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京报11月2日报道:一场让农民“上楼”的行动,正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
拆村并居,无数村庄正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消失,无数农民正在“被上楼”。各地目标相同:将农民的宅基地复垦,用增加的耕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他们共同的政策依据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记者调查发现,这项政策被地方政府利用、“曲解”,成为以地生财的新途径。有的地方突破指标范围,甚至无指标而“挂钩”,违背农民意愿,强拆民居拿走宅基地。演变为一场新的圈地运动。
宅基地转化后的增值收益,被权力和资本“合谋”拿走。农民则住进了被选择的“新农村”,过着被产生的“新生活”。
不知道这个政策又是哪个领导拍脑门的结果,有人口口声声说要稳定房价,房价却在“稳定”的喊声中直线上涨,很多地方已经高得卖不出去了,新城沦为鬼城,可是价格却仍然坚挺,丝毫没有下降的趋势。都说“供求关系”是主宰“市场”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我看在这个国度,这只看不见的手正被另一只更不看见的手牢牢掌控着。
一边是房子多的卖不出去,另一边还在无所不用其极的染指农民的土地。
现在一直在讲“新农村建设”,当然党中央的的政策肯定是亚克西的(这点草民不敢有丝毫的怀疑),坏就坏在地方的小吏,老是曲解了中央的意思,硬是把“新农村建设”理解成了“新房子建设”。星罗棋布的自然村落被强行拆除,房子统一规划,统一部署,一排排,一列列,和城镇无二致。这样的后果就是:漂亮的村委会建起来了,而猪圈却没地方建了,农民们多了养干部的地方却没有了养猪的地方,于是乎猪肉价格上涨……
然而即使这样,仍然满足不了领导们刮地皮的强烈愿望,这也没办法,实体经济税收屈指可数,只有轰轰烈烈的刮地皮,才有风风光光的“鸡滴屁”。所以,现在他们已经不想再给那么多的农民规划一排排的房子了,索性来个高楼大厦,每户一层,简单了事。
我承认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如某些平原地区,可能土地集中管理有更高的效益,但是中国农村也有好大一部分处于山地啊!那些地方土地分散,东边一小块,西边一小块,很难集中起来,这亚克西的政策不是帮倒忙吗?
再者,你让农民们上楼居住中,这大粪肥料往哪堆放?难道堆楼顶?堆阳台?堆公共道路上?也许你会说直接买化肥呀!众所周知,化肥这东西会造成土壤板结,污染地下水,而且同一块土地,需要的化肥会越来越多,最环保的肥料就是大粪。
以前用自家的牛马耕地浇水的以后只能用拖拉机和抽水机了,以前住在自家田边看菜园子照看田地的以后只能雇保安来干了,以前能在自家院里养猪养鸡的以后只能去养殖场了(估计以后都吃不到正宗的菜鸡蛋了),以前在自家房顶晾晒玉米的以后只能去马路上了(估计车祸要多好几倍),以前自己种点菜烧点柴就解决的吃饭问题以后只能花钱买菜买煤气……这样下去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农民会发现自己“种不起地”只能把土地转租给大的农业公司、大企业搞规模化生产或土地开发(包括房产开发、旅游开发等),慢慢的农民发现自己没有土地了、自己没有房子了、自己没有技能和教育水平、自己没法在社会上生存了!到了那个地步中国没有农民了会怎样?或许会很美好,但是我勤劳朴实的农民爷爷农民奶奶农民爸爸农民妈妈也不在了,是不是也有一些悲凉?
其实中国历史就是土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每一次土地所有权的分散或集中就是一个王朝的强盛或衰败。那些雄心勃勃的开国雄主们为了聚拢人心,也为了臣民们生产的积极性,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颁布类似“推恩令”“均田令”等法令,目的就是把集中的土地分散给众多的人。这里面也有怕诸侯坐大的原因,但是确确实实让更多的百姓得到的实惠。而一个王朝的末日疯狂,土地却又集中到了少数王公贵族的手中,平民百姓失去了土地,以至于揭竿而起。
前面乌龟爬泥路,后面乌龟照样爬。历史总是不断轮回,希望有人能引以为戒,跳出这个迷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