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463|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梨花诗?最近很流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21 2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缘起】:中国女诗人赵丽华的诗作最近在不少论坛被转载,并被网友戏称为“诗坛芙蓉”,大量网友通过仿写其诗歌的形式表示嘲笑之意,本文作者感慨:网民,只有网民,才是敢于直面诗坛恶习,纯洁诗风,为新诗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动力。
  
    公元2006年9月是中国新诗坛真正的“黑色九月”,是百年来中国新诗人最倒霉的日子,也是最受大众,严格地说是网民,更严格地说是网上“诗歌愤青”,“恶搞”甚至“羞辱”的多事之月。
  
    先是“诗人”老巢被卷入“桃色新闻”,被一年轻女演员在博客中“含沙射影”。此事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我是专业的新诗研究者,曾有“为诗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之志,与老巢在2006年端午节鼓浪屿诗会上握过一次手。近年我强迫自己“进入角色”,远离诗坛,躲进学坛,潜心修道,埋头学问,推崇“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不再过问诗坛事,十年如一日,竟获得了“诗坛隐士”的名,当然不会去留心诗坛“八卦”。听诗友讲到老巢“出事”了,尽管他与我并无交往,但是出于对诗坛的关注,也出于对有“握手之交”的诗友的关心,我还是每天上网关注此事的来龙去脉。原来网上报导的不是诗人老巢,而是导演杨义巢被肖琼指责暗示女演员以性交易换取片中角色,杨义巢“愤”起反击。虽然肖琼博客文中指名杨义巢是诗人,但是他并不是以“诗人”身份而是被“导演”身份被“指控”的,网友的留言也很少攻击“诗人”,针对的都是“导演”。我松了一口气,感叹幸好没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如果他是以诗人身份被“指控”,新诗人的整体形象都会受到影响,他的诗写得好坏在此不做评论,单是他的诗人身份,特别是他还是一家诗歌刊物的“主编”的身份,足以让很多人,特别是不了解诗坛真相的人和歧视新诗唯恐诗坛不乱的人找到借口。在世纪之交,就有人公开宣称“新诗是百年之骗”,这个观点差点砸了我这个新诗教授的“饭碗”,有的人就认为大学中文系只能有古诗教授,新诗教授是南郭先生,应该驱逐出校园。幸好我同时还是文艺理论教授。现在如果一个诗歌刊物的总编被卷入桃色事件,新诗教授也很容易被人攻击为“白天教授,晚上野兽”。因为近年诗坛流行“下半身写作”,很多诗人、诗评家都被大众误认为是“开放人士”。不管新诗人士多么“放浪形骸”,但是与演艺圈人士相比,诗坛在“情色”方面肯定是小巫见大巫。诗坛甚至根本没有演艺界的以色相换角色的潜规则,原因是在“饿死诗人”的时代,诗人手上根本没有可以交换的东西。目前中国新诗坛正处在混乱危机时期,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灭顶之灾。
  
    正当我为诗坛不会因为杨义巢事件声誉受损,觉得自己可以重新钻进故纸堆研究新诗是如何生成这一学术问题的时候。昨天(2006年9月14日)我在网易上偶然看到了一条令我不得不重新关注的诗坛“八卦”,甚至不得不出“关”写这篇非学术文章的消息。标题是《著名女诗人遭恶搞 被网友称为“诗坛芙蓉”》 ,全文如下:
  
