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24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去东洋楼缅怀李拙子先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31 2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工作比较轻松,上班的时候就会看看报纸。
以前从不细看的舟山人物志这样的文章都会好好看看。
然后就了解了东洋楼以及它的原主人李拙子先生。
本人身在浦西,东洋楼就在浦西,但具体位置还不太清楚。
有知道的请告知一下。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9-3-31 22:27 | 只看该作者
米听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27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网上转载的东洋楼和李拙子的文章。


去沈家门,路过勾山时,只要你注视左侧窗外,在一片空旷的田野上,会有一幢房子映入眼帘。那是一幢白墙黑瓦的二层楼房,与其他低矮的传统民房很不同,屋顶为四面坡,窗户顶部呈弧型,看上去很牢固。由于年代久远,白墙已呈灰色的斑驳状。
    年复一年,那条老路上,定期的班车路过这里,人们都会看到那座房子。房子在田野上慢慢地移动着,如果你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你的头会在车窗前以慢镜头的方式转180度,直到听着那烦闷而有节奏的马达声,渐渐消失在你的视野中。
    如同我来回走着的人生之路一样。渐渐地,我的头发掉落下来,眼睛开始发花,但一瞥见这幢在心中成了定沈线公路标志的房子,仍会想到,是谁造的?何时造的?干什么用?谁在用?我问过司机,司机摇头说不知。我问乘客,也说不知。后来问当地人,他们只说,这是“东洋楼”,日-本人曾住过。然后,再也没有只言片语流传给我。
    最近,当地侨联部门要创办一本杂志,有人提到了一个叫李拙子的勾山人,说此人当年在日-本曾与孙中山一起创办同盟会,写过不少时论文章,出过书,后回勾山老家,晚年家财捐尽,贫寒而死。侨联的人给我看了他住过的一所房子的照片。我一看,很是惊诧,这不是过去一直看到的那座田野里的房子吗?它还在吗?人们告诉我,还在。但随着田野消失,马路改道,楼群兴起,它被裹在其中了。
    而李拙子,我从没听说过。带着几十年对这幢房子的种种疑团,于是就有了我这次采写的实地之行。当我再次目睹一直向往探究的目的地,这幢曾如此熟悉的房子,因房产开发,听说最终将被拆掉。
    这是不幸的消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28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倒回64年前的冬天,一小队日-本兵在勾山黄雉村附近遭伏击,日-本兵调来大队人马后,把黄雉村包围。所有村民被搜捕集中,几个日-本兵冲进这所房子,准备带走73岁的李拙子老人。但在堂前看到李拙子妻子、贵为日-本皇姑的松本英子的照片及文字,就“哈依哈依”地退了出去。
    日-本兵在杀了4个被怀疑为游击队的村民,并放火烧了100多间房屋后,其余200多人被赶进板桥头旁边一所大屋,在2月瑟瑟的寒风中准备放火屠杀。老人得知消息,穿上了西装,系好20年没系过的领带,拿上拐仗,走出这所房子。老人走过板桥,赶到要放火焚烧的大屋前,用日语向日-本兵担保这些人是无辜的,他都认识,不能伤害他们。日-本兵头目为了确信他所言是真,随他去了这间房子,一看,在英子与皇族家人合影像前当即跪下。
    一场大屠杀制止了,200多条生命得到了拯救。1944年2月11日下午。勾山的黄雉村先辈们永远记住这个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29 | 只看该作者
此次事件发生半年后,1944年夏季闷热的一天,李拙子去世。他的侄媳,年过九旬的蒋玉梅回忆道,死前一天,叔父还像往常一样,从那所房子出发,在延武小学转了一圈。这是他于1921年亲手创办的,在舟山颇具影响,也是普陀境内唯一免收学杂费的高年级学校,那天在xn池塘留下他最后一个清瘦的身影后,人们再也看不到他了。至今连照片都不存一张,现在唯一能看到的是一幅后人根据玉梅回忆而画成的头戴中式礼帽,身穿西装、戴眼镜的一个五六十岁的学者影像。
    那个最后的晚上,老人在日-本妻子松本英子离去5年后,悄然而逝。
    李拙子本名李哲成,字寄桐,生于1871年,排行第二,因兄夭折,乡人称其“大老板”。民国初年,留学日-本东京攻读法学3年,回国后在上海经商。勾山家中亦有耕田千亩,家境富裕。父李肃铭为内阁中书,弟李哲浚亦为户部主事二品官员,民国初年即任吉林省财政厅长。其家庭地位,不仅在当地,在国内也算显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29 | 只看该作者
松本英子是他在留日求学期间认识的,玉梅说,叔父是在一次生病中结识看护他的松本英子的,至于后来如何相爱以至结为伉俪,直至松本英子1939年病故勾山,这中间的许多故事永远无人知道了。
    他早年就读早稻田大学时,结识孙中山,且加入同盟会,写过数百篇鞭鞑丑恶、同情民生的社会时事评论与随笔,他在《拙言》自序中说:“近得一疾,心有所感,辄欲假笔以鸣其不平,不然即似骨鲠喉,觉不快,故每遇可惊可愕可悲可愤之事,必借题而有所发挥。”自序写于1922年12月。墨迹未干,1923年,这个笃定信仰三民主义的战士,归隐家乡,且倾其所有积蓄和变卖祖产,捐献家乡公益之事,板桥头、浦东码头,延武学校都是在他的捐助下得以建造。此后,他再也没有离开家乡,撒尽千金后,晚年以吃红薯度日,最后穷得连碗碟都变卖光。
    1923年,李拙子激流勇退,这正值他年富力强,精神充沛,经验最为练达之时,也是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要紧关头。人生中肯定发生了什么变故,让他突然有这样的举动,是革命队伍之内哄的反思,还是对军阀间无休止争斗的厌世?是悲情于劳苦民众的疾苦,还是对人生的觉醒与透悟?
