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欢摄民族特色浓郁的人。
喜欢去单位面积那种人多的地方。
曾去参加过理塘的八一赛马节。那时那里汇聚了不少民族特色浓郁的人,也汇集了不少肩挎“长枪短炮”的摄影者。
现在,时值午休时分,我转悠在甘孜街头,想摄民族特色浓郁的人。
转悠下来,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摄到了几位来自大塘坝的牧民,一位背着孩子、头梳发编宽带的年轻女子,一位立马就进入摆谱状态的率性老人,一位肤黑齿白、笑靥质朴的年轻妈妈,一位羞涩、清纯、俊秀的年轻扎巴及他莞尔一笑的同伴。
事后,总结了一下:我所摄的这些民族特色浓郁的人几乎全来自乡下,要么就是生活在城里的老人。为什么绝大多数城里人都激不起我摄影的欲愿了呢?这里面除了城里人惯常的对被摄的拒斥外,更重要的原因也许就在于:他们身上的民族特色已不浓郁了。
这里,我所说的民族特色,可能主要是指他们的民族服饰和他们带着阳光、岁月之气的面庞。对特色的判定十分有赖于个人的感觉。外在的符号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气质一类自内而外的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