    中国女诗人赵丽华的诗作最近在不少论坛被转载,并被网友戏称为“诗坛芙蓉”,大量网友通过仿写其诗歌的形式表示嘲笑之意。现摘录赵丽华老师部分诗作如下:《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毫无疑问/我做的馅饼/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我坚决不能容忍/那些/在公共场所/的卫生间/大便后/不冲刷/便池/的人。《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巴松错》:莜麦菜还小/就可以吃了/后来丝瓜结了/可以每天去摘。《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我说到做到/再不反悔。《摘桃子》:诗人们相约去北京西郊摘桃子/问我去不去/我说要是研讨我就不去了/但摘桃子好玩/远胜过赏花。武侠题材的系列组诗:《张无忌》(一):张无忌/和他太师父/张三丰/学过一些/太极功夫/接着练会九阳真经/和乾坤大挪移/他研习圣火令上的武功/用了一天一夜/后来他又得到了/武穆遗书和九阴真经。《张无忌》(二):张无忌和赵敏接吻/赵敏把张无忌的嘴唇/给咬破了/有关这一吻/电视上处理的比较草率。作者简介:赵丽华,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作品收录各个诗歌选本。2001年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担任全国“柔刚诗歌奖”评委,担任《诗歌月刊》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评委及全国“探索诗”大奖赛评委等。个人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家协会奖、中国诗歌学会奖、“诗神杯”全国新诗大赛金奖等。出版个人诗专集《赵丽华诗选》、《我将侧身走过》,合集《九人诗选》、《中国实力女诗人六人集》等。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女诗人合集》等。网友仿写:《忧伤》:赵丽华老师/在美国/是知名的诗人/而我呢/独自忧伤。作者:无名小卒:拜读/大作/循声/而来/惊为/天人/原来/我也可以/写/诗。作者:水木清华:诗/好诗/坏诗/长诗/短诗/水母娇客joke诗/通通/不如/你的/丽华/诗。
  
    赵丽华:女,1964年生于河北省霸州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人、国家一级作家、《诗选刊》社编辑部主任。出版个人诗集《赵丽华诗选》、《我将侧身走过》等,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作品被收进各个诗歌选本。与郁葱合作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年代诗歌大展》等。曾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中国诗歌学会奖“诗神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等。现居河北省廊坊市。
  
    和老巢一样,赵丽华和我也只有“握手之交”。2001年11月曾在北京香山饭店参加过一个诗会,听过她的激进发言。2004年在河北廊坊开的“牛汉诗歌研讨会”上,我俩礼节性地握了一下手。后来她还寄送过诗集给我。我想九月是我的“握手之交”的诗友和新诗的“灾月”,是多事之秋。我便放下论文写作,关注此事。我最先读的是《著名女诗人遭恶搞 被网友称为“诗坛芙蓉”》标题下的一段加框的文字:“丽华的诗歌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她发现和捕捉到生活中像烟一样轻盈的那些东西,语言亦松弛到自在飘忽状态,内在的诗意却被悠然守定。――刘亮程。”作为一位职业的诗歌评论家,我对这段话是相当抵触的。我写过数百万字的诗歌评论,没写过一段这种“高度肯定”,准确点说是“吹捧”文字。近年诗坛诗人之间相互吹捧成风,评论家几乎都成了吹鼓手。我马上想这段颇有哥们姐妹义气的文字。肯定会遭到想在鸡蛋里面挑骨头的网上“愤青”的“恶搞”、“怒骂”。读了这则消息后我点开了“相关链连”《专家评论赵丽华的<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仍然是一段“吹捧文字”,这位专家很聪明,没有署名。我写这类文字一向使用笔名王一笑,但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为了让大众知道什么是今日诗坛真正的“专家”(至少是职业上的,如诗歌教授),我坚定地署上了真名王珂。我认为这篇“专家评论”的作者不敢署名,连笔名都不敢署,说明他并不是真正的专家。我还看了一批文中所称的“专家”对他的评价,严格地说,这些都是诗人,甚至有些是著名诗人,如车前子、郁葱、安琪、格式等,中间只有一位既是诗人又是诗歌博士,诗坛老中青十多位诗歌教授没有一个出现。我最后读的是网友们的评论。网友评论相当踊跃,当天就多达900多条,第二天13时47分(我写文章的此时)达到1272条。不但把诗人赵丽华说得一文不值,而且把诗歌评论家,甚至整个新诗都骂得“狗血淋头”。如第一条发表于2006年9月13日22点52分34秒,也是采用诗的格式写的:“天哪/我拷/原来把一句话/排成多行/就可以/叫作诗/谢谢/丽华/婆/婆。”到15日13时50分,这条评论的赞成者多达331人,反对者只有4人。9月14日20点5分21秒的评论是:“《真恶心》:真恶心/要是那样算诗/以上所有网友的回复/以下所有网友的回复/都是诗/包括我的 。”9月14 日23时47分59秒的评论是:“诗人/恶心/专家/更/恶心。”
  
