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央视数字频道推荐《爱在冰雪纷飞时》,好好介绍了一下伊桑•霍克大叔。才发现,原来《死亡诗社》里的陶德就是他演的,难怪这么让我感觉似曾相识。于是就找来片子重新温习了一下。
其实,初识伊桑•霍克应该是就是在《死亡诗社》里的陶德•安德森了。那时,他还是一个羞赧的小男生模样。后来,才看了他的《血溅十三号警署》、《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黄昏日落时》、《半梦半醒的人生》等片子。基本让人爱的无怨无悔。
我们该如何面对成长?——《死亡诗社》
当我们自问,“我们该如何面对成长?”时,会有什么样的答案呢?
沉默?在现实面前沉默,在梦想面前沉默。
而代价则是——至死之时,我们扔不明白,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解脱?在满腹的激情遭遇到现实一次次无情的摧残之后,选择一种极端的方式来祭奠自己梦想中的青春――死亡。
也许,我们可以去指责前者的怯懦,但也许我们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
也许,我们可以虚妄地批评后者的鲁莽,但也许,他们比我们之中的任何一个都热爱生命,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只是他们选择用自己认为唯一的方式去接近完美。
如果这种选择可以称作勇气,我承认,他们的坚定让我汗颜。
也许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徘徊于两种人生之间
既试图逃离平庸,又想要避免堕入极端,总想寻找一个平衡的支点,在那个支点上,找寻人生的真正的意义。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呢?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当那个老师基丁第一次出现,他便以一种独特的睿智、风趣、深刻和诗意的气场感染了他的学生们,也感染了我。
在他的第一节课上,他让同学们记住了那个词:carpe diem。让他们记住了一句话:seize the day。他还诗意的嘱咐他们,要用惠特曼的诗句来称呼他:“噢,船长,我的船长。”
我想,他的过去,也有过激情荡漾的青春,因为只有真正经历过这些的人才能把人生参悟的如此透彻。而现在,他早已把这种激情历炼成了一种平静,他用这种平静的眼光审视着周围的孩子们,看着他们的懵懂,在他们身上嗅到当年的气息。他在引导他们及时找到青春的意义,帮助他们在迷惘中突围,帮助他们抓住人生最精华时刻的每一天。
尼尔和陶德,是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但他们又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期待着生命的真谛。
尼尔性格开朗,他对生活的热情很快因为老师的热情而点燃。他喜欢演戏,憧憬未来美好梦想的时候都会兴奋的颤抖。忘不了他在争取梦寐以求的到《仲夏夜之梦》的角色时欣喜若狂的表情,好像那个时刻全世界都是他的,没有什么不可征服。除了,他异常威严顽固的父亲。是的,近乎专制的国王。所以当陶德问起他:“那你怎么跟你父亲说呢,他知道的话会杀了你的!”他想极力回避的最大问题也无法回避了,极其沮丧的他黯然说道:我现在连剧本还没看,你就不能让我先在心里过过瘾。眼睁睁看着他脸上的狂喜和激情僵硬黯淡成沮丧和颓废,梦想和现实碰撞的结果让你目不忍视。其实他的父亲是残酷现实的一个化身,在尼尔的世界里,即使曾经多么美丽和强烈的冲动最后在父亲的严酷的面容前面只能轻轻的支离破碎。
陶德内向羞赧,但在他小心翼翼的隐藏的内心深处,梦想依旧闪着别样的光芒。但他没有自信去展示自己。当我看到陶德那种单纯无辜而又矛盾挣扎的表情时,似曾相识的感觉又爬上了心头。我从他身上看到了少年时的自己,虚弱的内心让我悸动,每次尝试的释放都会因为与期望的有的丝毫差池而不自觉的放弃,放弃后的失落会让我更加否定自己的勇气。
当陶德听到基丁老师的一席话后,他平静的外表再也难掩翻腾的内心。他开始觉醒,所以他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了“seize the day”。但他也在挣扎,毕竟是多少年的性格和习惯,虽然会因为那一阵的波涛而掀起风浪,不久又恢复到了往日的沉静。即使自己的内心其实知道,这种沉静以久,会变成麻木。
基丁发现了这个封闭但却丰富的小伙子,他知道让他释放自己才能激发出他潜在的激情。在课堂上,忐忑的陶德站在讲台上感到无所适从,‘我不懂咆哮,我不会表达,站在这让我觉得难堪,但老师为什么让我做这些’他的心里在纷烦的跳出这些字眼。“说说你看到惠特曼的画像时想到了什么。闭上眼,不要思考,大声说出第一个跳入你脑海的字眼…… ”基丁大声的启发他的灵感,镜头开始绕着他们两个转动,一圈一圈,陶德的内心也在剧烈的晃动,当“他看起来像个牙齿流汗的疯子”这样平日看来荒诞不经的话语都脱口而出时,镜头突然定格,一种坚定已经从心底油然而生,自信的惊喜第一次笼罩在自己的脸上。
脑子里冒出了王小波的一句话: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难道不是吗?
