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锋,永远的楷模 感人的故事
雷锋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0年了。“雷锋精神”也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延续到今天。新生代艺术家的作品更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内涵。《追星》获得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
雷锋(国画)杨之光
雷锋,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虽然他已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那伟人般的行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他那种艰苦朴素,一心为国的精神;那种自强不息,舍己救人的精神;那种助人为乐、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已成为当今国人追往的时代之星。油画《追星》以浪漫的构思,穿越时空的创意、明快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充满张力的笔触、准确的形象把握,将雷锋这时代之星融入《追星》的“粉丝”之中。雷锋是英雄、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中一颗耀眼的星,这是《追星》创作的主旨。雷锋,永远的楷模 感人的故事
[永远的雷锋]大山深处好民警——沈开未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如果你是一颗 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这句雷锋写在日记上的话语,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很多人。
沈开未,就是这样一位雷锋“螺丝钉”精神的实践者。他是一位基层派出所工作18年的普通民警。他身材瘦小,没破过大案,也没有惊天之举;他负债40万租房度日,却慷慨助人;他急人所急,真心服务群众,为人敬仰,被中央政法委授予“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
群众:咱就是刚感激他,一闹矛盾他就上来给俺调解,要不的话两家不一定闹出什么矛盾来。
说这话的是山东临朐(qu,读二声)县寺头镇杨庄村村民康云芝。因为一个叫沈开未的民警调解,她和邻居避免了一场血光之灾。那是在2010年6月,康云芝家盖起了新房,但是高兴没几天,就因为排水问题和邻居起了冲突,差点棍棒相向。听说这事后,沈开未先后10多次到两家调解,终于使两家握手言和。
沈开未:问题是只要到了我手里,我有责任把它解决好,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十趟,早晚把它解决好。来源:中广网
好战士—雷锋(版画)李桦
雷锋,永远的楷模 感人的故事
1993年7月,沈开未从山东省劳改警察学校毕业,被分配到临朐县最偏远的九山派出所。这里三县交界,大山重重,交通不便,去趟县城最快也需要三四个小时。沈开未没有任何怨言,埋头一干就是18年。
深山没有大案要案,有的都是些别人看起来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沈开未深知,这些小事在群众眼里就是大事,如果不能化解这些小矛盾、小纠纷,就会演变成大案件。
沈开未:作为一个大案子当初它就是一个小事、小案子,假如当初咱就坐下来,很好地化解、很好地交流沟通,把工作做下去,双方握手言和,就不可能造成这么大的后果。
为此,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扑在了老百姓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十几年来,踏破几十双胶鞋,调解了1000多起纠纷,无论份内份外的事儿都要管一管。下乡他都是自带干粮和水壶,尽量不给群众添麻烦。久而久之,群众有什么事都喜欢找沈开未来说一说,觉得他是最亲最信得过的人。
追星(油画)孔平
雷锋,永远的楷模 感人的故事
群众:20多年的户口没补落,沈所跑了不少的腿、磨了不少的牙,把我这个事完成了,我觉着这是个大事。像这样的工作人员很少见,有耐心。
群众有困难,沈开未总是倾力相助。然而,谁能想到,他自己的家庭却是债台高筑,一贫如洗。一场小雨过后,记者来到沈开未家中。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子,是沈开未每月花100块钱租来的。房间里摆着两张单人床、一张旧书桌和一台7寸黑白电视机。地上放着两只塑料桶,接着天花板上漏下来的雨水。
沈开未的妻子陈玉莲说:这雨还小,雨大的时候晚上得起来倒水,一会就满了一桶。
沈开未的父母常年多病,为了给老人治病,沈开未花光了所有积蓄,还卖掉了住房。然而,祸不单行,2009年夏天,他9岁的儿子不幸遭遇车祸,留下了智力障碍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沈开未到现在还充满了深深的愧疚之情,他再也无法兑现自己曾经对儿子的承诺。
沈开未:要求我带他去游泳,我答应他说,到了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我就带着你去,结果连续五个星期单位上有事加班,我没去成。当第六个星期天带他去的时候,游泳场已经关门了。我就和他说,明年爸爸一定给你补上。可是到了第二年六月的时候,他就出了事故了。
多数人这一生注定不会轰轰烈烈,如果能在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事业,这一生就算有了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