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楼主: 金璇木雕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运圣火传递专题栏目--每日更新,支持祖国!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4:28 | 只看该作者
第四站:英国伦敦。London
  
英国首都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离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伦敦的行政区划分为伦敦城和32个市区,伦敦城外的12个市区称为内伦敦,其它20个市区称为外伦敦。 伦敦城、内伦敦、外伦敦构成大伦敦市。大伦敦市又可分为伦敦城、西伦敦、东伦敦、南区和港口。
  
    气候冬暖夏凉,偶尔下雨,且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来说,6月份气候就逐渐好转,天空晴朗,阳光温和;7、8月进入真正的夏天,艳阳高照,但温度在20度左右,白昼特别长。9、10月份秋高气爽,11月下旬慢慢进入冬天,12月到来年的2、3月气温在10度以下,但下雪的机会也不是很多。4、5月回暖,但还是保持在15摄式度以下的低温。
    伦敦最早是一个凯尔特人的城镇,由罗马入侵者于公元50年左右建立,作为泰晤士河畔的一个港口,并命名为Londinium。公元7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後,Londinium遭弃城,撒克逊人於今Aldwych以西1英里处建立了Lundenwic的城镇。直到公元9至10世纪罗马伦敦老城才再次恢复人烟。伦敦逐渐地发展、扩大,吸收了附近的村庄、聚居地方,向四面八方扩散。到17世纪时伦敦已经是当时大英帝国乃至欧洲最大的都市。1666年的伦敦大火灾毁坏了伦敦城内大部分的建筑(奇迹似的,死于这场大火的只有20多人),但大火后伦敦又立即开始了10年间的重建,包括圣保罗大教堂在内的标志性建筑都是在此期间开始动工的。维多利亚时代,伦敦经历了大规模的发展。世界上第一条地铁的开通,公共汽车的营运,以及联系四方的铁路线,使伦敦的市容与交通面貌一新。伦敦市区在19世纪后半期居住人口突降(1851年:128000人;1871年:75000人;1901年:27000人),大量新建的建筑使伦敦从一座乔治风貌的城市转而成为维多利亚特色的城市。

  
    伦敦最近100年来的大变化可说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後。大战期间,伦敦遭到纳粹德国空军的猛烈轰炸,期间超过3万的伦敦市民丧生,大部分建筑遭到破坏。20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伦敦的重建未经统一规划,造成今天建筑多样化的格局,并成为当今伦敦的独特之处。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英语称为London Fog(伦敦雾)。因此,英语有时会把伦敦称作“大烟”(The Smoke),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
  
1952年12月5日至9日期间,伦敦烟雾事件令4000人死亡,政府因而於1956年推行了《空气清净法案》,於伦敦部分地区禁止使用产生浓烟的燃料。时至今日,伦敦的空气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观。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带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伦敦市区因常常充满着潮湿的雾气,因此有个叫“雾都”的别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4-12 14:32 | 只看该作者
再发几张漂亮的P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19:12 | 只看该作者
奥运圣火第四站:法国巴黎.Paris
  
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移居到这里,843年成为独立国家。17-18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达到封建社会鼎盛时代。1789年7月14日爆发资产阶级大革命,起义者攻占巴士底狱。此后曾先后建立过五次共和国和两次帝国。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当年5月被镇压。1958年戴高乐领导建立第五共和国。戴高乐、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萨科齐先后出任总统。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开始在此定居并逐渐将其发展成为一座城市,名为“吕岱兹”(法语“沼泽”的意思)。公元4世纪时,为纪念此地最早的主人,将该城命名为“巴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19:17 | 只看该作者
公元508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10世纪末,休•卡佩国王在此建造了皇宫。此后又经过了两三个世纪,巴黎的主人换成了菲利浦•奥古斯都(1165-1223年)。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成为当时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到拿破仑三世时,始在巴黎开辟了一些宽阔的道路,修建了许多园林和公园,使巴黎开始形成今日的样子。
  
    战后,法国政府对巴黎的建设不遗余力。虽然在1970年,曾经为了疏散过度集中在首都的法国各政治和经济机构,暂缓了巴黎的发展,但自1977年的蓬皮杜中心和新的购物地下街建立以来,巴黎的建设又有了新的方向。为使巴黎东、西市区的发展更均衡,1981年开始,以密特朗为总统的法国政府开始的包括巴士底歌剧院、国家图书馆在内的十大工程建设,已于1996年底前全部完工。
  