    我也完全可以被称为诗歌“专家”,是被网友攻击和恶心的对象。万箭齐发,万箭穿心,我却没有“痛”只有“爽”。我破了我的上网史上的纪录,第一次读完了一则消息的所有网友1272条评论,网友还在继续跟帖,我还准备读下去,并且会收集起来。这可能是网络时代参与者最多的一次“诗歌事件”,也是百年新诗史上第一次诗人与读者的规模最大的一次“交锋”,是诗人受到最多人的“大围攻”,是第一出诗人与读者上演的“狂欢”闹剧,一出非常有意义的喜剧。读网友的评论,我产生了很多感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专家的眼睛是盲目的。人民是正直的,胆子是大的,专家是虚伪的,胆子是小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网民,只有网民,才是敢于直面诗坛恶习,纯洁诗风,为新诗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动力。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少有自知之明的诗坛人士应该警醒了。

zhaolihua.jpg (41 KB, 下载次数: 0)

zhaolihua.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20:32 | 只看该作者

这就是国家一级作家、诗人的实力

赵丽华,曾在《人民文学》《诗刊》《诗选刊》等各大报刊发表大量作品。作品收录各个诗歌选本。
   
  出版个人诗专集《赵丽华诗选》《我将侧身走过》,合集《九人诗选》《中国实力女诗人六人集》等。主编《中国诗选》《中国女诗人合集》等。
   
  2001年先后担任全国文学最高奖“鲁迅文学奖”诗歌奖评委,担任全国“柔刚诗歌奖” 评委,担任《诗歌月刊》全国“爱情诗”大奖赛评委及全国“探索诗”大奖赛评委等。
   
  个人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河北省作家协会奖,中国诗歌学会奖,“诗神杯”全国新诗大赛金奖等。


代表作: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
   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
   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刘又源睡觉的时候是个孩子》
   刘又源
   一个人
   在玩
   手机
   游戏
   1是X-战机
   2是空间大战
   3是我的宠物
   一整个上午
   他没有停下来

   
   《傻瓜灯——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事实胜于雄辩》
   一辆车和另一辆车追尾
   不是一条公狗在嗅一条母狗
   反过来也不是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
   赵又霖和刘又源
    一个是我侄子
    七岁半
    一个是我外甥
    五岁
    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了



投桃报李”之认真版 作者:赵丽华
   
   
   我知道这一切都是真的。你就是这么好
   而不是装出来的
   这个世界上肯定还会有像你这么好的人
   但是我还没有碰到
   你疼着我,牵挂我,做一切为我好的事
   你就是这么好,而不是装出来的
   我也要疼着你,牵挂你,做一切为你好的事
   这就是现在我所想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
   
   
    “投桃报李”之调侃版
   作者:赵丽华
   
   我知道这一切都不是真的。你没有这么好
   这都是装出来的
   这个世界上肯定还会有像你这么会装的人
   我碰到的太多了
   你疼着我,牵挂我,做一切为我好的事
   你哪有这么好啊,你绝对是装出来的
   我得提高警惕,好好想想你究竟想耍什么花样
   然后找个适当的机会好好灭灭你
   这就是现在我藏在心里而没有说出来的话
   
   
   
    秋天来到廊坊
   
   作者:赵丽华
  
   我从图书馆骑车去市委大院
   我去办一点个人的私事
   我骑车穿过了大半个市区
   风吹着我裸露在外面的
   半截手臂
   风有点凉了
   我可否说:秋天已全面进入廊坊?


    《紧》
  
  喜欢的紧
  紧紧的喜欢
  一阵紧似一阵
  这么紧啊
  紧锣密鼓
  紧紧张张的
  紧凑
  紧密
  紧着点
  有些紧
  太紧了
  紧死你
  
  最后一句
  是杀人犯小M
  在用带子
  勒他老婆的
  脖子时
  咬牙切齿地说的
   

《朵拉.玛尔》
  
  她平躺着
  手就能摸到微凸的乳房
  有妊辰纹的洼陷的小腹
  又瘦了,她想:“我瘦起来总是从小腹开始”
  再往下是耻骨
  微凸的,象是一个缓缓的山坡
  这里青草啊、泉水啊
  都是寂寞的
  

