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220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 三国刘璋简介之刘璋之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4 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国刘璋简介之刘璋之死

刘璋,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东汉末任益州刺史。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伐汉中,刘璋惧怕操威胁自己,遂迎刘备入蜀以拒曹。后被刘备取代。

刘璋(?—220)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三国时代割据军阀之一。 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后为刘备所败。后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逝于荆州。  
刘璋为益州牧刘焉之子,父亲死后,继承父亲的地位,成为益州牧。刘璋为人懦弱多疑,汉中张鲁骄纵,不听刘璋号令,于是刘璋杀张鲁母弟,双方成为仇敌,刘璋派庞羲攻击张鲁,战败。   
后益州内乱,平定后,又有曹操将前来袭击的消息。在内外交逼之下,刘璋听信手下张松、法正之言,迎接刘备入益州,想藉刘备之力,抵抗张鲁、曹操。不料此举乃引狼入室,刘备反手攻击刘璋,法正又为刘备内应,刘璋不得已于214年投降,被流放至荆州。   
后来孙权杀关羽,得荆州,以刘璋为益州牧,驻于秭归,但是很快就病死。刘璋死后,其子刘阐曾于蜀汉南方雍闿等作乱之时,再被东吴任命为益州刺史,诸葛亮平南蛮后归吴,为东吴之御史中丞。

刘璋,江夏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人。其父刘焉,东汉末任益州刺史,刘焉死,刘璋继领益州。他性宽乐而无威略,仅知保境,没有远略。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伐汉中,刘璋惧怕操威胁自己,遂迎刘备入蜀以拒曹。后被刘备取代。   
献帝迁长安,以为奉车都尉,奉使谕蜀,留不遗。兴平元年,袭焉位为监军使者、振武将军,领益州牧。建安十九年,降于刘备,迁公安。孙权克荆州,以为益州牧,驻秭归。《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刘璋:“璋非人雄,而据土乱世,负致乘寇,自然之理。其见夺取,非不幸也。”刘璋的确没有夺取天下的才能与野心,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其父刘焉病死,他的手下知道刘璋秉性温和、仁慈,共同推选他为继承人,后刘璋领益州牧,张鲁对他多次挑衅,刘璋怒而杀其母及其弟,二人便成为仇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10-6-4 15:21 | 只看该作者
三国刘璋简介之刘璋之死 续

曹操征荆州,更想接着攻打张鲁。刘璋想与曹操交好,可是张松因为曹操怠慢了他,就鼓动刘璋与刘备交好,同心抗拒曹操。然后又挑拨刘璋与有功武将的关系,企图使西蜀内外皆乱,让刘备乘虚而入。益州主簿官黄权知道张松的用心,苦谏于刘璋,可惜刘璋并未采信,反而对刘备以诚相待。给他兵、粮、财、物,助其攻打张鲁。张松、法正又劝刘备反过来攻打刘璋。   

刘备的军队转向,可怜刘璋根本阻止不了,一直让刘备围困住了成都。其实当时成都尚有三万精兵,粮草足够吃用一年,而且官兵都愿死战。但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加以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投降,群下莫不流涕。刘备尽取其财物及震威将军印绶。   虽然刘璋为人懦弱,少主见,但也有一颗仁慈之心。他任益州牧时,使蜀地富有,百姓安居乐业,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施行的是标准的仁政。怎么能说是“无恩德加以百姓”呢?从开城投降这一点就可以足以看出他的仁慈之心。   

而且刘璋并非贪图享乐,荒淫无道之人。若生在太平年间,定为造福一方的良臣。蜀中之治历来没有定数,陈寿的评价未免有失偏颇。其实一开始刘备就有杀死刘璋之心,只怕会失去天下人之心。后诸葛亮进言刘备,应该对蜀地进行严治,也有些压制民愤之意。乱世出英雄,也埋没了许多人才,只能是说刘璋生错了时代,是在乱世众多英雄的光辉下黯然失色的一个人物。   他行仁政,了解百姓的痛苦,是古代许多领主比不上的。刘璋的失败在于听信他人之言,而少主见。但真正对他有用的话却没有采纳。也是他成就了刘备的霸业。他的性格注定了他在乱世中无法成为人雄,只能偏安于一方,实在令人惋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6-4 22:39 | 只看该作者
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