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楼主: 墙角野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空军

[复制链接]
91#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18 | 只看该作者

北约组织给米格-15所起的绰号为“柴捆”(Fagot)。

92#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18 | 只看该作者

技术数据 (米格15比斯)

翼展10.08米
机长10.10米
机高3.70米
最大起飞质量6 131千克
空机质量3 636千克
最大载弹量200千克
最大燃油容量1 162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1 076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5 500米
最大爬升率50米/秒
起飞滑跑距离620米
着陆滑跑距离680米
航程1 330千米
转场航程1 970千米

93#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3 | 只看该作者

歼-5甲


歼-5,国产歼击机的起步

新中国建国后,迅速开始了仿制生产喷气式战斗机的工作。中苏政府于1951年10月正式签订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组织修理飞机、发动机及组织飞机厂方面以技术援助的协定》。同年4月18日重工业部设立航空工业局,统一负责飞机的维修工作。1953年12月23日,中苏两国政府换文,苏联将制造喷气式飞机米格-15比斯(含发动机)的许可权授予给中国 。但1954年10月12日,根据苏联政府建议,中国政府决定停止试制米格-15比斯,改为试制性能更好的米格-17A及其发动机 ——歼-5。

94#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4 | 只看该作者

1951年底航空工业局共下属18个工厂,职工近一万人。1951年12月,周总理亲自主持会议研究决定,要在3到5年的时间里试制成功苏制雅克-18初级教练机,以及米格-15。后歼击机项目改为试制更加先进的米格-17喷气式歼击机。1954年中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两年以后,1956年9月8日,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种喷气式歼击机歼-5,即ΜиГ-17Ф型,随后获批准批量生产。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成批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空军进口的原装米格-17新机试修任务交给空军上海13厂负责。该厂于1959年7月开始米格-17的试修准备工作,该型机在国内尚无工厂修过。为适应修理任务的需要,空军党委批准对空军13厂进行扩建,工程部指示13厂从1960年起,由原来修理飞机发展为同时兼修发动机的综合工厂。1960年3月底,在第一架米格-17飞机的试修任务即将完成时,由于形势变化,空军党委常委会议决定:上海空军13厂由于机场不能供高速飞机试飞,今后不再进行基本建设。因此,工厂于当年将已进厂的2架米格-17飞机修好出厂后,即停止了该型飞机的修理。1961年5月,空军工程部遵照空军参谋长张廷发的指示,曾下达任务给13厂,要求将1架米格-17飞机改为教练机,工厂于8月份动工,9月份就完成了试改任务,之后也因形势变化而未能继续进行。

95#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5 | 只看该作者

歼-5由沈飞工业公司研制,是单座单发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主要用于昼间截击,具有一定的对地攻击能力。歼-5是仿制苏联的米格-17Ф(米格-17F)歼击机,米格-17F型51年9月首飞,52年底开始大量生产。首飞的试飞员是吴克明,当时歼-5被称为56式,直到1964年才改称歼-5。

上图为首架歼-5,当时的编号涂装与现行涂装有所不同。试制工作从1954年10月开始,1956年7月19日原型机首次试飞成功,并使用苏制零件装配了13架歼-5。1956年7月13日,全部用自制零件组装的第一架歼-5完成总装。9月8日,喷气式飞机歼-5由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经国家鉴定验收,可以成批生产交付部队使用。9月10日在沈阳举行祝捷大会,聂荣臻元帅前往参加。为歼-5装配的涡喷-5发动机,也于同年6月通过试车鉴定,投入成批生产。中国航空工业从此跨入喷气时代。 至当年9月15日,制造出4架国产型歼-5飞机。这4架飞机参加了1956年国庆大典。至1959年下半年停产,共生产歼-5飞机767架,有力地支援了人民空军建设。

