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对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做了周密部署。
2月16日,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陈永利在上班第一天就参加了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他告诉记者,“面对金融危机的‘寒冬’,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思路是全员参与,全面合作。”
记者随后在北京一些高校采访中了解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全面展开。
抢时间:提前“备战”打硬仗
“2008年毕业大学生实际就业率不到7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张丽宾表示,“2009年大学生就业工作面临更大考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除了以传统人才招聘会为就业主战场外,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早动员抢时间提前进入“备战”状况,已成不少高校的第一举措。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于去年10月中旬就开始布置院系就业动员会工作,制作了标准版本的就业宣讲材料,安排中心教师逐院系走访宣讲,校级和院系一级的就业动员会比往年提早一个月完成。
2008年10月至11月,北京林业大学开展的第五届“就业指导月”系列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就业文化氛围,邀请知名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劳动人事教育部门相关领导、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家,开展了包括职业规划、就业形势、求职技巧、择业心理、留学考研、自主创业、企业用人观等专题活动上百场,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找定位:鼓励学生到基层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事学院副院长刘尔铎认为,“大学生解决就业的思路应该是走向基层,大学生不能只选择大城市,应该往中等城市走走。”
据介绍,北京大学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确定了“科学规划、积极引导、西部基层、大有可为”的就业导向,北京大学党政联席会落实了到基层农村工作的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可享受加分等相关鼓励政策;邀请优秀校友、村官代表及地方领导座谈、培训,做好到基层和西部就业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工作;每年为到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召开欢送会;今年还将拿出专款作为路费,与荣誉证书、北大纪念品一起向毕业生发放。
“原来我想留在北京,但看到校友们在基层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我和几个同学都打算到基层去。”一位北大学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说。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指出,要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为社会、国家作贡献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
谋出路:“躲”在学校练细活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预计,2008年年底约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如此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各高校都在“精耕细做”上下功夫。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学校形成了由书记和校长挂帅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就业指导中心和院系就业工作小组三级就业工作体系,有效地保证了就业工作的高效运行。
“今年北大大学生就业工作主要抓两点,一手抓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一手抓坚定学生信心,稳定学生情绪。”www.nfrencai.com陈永利主任说。据了解,北大还依托网络为毕业生做好就业信息服务,2008年学校委托校外专业网络公司设计开发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网”项目,加强了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从而为毕业生搭起了更加丰富、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