    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事件,还
    是他转变了心路历程,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也查不到任何记载。纵观拙子一生,没有获得过革命家的称号,更没有文学家或思想家之尊荣,只是作为一个乡绅,在捐出大笔钱做好事后,人们才给一顶“大慈善家”桂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30 | 只看该作者
拙子原是哲成的笔名,就像鲁迅是文章里的用名一样,他也说自己是弄巧成拙,后来就自安于拙。中国博学才子马涯民对其同乡评论中,说表兄自幼很聪明,以巧闻为文章,也巧于构思,言谈也很机锋,清末又习科学,说出来的话精巧奇妙。当时科学刚萌芽,很少有人知此,他就搜罗国外典籍翻译,偶论政治,评社会,皆于相巧合。当时科举还没废,拙子即远游日-本学习先进思想。马涯民为拙子《拙言》所作的序中透露,拙子“稍长,耽禅理,习黄老,终究大巧如拙,遂以拙子自称”。在儒士眼里,举世皆拙而一人独巧即谓巧者为拙,但在世人眼里毕竟巧之非拙,拙之非巧,也许这样的思想萌芽下,虽自承为拙,终究散尽家产,巧拙两忘。
    最后,他什么都捐了,忘了。这幢房子也在他临死前被当地土匪威逼抢夺,没留下任何财产,走得干净彻底。
    1906年,他为松本英子盖了这座楼房。由于妻子是日籍,与村民们语言不通,几乎足不出户,当地人因此叫“东洋楼”。现在看来这座房子很有金屋藏娇的性质,既具民国时期大户人家的风格,又有点日式建筑的样子,实际上当时新建的房舍多有带些日-本样式的,因为精英人士大半留学东洋,势必把日-本建筑优秀的一部分承袭过来。
    当初“东洋楼”两边还有房子,前面是个院子,院子有水池,水池中有许多金鱼,村里的小孩常来看鱼儿,看着玩着不肯走,拙子就捞几条鱼送小孩拿回家去养。村里人无论是谁,只要走进他家,他都会款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30 | 只看该作者
1933年夏天,一场疫病流行当地,拙子通过英子写信给她家里亲人,寄回大量药品,并把自己的房子与院子当作诊所,让当过医生的英子抢救许多垂危的生命,并挨家挨户地分发药品,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蔓延。义举震动乡野。一时间,东洋楼成了当地红十字的标志。
    可以想像一个皇姑,也就是天皇父亲的妹妹,如此贵族小姐,竟追随有革命思想的拙子,远涉重洋,落户中国的一个小乡村,再也没有回家。这期间英子的哥哥与其他日-本亲人来过,见了拙子与英子都下跪,英子的亲人希望他们回日-本,但他们再也没有回去。这中间有多少磨历,付出的代价有多大?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拙子的儿子延武留在日-本,或许是被日方留作人质。如此家国万里,亲人难聚。最后,年轻的延武在日-本抑郁而死,相聚的只是一捧骨灰。延武小学也就是拙子对唯一儿子的纪念。
    1939年,松本英子在东洋楼里生病去世,埋在勾山附近的山上,墓碑朝东。社会各界人士来送行。据玉梅说,单是轿子就有30多顶。英子也什么都没留下,就留下一副结婚时的手镯。1944年,拙子在临死前把手蜀最后留给了身边最亲的人玉梅。年过九旬的玉梅说,英子死后这幅手镯她一直留着,大大的,嵌着珍珠与绿色的宝石。直到“文革”时造反派来抄家,被抄了去。她说没保管好拙子唯一留下的遗物,是她一生的遗憾和愧对。说着泪流满面。
    作者后记:李拙子临死前,东洋楼在土匪李阿昌s.h.o.u_q.iang威逼下,被抢夺性转让。院子里从国外带来种下的珍贵树木全被掏挖卖掉,挖不掉的锯下后也当作木料卖掉;花园中一些珍贵的花卉也被践踏殆尽。解放后,李阿昌被镇压,房子归为政府,随着勾山房地产开发,勾山街道最近作出决定,将对这幢东洋楼进行拆迁,楼房命运岌岌可危,有关人士奔走呼号,前些日子信息传给我,由此采写后遂成此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31 | 只看该作者
据说 目前东洋楼已经申请成为舟山市普陀区的区文物建筑。
应该不会被强拆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3-31 22:33 | 只看该作者
舟山日报上 的文章讲的比这个要详细的多。
还有一本书也是讲李拙子这个人的。
在舟山论坛上有部分下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