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851|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评数理与与医学院辩论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3-15 17: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苍穹仰望者 于 2009-3-15 17:28 编辑


    时间:20080314,晚7:30  辩题: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行为(正方)/动机(反方)

    参赛者:数理与信息学院(正方),医学院(反方)


    应该说比赛的结果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双方在辩论过程中是势均力敌,各有得失。


    在立论阶段,正方一辩先解释辩题各个关键词的概念其中包括了“标准”的 解释,而纵观全场医学院始终未对标准作出任何定义。这是一场标准之争,首先我们得确定何为标准,才能确定以什么为标准.接着正方从三个方面来阐诉己方观点,1.善恶的定义为“对他人对社会有利的,起促进作用的为善,反之为恶”(这点反方的定义也一样)这本身是一个结果判断。2.动机具有内隐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与标准相违背的.结果具有确定性、客观性这与标准是相符的。3.结果是动态的,动机是相对短暂的,一个行为的产生的影响随时代的不同而可能产生不同甚至相反。正方举了隋炀帝开运河的例子,在当时无论从动机还是结果判断行为都是恶的,但运河之后产生的对中国水运经济及文化的交融的作用又是无法估量的(这点促进了社会发展,按正反方善恶判断均为善)。可见在对同一行为善恶的判断可能随时间而变,动机却无法解决这种情况。正方的论点虽不见得出彩,但至少中规中矩合情合理,在理和可行性上都做了阐诉(可惜在情上只有四辩在总结中提到.....)反方的立论说实在的我听得不大清楚,(因为我本身是数理学院,且是学院辩手候补,更多的关注了正方,所以以下的评论也以正方为主。)但是我还是听到反方说到一点:我们最终的评价都是针对人(非原话,但意思一样)。这一点正方在接下来的辩论中至少超过5次强调我们评价的是行为,要将行为与行为人区分开不可混为一谈。反方一直未做回应,依旧未做区分。在这点上不知是否是反方故意混淆,但辩题已明确评价的对象是行为,反方犯了审题不清或强换概念的错误。而正方虽指出反方错误但攻击不强,未指出反方具体在何处犯错,反倒是像劝对方。


    质询阶段双方问题设计都不错。首先正方二辩问对方善恶的定义(见上文),再举了老奶奶用迷信方法救生病的孙子,耽搁了孙子治疗。这明显从老奶奶的动机(为救孙子)判断是善,但从善恶定义判断(使孙子病情加重)又是恶的,两个判断都是反方支持的,但又相互矛盾。本来反方是很难回答的,并且反方二辩也落入这个圈套,但由于正方二辩没有抓住这个矛盾,使得迫使反方正面回答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在接下来的辩论中正方(四辩、一辩)多次指出反方的这个自相矛盾之处(也只是指出而已,但并没明确要求反方解释,这是正方不足之初,攻击力度不够!)。反方对此并未做任何解释和反驳,甚至还继续犯这个错误。(真不知是反方故意的还是压根没明白过来.....)反方二辩的问题是自己和同学在朱家尖海边玩,同学突然把她推下海,要正方二辩判断此行为的善恶。这个问题是很恶毒的(没贬义的意思)。其实反方只是向正方描述了一个行为,正方大可回答“我们今天评价善恶的标准是动机还是结果,对方辩友既不给我动机又不给我结果就让我判断,那也太不厚道了吧!”反方正是利用了正方二辩的思维惯性(这点评委老师也提到了,只是她是用心理这个词)使她在对方未给结果的情况下用一个自己虚拟的结果代替了结果而过早作出了判断,等正方二辩反应过来想解释时,反方果断得转换了话题。正方三辩的质询无疑是精彩的,也是成功的。正方三辩先是扮了个鬼脸,然后让对方一辩对此行为作出善恶判断。这个问题虽与反方二辩的类似,但远比它难回答。无论对方做何回答,正方都可以作出否认(从动机上),从而得出动机对第三方来说是难以确知的。这点是对于正方立论第二个论点的很好的辅证。也许是被问慌了吧,在正方提出当今社会还没有可以侦测他人动机的办法和仪器时,反方一辩居然还向正方索要证据。反方三辩的问题依然巧妙,A(为方便表诉,我使用AB区分两个人,反方并未如此表诉)故意打破一个珍贵花瓶,B不小心打破15个珍贵花瓶,同时在她的语意中暗含AB在同一公司,16个花瓶为一套的意思。询问正方一辩谁的行为后果更重(具体怎么问有点忘了),正方一辩敏锐的感觉到对方陷阱的味道,没有往下跳,只回答两者一样。这样的回答虽然避开了对方后续陷阱,但总让人觉得有些牵强。如果正方一辩再加上一句“他们的行为一样是恶的,因为善恶的性质判断而非程度判断”,那就更好了。


    质询小结双方都不怎么样,没什么好说的。


    自由辩论双方依然不相上下,双方其实是论多辩少。特别是反方对正方抛过来的标准问题、动机的内隐性问题从未做任何正面回答,而且也未对正方的立论做攻击,完全是自说自话。但仍有两个攻击点不错,一是结果的不确定性。反方举了石子投入水中有荡起水波和惊动小鱼等多种结果,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我们可以用结果的多角度性来回答,无论我们所看到的结果如何多样但结果却只有一个客观存在,只是我们的视角不同罢了,就箱盲人摸象,无论盲人的结论无何,大象依旧是大象不会做任何改变。我们所应该做的只是让结果更全面的被知晓。我们只有通过对结果的综合分析才能判断行为的善恶,而不是对动机做简单的判断就确定了行为的善恶。如果有反方说的那么容易,哪还有善恶的千古纷争啊!这样这对正方不利的因素就变为对正方有利的了。二是,反方认为动机是行为产生的本质,而结果是表象,判断行为应该看本质而非表象。这点正方四辩给予了反驳,但太理论了一点,不够通俗形象。正方大可作个类比,将行为比做花,动机比做根,我们讨论花美不美绝对会去看花的颜色和形状,决不会以根的粗细为标准。或者说我们讨论一个人的发型酷不酷,难道还要以那人帅不帅为标准?