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5 | 只看该作者
歼-5采用单座、单发、机头进气、后掠式中单翼布局。后掠式中单翼的后掠角是45°,为双梁结构。机翼内侧有角度可控的后退式襟翼。副翼偏转角范围为±18°。起落架舱在机翼根部,主起落架收在机翼的两个舱内。全金属半硬壳式构造机身是圆形截面的流线体,机头进气。机身后部装有可操纵的减速板。垂直尾翼分成上下两段,下段固定在后机身的承力斜框上,上段可拆卸。垂尾后掠角为55°41′。方向舵可转动25°。水平尾翼后掠角为45°,安装在垂直尾翼下段顶部。升降舵向上可转动32°,向下为16°。前三点式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起落架收入前机身下部的轮舱内,主起落架收入机翼内。主起落架装有缓冲器,前起落架装有减震器和减摆器。主轮轮胎压力为8.34×105帕(8.5千克/厘米2)。密封式单人座舱在应急时可抛掉舱盖,可弹射座椅保证飞行员在紧急时迅速安全地脱离飞机。操纵系统为硬式操纵。副翼调整片和升降舵调整片为电操纵。液压系统用于收放起落架、襟翼、减速板、可调喷口和操纵副翼。冷气系统用于刹车、密封座舱、应急收放起落架和应急刹车等。
97#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6 | 只看该作者
歼-5,国产歼击机的起步

采用一台涡喷-5离心式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静推力2600千克,加力推力3380千克。该发动机是苏联克里莫夫设计局的VK-1F发动机的仿制品,VK-1F是米格-17的发动机。1951年航空工业局成立后,开始组织发动机生产,学习苏联新的喷气发动机生产工艺资料。在苏联的援助下,引进了VK-1F的专利制造权。1956年6月包括我国知名发动机设计师吴大观在内的队伍,在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现“沈阳黎明机械公司”)仿制成功涡喷-5。1964年生产任务转由西安红旗机械厂负责,66年转产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涡喷-5加力推力3380千克,最大推力2700千克,额定推力2400千克,巡航推力2160千克,不同状态耗油率介乎2千克/千克/小时到1.05千克/千克/小时之间。机内燃油1170千克,外挂两个400升副油箱。

机载设备包括超短波指挥电台、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信标接收机、敌我识别器、护尾器、测距器等。

机翼为后掠式中单翼,副翼的偏转角范围为±18度。机头左侧下方装两门23-1型23毫米机炮,机头右侧下方装一门31型37毫米机炮。装弹量为200发。23-1机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发/分,弹种包括航23-1杀燃、航23-1杀燃曳光、航23-1穿燃、航23-1训练自炸弹。37-1型初速690米/秒,射速400发/分,1954年开始研制,开始时因考虑到该炮性能落后、苏联已有后继型号,故仅计划少量生产以避免浪费,后来因为歼-5需求量增加,最终生产了236门后于1959年停产。机翼下可挂两枚100-250千克的炸弹。

98#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8 | 只看该作者

歼-5,国产歼击机的起步歼-5屡建战功,1958年7月至10月击落来犯的2架F-84G和6架F-86F,其他战例无数。有趣的是越战期间的1956年4月,四架F-4入侵海南岛我方领空,我军歼-5在拦截期间,F-4匆忙发射AIM-7“麻雀”导弹,不料歼-5拐弯半径小得以逃脱,脱靶的AIM-7竟然飞向远方的一架F-4,将其击落。

歼-5为我军开拓了喷气战斗机的先河,打下了我军驾驭喷气战斗机的基础。目前,所有歼-5已经退出现役。

1958年9月,我军歼-5编队与台湾空军24架F-86编队在浙江温州地区上空遭遇,空军飞行员王自重因掉队被其中12架F-86围困。王自重单机击落敌两架F-86后,被F-86携带的AIM-9“响尾蛇”导弹击落。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战中空空导弹取得的战绩。但当天F-86发射的AIM-9中有一发未爆炸,坠落后被我军民发现。这枚AIM-9被送往苏联,苏联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K-13(AA-2)空空导弹,我国的进口仿制品即霹雳-2空空导弹。但是在国民革命军的史料中,成功运用AIM-9击落解放军战斗机后,所有参战飞行员合影留念,并无任何一人伤亡。孰真孰假,还有待分晓。下图为王自重。

99#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9 | 只看该作者

解放军的歼-5机群。

歼-5,国产歼击机的起步

飞行员在歼-5旁谈话——请注意当时带有军衔的苏式军装。

歼-5,国产歼击机的起步

歼-5,国产歼击机的起步

100#
 楼主| 发表于 2006-1-6 14:29 | 只看该作者

翼展 9.60米
机长 11.36米
机高 3.80米
机翼面积 25.00平方米
机翼后掠角 45度

最大起飞重量 6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534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1170千克(机内) 1834千克(带副油箱)
最大载重量 213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1145千米/小时(高度3000米)
巡航速度 800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 75.8米/秒
实用升限 16000米
最大航程 1560千米(带副油箱) 1020千米(不带副油箱)
续航时间 2小时50分(带副油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