    《新侠客行》
  
  据说古代的赵丽华不以真名传世
  轻功绝顶
  仗剑天涯
  除非万不得以
  从不出手现身


《现在我有些想你,以后不会了》
  
  还记得我含着你,你的悸动
  还记得我乘着你,你的癫狂
  还记得你挤我到墙上,要把我撞成齑粉
  还记得我整身而退,天空中的星辰碎下来
  还记得我越退越远,你越埋越深……


《脐橙》
  
  下班的时候
  我买了一些脐橙
  我爱吃脐橙
  像你包柚子那样
  包了皮
  一瓣一瓣掰着吃
  我还买了一些鸡腿蘑和鸡枞
  它们其实和鸡一点关系也没有
《雨》
  
  开始是暴雨
  非常暴
  后来是大雨
  非常大
  再后来是中雨
  非常中
  再后来是小雨
  非常小
  再后来雨停了
  非常安静
  再后来雨又来了
  还带着风
  呼啦哗啦的
  披沥啪啦的
  非常喧嚣
  打着墙、窗户及水泥屋顶
  这些不会说话的东西
  非常无聊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我女儿说《忆江南》这个作者
  叫温庭筠
  妈妈你喜欢他吗
  他怎么这么娘娘腔啊
  写这么个小女人
  在那梳头打扮
  这有什么意思啊
  他肉麻不肉麻啊
  他真的还是个男人吗
  

高人点评:
“在此,我想起当代一位诗人赵丽华的一首诗《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来浅议一下,有利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个观点,原诗如下: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全诗只有短短四句,十三个字,描述了诗人一个人来到田纳西,举目无亲,做起自己 往日喜欢吃的家乡馅饼,活生生地构筑了一个十分立体的“境”,抒发了一种客居他乡的孤独状味,嗅到一种浓烈深刻的思乡情思,令人读完觉思良久,倍感心酸。本诗的题意是“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是十分平实的语言,而诗中的词句,同样朴素自然。诗开首第一句是“毫无疑问”,诗人以冷静而斩钉截铁的一个下定义的手法,让人不容置疑相信她的这句话,是最真实的,是发自诗人内心世界的呐喊。而第二句说“我做的馅饼”,强调是“我”,是诗人本人做了(家乡的)馅饼,并不是路边小滩买来的,可以想像诗人人处他乡,想起家乡的往事,馅饼在这里已包含着整个家乡情结在里边;到了最后两句“是全天下/最好吃的”更是强化深刻了主题。因为她是“一个人”来到异地,
     
  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没人能给她做喜欢吃的家乡馅饼,只有她一个人会做,当然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全诗便是通过几句直白的语言,成功地写勾划了一个立体的境,通过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到在寒冷的冬天里,诗人在屋里对着满天飘雪,做着家乡的馅饼,在热气腾腾中乡愁随烟雾缭绕,边吃着馅饼边深深地把亲人思想……
   
  上面这首诗便深深说明了这个问题,写诗不求专做,不求浓装,不以华丽的词澡去哗众取庞,但又不流于直白,寓深刻的情感于朴素的外表中,蕴味十分深远,也即是淡抹而留有余芬。“
3#
发表于 2006-9-21 20:36 | 只看该作者
[mop011]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20:39 | 只看该作者

觉得
赵丽华
这次事件
让我有机会
也能够成为了
一个出色诗人啦
5#
发表于 2006-9-21 20:39 | 只看该作者
《我终于在电影院里发现》
  
  
  一个人
  另一个人
  一群人
  可能还有更多的人
6#
发表于 2006-9-21 20:41 | 只看该作者
《秋天来临的时候》

我现在
终于知道了

赵丽华使我
成为了一个
诗人

原来写诗
就是
这样的啊
7#
发表于 2006-9-21 20:45 | 只看该作者

Re:大家有没有听说过梨花诗?最近很流行

《一个人来到家中》

毫无疑问
我烧得鲫鱼汤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1 20:45 | 只看该作者
《顶帖》
大家
要记得
保持队形

感谢
赵老师
让我们
成为诗人
9#
发表于 2006-9-21 20:47 | 只看该作者
《感谢赵老师》


我我
我我我

代表党

人民

忠心的
感谢

赵老师
10#
发表于 2006-9-21 20:47 | 只看该作者
《我晕》
看了这贴
好晕
发现诗
还可以
这样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