    四辩总结,正方比较好。总结从理、可行性及价值等方面对己方观点做了肯定。其中谈到:我们以结果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为了减少行善的盲目性,约束盲目行善,使善心能更好的做出善行。


    总体来说双方在辩场上的差距不大,但在立论上明显正方更讲逻辑。反方在逻辑上根本就没理清楚,将行为与行为人混为一谈,将标准完全弃之不顾。最大的错误就是按己方的逻辑还能推出矛盾的结果(就是上文谈到的正方二辩提的问题)。在策略上,反方对正方抛过来的关键问题从不做任何正面的回答,也不攻击正方立论,自己的立论无推导过程,大有我认为这样就这样的气势。其中在观众提问阶段,观众(我)问:“我们都知道标准是具有确定性和普遍性的,而动机本身很难被第三方知晓并且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动机并不是单一的甚至自己都不知道为何这么做,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用这种模糊的难以确定的动机作为标准呢?”反方继续发扬他们避而不答的招数,先直说动机都是单一的(未做解释),再又扯到结果的不确定性上。我们知道观众提问是为解答观众疑问的,它不同于场上的辩论,应该以答为主,而不是驳。观众提问之所以不计入总分,就是为了使辩手能不为了比赛胜负而对观众的问题避而不答从而正面解答疑问。对于整场比赛(包括观众提问)医学院采取的回避态度我是很反感的,辩论就是要辩要驳,适当巧妙绕开对方锋芒那是水平,整场都这样那就是无赖了。对于正方,我只能说攻击不足,没有强化问题迫使反方正面回答己方问题。配合不错(评委也说配合比反方好)。


    我是试着以公正公平的态度去评价这场辩论赛的,但由于我自己的身份(数理学院辩手候补)也许在立场上不自觉的向己方偏。希望有路过的高手给予指点和评价,毕竟我方输了(评委投票0比4,确实让我难以接受!),我却找不到理由(从评委的点评上我也听不出)。输了我们认了,数理学院可以输,但决不可以一直输!


(另:公管和石化的比赛很精彩也很感人,预祝魏博学长能完成石化夺冠的愿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9-3-15 18: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怎么正反方刚好相反的啊,应该是动机是正方,行为是反方才正常嘛

这个辩题的冲突点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跟外在表现的矛盾上吧,以马克思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所以正方没有必要老是纠结在这个行为跟行为人的关系上呢,看看上面的摘要,发现两队的主线貌似都不是很明确呢,感觉是一堆很茂盛的草,并没有形成一棵树

路过随便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9:03 | 只看该作者
正方辩题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结果,我打字打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9-3-15 19:06 | 只看该作者
正方辩题为: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结果。我打字打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15 19:09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怎么正反方刚好相反的啊,应该是动机是正方,行为是反方才正常嘛

这个辩题的冲突点是在人的主观能动性跟外在表现的矛盾上吧,以马克思哲学观点认为,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动物是不具备主观能动性的!所以正方 ...
恰右拉 发表于 2009-3-15 18:14


昨天他们打的漂亮!堪称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3-15 19:42 | 只看该作者
顶!~~最后点评时反方都完全没有信心了,结果很意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3-15 20:20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实力相当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3-15 21:48 | 只看该作者
http://imgcache.qq.com/ac/b.gif
     时间:20080314,晚7:30  辩题: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是行为(正方)/动机(反方)

    参赛者:数理与信息学院(正方),医学院(反方) ...
苍穹仰望者 发表于 2009-3-15 17:23

既然LZ都认为双方是势均力敌,各有得失。为什么又会出乎意料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3-15 21:54 | 只看该作者
昨天一字不拉地听完、看完了数理对医学的比赛,在我看来,医学赢得理所当然,只不过最后的比分有点超过了我们的预料罢了。
开篇立论,双方各有千秋,正方稍占优势。

比赛真正的转折点在质询环节正二问反二的那个“迷信的老奶奶与患病孙子”的问题上,正方发挥完全失常,这本身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是却没有问出任何效果来,不由得让人扼腕叹息。。。

自由辩论,正反方都引入了“李代桃僵”的方法,正方引入了行为与行为人的新概念,反方则引入了动机与动机产生的前提这一全新概念,双方的方法都很巧妙,但由于反方的一二三辩发挥得都很出彩,所以形势几乎一边倒,医学院的优势、给评委的印象就是在这个时候奠定的。由此,数理的大势已去。

总结陈词,医学院的四辩乘胜追击,总结得不错。而正方四辩至此终于有机会讲出对方的逻辑错误以及种种逃避和推诿,无奈自由辩论的时候没有来回热身,所以提出的一些概念都没有被评委和观众吃透。

最终大众评委投票的时候,数理领先,但是我却没有这么认为,而当评委的票数公布时,场下观众短暂的愕然之后爆发出的长久的掌声和喝彩说明了一切。

【一家之言,BY DS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3-15 21:58 | 只看该作者
不过感觉比上一场要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