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
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大学里,单凭坐在教室里苦读书是难以适应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这里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红榜……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
大学新生入学准备
一、 正确认识角色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大部分都是学习上的佼佼者,平时深得家长、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通常都是生活中的中心人物。但是许多大学生一跨进大学校门便害怕起来,因为在大学里(尤其是重点、名牌大学),几乎每个人都有着辉煌的过去,人人都是学习尖子,个个都是高手奇才,如果重新排定座次,就只能有少数人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大多数学生将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转变,自我评价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随着角色的转变,学习方法也应该有所变化。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比如,不再是老师追着学生,而是要学生主动求教老师;大量的时间需要自己去安排,而不是被老师占有;要学会研究性学习,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等等。大学的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并非仅仅是听课和读教科书,和老师同学讨论、阅读参考书目、听学术讲座等等,都是学习,关键是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园中的特殊资源,并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整合。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正确认识到角色的改变,尽早做好思想准备,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
二、有效进行自我评价
大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阶段,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塑造健康人格,培养良好情绪的基础,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个方面,是指人对自身条件、素质、才能等各方面情况的一种判断,而新生对自我的评价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活中的学习效能、职业选择、事业奋斗的自信心。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对自己做出公正的全面的评价,不要死盯着自己的短处,善于挖掘和发展自己的优势,也可以补偿自己的不足。人的知识、才能通常是处于离散、朦胧状态的,需要人们不断地挖掘、发现和开发。从个人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的特点,毅力的恒久性,已有的知识结构,献身精神与果敢魅力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和测试,将为你做出科学的自我评价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主动适应全新环境
对于一个大学新生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深有感情的老师和同学,离开疼爱自己的父母,踏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如何尽快适应这些环境是有必要的。大学新生除了熟悉校园环境,还应该主动接触这个社会环境。把自己关在大学校园里面闷头读书,对外面的社会不闻不问,是永远也不会适应社会环境的。勇敢的走出“象牙塔”,到校园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不逃避现实也不做无根据的幻想,有目的的进行一些有益有利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认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环境中的实际位置。
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它全部的价值。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黑夜的唯一光亮。”可见友谊在人生中的分量。
由于大学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学生的“异质化”程度很高,地区的差异使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发生冲突。那么在大学里学会与不同背景的同学相处,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无疑会有利于今后走入社会。
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你与别人生活在一起,你就应该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起接爱。如果感觉别人的生活方式有碍于你,可以与其进行沟通,委婉地提出,并适当地进行自我的调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给别人提意见一定不能当着众人的面,以免使对方难堪、丢面子。
要想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还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
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
五、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刚入大学的新生,首先应学会日常生活的打理。 要学会准时起床、运动,学会自己料理床铺,收拾房间,学会自己洗衣服,缝补衣服,学会自己照料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和同学进行交流就更好了,因为同学间的互相影响和互相学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
独立生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钱财的管理。 由于家长一般每月或每几个月给一次生活费,大学生就要自己独立计划如何进行消费。计划不当甚至没有计划的学生常常在最初的时间里大手大脚,把后面的伙食费提前花掉。因此,大学新生要学会一种“理财”的观念,要注意考虑:在生活中,哪些开支是必须的,哪些开支是完全不必要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钱要花在刀刃上,要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消费,可花可不花的尽量少花。此外,还要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和自己“勤工俭学”的能力来进行日常消费。有了这些基本情况的分析,再确定自己每个月的“消费计划”,使之切实可行。并且要尽量按照计划执行,多余的钱可以存入银行,以备急需时使用。
入学几个月或半年之后,大学新生对自理的生活就会逐渐适应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