“我们的船长”带领着同学们一个个站到桌子上俯视四围,因为他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看世界,你会发现不同的东西。
“我们的船长”让同学们在校园里随意四处行走,不要跟随着别人的步伐,因为当你跟在别人的身后行走的时候你才会发现,顺从是多么的容易,而不受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个性是多么的困难。
“我们的船长”让同学们在运动场上咆哮着运动,因为运动时的激情才最接近生命的本质。
世界就是这样的,当一大帮孩子们正为青春而激动的时候,传统的守旧势力便会跳出来指责这是不务正业,这是颠覆制度。他们会像校长那样板着面孔斜眼望着你,好像再说:年轻人,清醒一点,现实是不容你放纵的。
曾经听过“残酷的青春”这个词,现在渐渐明白,指的就是这个吧!
陶德勇敢学会了面对,他了解到了活着的意义。
诺克斯最终追求到了自己最爱的女孩,他明白了生命的美妙。
尼尔的戏剧之梦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成功的上演,他的心跳都在随着激情而疯狂搏动,他也终于像老师说的那样做到了自己真正想做的。
但是,然后呢?
父亲的拒绝,义正辞严的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尼尔的反抗,苍白虚弱的把他逼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在他面对父亲缓缓坐下的那一刻,我窥到了他眼中闪烁的泪光和――绝望!
尼尔打开窗户,戴着自己演戏时的荆棘王冠,赤裸着上身的他张开双臂感受着自然之风的最后一次吹拂,他在最后感受生命的意义。这一刻的眼神坚定的告诉我:没有了梦想的生活比死亡更让人可怕!
枪声响了,苏格兰风笛的声音再此响起。不过这次没有《勇敢的心》里面的美妙悠扬。像死亡的回声一样沉闷冗长的让人窒息。
死亡的阴影覆盖了诗社的明快,残酷的现实浇灭了青春的火焰!
这是怎样一个世界!?
如果青春应该彭湃为什么现实又会这样残忍的拒绝?
基丁老师被诬陷与尼尔的死有关,结果是:离开。
在他收拾好自己的行李,黯然的走出门口的时候。陶德再也无法忍受了,他从来没有如此坚定过。他不再顾忌任何人的阻止,毅然站到了桌子上:“噢,船长,我的船长!”大家陆续站到了桌子上:“噢,船长,我的船长!”这些声音充满了敬意,此起彼伏,任何反对和威胁听起来都是那么渺小和无力。
孩子们集体站到了桌子上,看着他们的船长。这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视,无数双目光交错着复杂的感激和不舍的深情。这是一个无声的画面,但却是最令我震撼的情景,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心灵的冲击。
“谢谢孩子们,谢谢!”基丁老师微微颤动的嘴角,欣慰感动的目光已经说明了一切:在这里,再也没有什么遗憾留下了,因为孩子们,早已经体会到了他所教的一切!
还好,孩子们在正当青春时遇见了基丁老师!
还好,我在追寻生命时遇见了《死亡诗社》!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