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广东省人民政府将湛江海洋大<br>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7月8日上午,湛江海洋大学在<br>湖光岩主校区教学主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了学校更名仪<br>式。仪式上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胡振敏宣读了《教育部<br>关于同意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的通知》及<br>省教育厅发来的贺电,海大党委书记苏一凡宣读了广东<br>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副省长李容根分别发来的贺电,海<br>大校长胡日章、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碧泉、广东<br>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麦贤杰先后作了讲话。出席仪式<br>的还有湛江市副市长赵平、广东医学院党委书记高志青、<br>湛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郑永辉、茂名学院党委书记、院<br>长王洛夫、南沙部队首长龚允冲、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br>研究所副所长陈绍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br>究所副所长管世权、南海区渔政局办公室主任朱英荣、<br>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人事处处长王平运、中国水产科学<br>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人事处处长尤炳赞、中共湛江市<br>麻章区委副书记、麻章区区长郑剑戈以及海大党委副书<br>记潘泰和副校长何真、关志强、吴灶和等领导。更名仪<br>式由海大党委书记苏一凡主持。<br>胡日章校长在讲话中首先向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br>表示欢迎,向关心和支持海大的人们表示感谢,之后回<br>顾了海大成立以来所走过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以及各级领<br>导、各界人士对海大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更名后的海大<br>将在新的起点上按教育部要求,奋力拼搏,励精图治,力<br>争到2010年左右,把学校建设成为整体达到省内本科院<br>校先进水平,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和广东经济社会发<br>展相适应,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现代综合型<br>海洋大学,成为国家和广东省经济建设特别是海洋经济<br>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重要基地。<br> 湛江海洋大学成立于1997年1月,由原湛江水产学<br>院和原湛江农业专科学校进行实质性合并组建而成,后<br>又将全国重点中专湛江气象学校并入,为面向全国招生<br>的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海大成立八年来各项事业快<br>速健康发展,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合格评价,获得<br>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海洋特色日渐<br>突出,办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专业数量和办学规模较<br>并校之初翻了两番多,学科专业覆盖8大类,本科专业<br>48个,高职高专专业29个,研究生专业8个,其中突出<br>海洋特色的专业近20个;全日制在校生超过2.2万。第<br>5届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学校获得全<br>部9项一等奖中的2项。去年学校本科就业率达97.4%,<br>同年学校以高出广东省第二批录取线21分的分数线录取<br>本科新生,这在农林院校中颇不容易。艺术学院创作的<br>音乐剧《手牵手》日前被选入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是<br>广东省大学生专业组唯一入选节目。学校的办学实力也<br>迅速壮大起来,固定资产翻了两番多,达到8亿多元。<br>科研和科技推广方面,去年学校获得的校外科研经费是<br>并校初年的12倍,珍珠养殖、鱼虾养殖及其病害防治、<br>网箱养殖、海洋药物研究、海产品加工保鲜、海鲜调味<br>料生产、杂优水稻育种、香蕉良种快繁等方面技术成果<br>的取得和推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br>益,为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杂优水稻新品种<br>博Ⅱ优15获得2000年和2001年南方稻区参试品种产量第<br>一名,2003年又通过审定成为国家级农作物新品种。前<br>不久,校内专家的作物南移试验取得突破性进展,《羊<br>城晚报》在头版头条作了详细报道,在读者中反响强烈。<br>另外,海大的海洋经济学研究也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学科<br>建设方面,海大大胆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与中国歌舞<br>团联合创办海大中歌艺术学院,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br>长周远清称为创举。与中国WTO研究院合作创办WTO研究<br>中心不仅有效地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在服务地方、<br>促进外贸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党建工作方面,学<br>校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大力推进理论创<br>新与实践创新,成效显著。2003年6月召开的广东省深<br>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57篇入选<br>论文中有2篇来自海大。学校围绕贯彻落实2004年中央<br>16号文件精神与南海舰队驻湛江部队广泛开展的军学共<br>建活动,受到部队和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评价。<br>湛江海洋大学的发展始终以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为<br>背景,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亲切关怀。湛江<br>海洋大学是省委省政府为发展广东的海洋经济而创办的,<br>连续三任广东省委书记均对海大在带动广东海洋经济发<br>展方面寄予厚望。倡议创办海洋大学的谢非同志亲临学<br>校视察并题词:“办好海洋大学,发展海洋经济”;李<br>长春同志以“任重道远”勉励海大;张德江同志视察海<br>大时称学校“前途无限”。学校更名仪式上欧广源同志<br>代表省委发来的贺电中也肯定海大成就卓著,在本省经<br>济社会发展尤其是海洋经济的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br>替代的作用”;李容根同志代表省政府发来的贺电中也<br>肯定海大“开创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大好局面,得到了社<br>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海大以自身的发展实践证明了省<br>委省政府创办海大这一战略决策的英明。 <br>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这是学校进一<br>步适应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海大继续做大、做强、<br>做优的需要。当初学校筹办时,主要考虑到新校为我国<br>大陆第二所海洋大学,与青岛海洋大学恰成南北呼应之<br>势,遂仿青岛海洋大学之例将新校定名为湛江海洋大学。<br>随着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随着一批以所<br>在地冠名的部属院校因划归地方管辖而更名,湛江海洋<br>大学更名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学校建校70周年大庆<br>筹备活动启动后,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的论证工作也在<br>同步进行。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并就湛江海洋大学更<br>名为广东海洋大学专门致函国家教育部,终于今年6月<br>15日获得批准。<br>学校更名广东海洋大学后,定位和服务面向一目了<br>然,“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品牌效应将会得到充<br>分发挥,这无疑将对学校吸引人才和生源、做好毕业生<br>就业工作、开展社会服务、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发挥协<br>调省内涉海力量作用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可以预期,<br>更名后的海洋大学必将在新的起点上为广东发展海洋经<br>济,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和和谐广东做出新的更大<br>的贡献。 (胡墨报道湛江海洋大学宣传部7月8日编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4 17:53:2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