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我不愿意回忆大学生活就如同囚犯不愿意回忆监狱生活。李敖说他如可重新选择,定不会选择大学的教育。对于碌碌无为的人而言,大学生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但是,对于一个有独立思想与自由精神的人而言,大学教育往往可能形成某钟桎梏。
我在浙江海洋学院生活了三年,这里有我青春的记忆,但却无多少感情可言。但我从未抱怨过他,假如我要抱怨他,为何不抱怨自己不考入更好的学府。浙江海洋学院不过是一所3流的大学,他是整个中国大学教育体制改革,大学扩招,高校企业化的缩影。他的校址不过10余年,丝毫没有任何人文与历史的痕迹。更糟糕的是,不久之后这块土地便将成为开发商的商业用地,我们所在此生活的点点滴滴,全无历史的传承与记忆。这怎么不令当事者寒心?
我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的一个老师黄建刚便对我说,何谓大学?在于“大眼界”,"大胸怀”,“大境界”。要把高中的知识教育转变为大学里的思维教育,把高中的聪明教育转变为大学里的智慧教育,把高中的接受教育转变大学的创新教育。
但是我所接受的三年教育,无不是死气沉沉的填鸭式教育,没有思想的灵动与思维的创新。从教科书的编排,选择,教育方式的僵化,教学模式的单调,开设课程的完全不合理。难以一言而尽。我在大二写了《中国大学教育批判》,就是为此种教育的哀叹。
我在大二期间在中国排名前5的大学各自呆了一段时间,当我在北京大学的百年大讲坛看见芙蓉姐姐演讲的公告,我想起百年前这里曾是章太炎,黄侃,胡适,蔡元培传播文明之地,如今也沦为了商业社会浮躁浮华的笑柄,在回味钱钟书临终前中国无大师的论述,再看看wen-jia-bao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愿景,其实在这片土壤上,在这个社会转型,历史畸变的过程中,若无政治体制的改革,极难产生大师。这也许也是为何民国多名士的原因吧!
在这两天迎新的过程中,小小的海洋学院,无一寸一锥之地不漫布着中国移动与电信的广告,这就是向广大的新生宣布一种浮躁的气息与短浅的价值文化。这不过是一片毫无历史底蕴,人文情怀的地方而已。这里不会像杭州的浙江大学那样每天至少一个人文历史哲学经济的讲座,也不会像复旦大学那样充满朝气的社团文化,这里的人是势利的,社团的社员永远只有大一的新生,因为以后就会知道这些社团不过是只收钱不做事的主。假如你刚进大学就接受到铺天盖地的广告传单,也不必惊讶。因为,这不过是一个浮躁商业社会的缩影罢了。
当然,你也可以成为例外,马克吐温说,你可以进学校,但他无法阻止你受教育。你可以选择特立独行,你可以选择属于你的人生之路,利用这相对空闲的4年树立你尚未成型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寻觅到你的兴趣与擅长所在,博览群书,而不在乎他人的评议,培育独立的思考能力与创造性的思维。尽量远离网络,努力务实。
这只不过是我对学弟学妹的一点忠告,望互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