    法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谚语:“巴黎不是一天建成的。” 细分起来,巴黎市共有20个大区,大小街道、马路、林荫大道5000余条。市内东、西、南、北建筑分明,便于路人正确地判断出自己在城中所处 的位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19:21 | 只看该作者
巴黎传递出现了骚乱,可恶的ZD分子,可恶的法国白痴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19:23 | 只看该作者
看来关注的人比较少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19:25 | 只看该作者
第六站――美国旧金山San Francisco
  
旧金山1776年为西班牙移民拓居地。1806年俄国在此设哨所,作为当时阿拉斯加的物资供应站。1821年属墨西哥。1846年在墨西哥战争中被美国人所夺取,并于1847年正式改名为旧金山,当时还只是一个居民490多人的小镇。1848年附近地区发现金矿,大批淘金者涌入,包括第一批中国"契约劳工"。1850年设市时,人口已增至2.5万人,成为贸易和为矿业服务的中心,附近地区的农业也有所发展。18年后随着横贯大陆铁路的通达和港区设施的逐步完善,城市迅速发展。1880年后开始向海湾以东地区扩展,形成若干卫星城镇,19世纪末,人口已达34万。1906年大地震时全城80%建筑被毁,后迅速重建。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港口日益繁荣,贸易量激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军需物资的重要供应站。战后,工、商、金融、旅游服务业和市政建设均有较大发展,大市区由单一中心扩展为由旧金山、海湾东区(奥克兰)和圣何塞三大中心组成的城镇群。
  
    民族:旧金山居民民族构成复杂,其中非白种人约占总人口2/5以上,以黑人、华人、日本人、菲律宾人居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分区而居,形成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礼仪迥异的社区。如市中心黑人聚居的菲尔莫尔区,华人集中的"中国城",以及小大胶区(日本人)、卡尼区(菲律宾人)、北滩拉丁区(意大利人)、俄罗斯山区(墨西哥人)、萨特里-菲尔莫尔区(俄罗斯人)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19:4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奥运圣火自希腊一路传递到美国的旧金山,沿途受到广大友好和平人士的热情欢迎,人们从火炬传递中分享着“和平、友谊、进步”的理念。但也有极少数“藏独”分子,从火炬传递开始不断采取各种方式,企图干扰破坏火炬传递。其行为之野蛮,用心之险恶,令所有爱好和平与文明的人士感到遗憾。
  
  北京奥运火炬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的同时,也在上演一场文明与野蛮的对峙。在希腊,“藏独”分子躺在火炬经过的道路上;在伦敦,“藏独”分子试图用灭火器熄灭圣火;在巴黎,他们更是对中国女子残疾火炬手金晶拳打脚踢。他们的这些行径只能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清他们的嘴脸。
  
 奥林匹克运动代表的是人类向善的力量,是人类共同的理想追求。这已得到全世界的认可。比如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期间,《洛杉矶时报》评论员兰迪·哈威曾撰文说:虽然奥林匹克运动没能让我们在追求一个更加完善的文明社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但重要的是:我们现在终于有这样一个能让我们不断去尝试的载体。
  又如,一名美国读者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写信给《纽约时报》说:“我和其他好几百人一直等到凌晨两点,只为目睹奥运圣火从我们门口经过。我80岁的邻居向我们念叨: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她从来没看到过那么激动的场面,那么美好的集体愿望。奥运会彰显的是真诚、荣誉和人文精神的胜利。
  
奥运火炬接力是向世界各地传递和平、友谊和相互尊重信息的文明使者,旨在宣扬一种名为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爱好和平、诚恳友好的人士难道会刁难这样一个真诚的善举?当那些“藏独”分子将手伸向神圣的火炬时,人们看到的是对文明的破坏。
  一位名叫安迪的英国人在伦敦亲眼目睹示威分子的丑陋表演后,愤怒地说:“他们行使抗议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可以剥夺我们享受奥运圣火接力的权利。如果有人不赞同这点,那他就是世界上最恶劣的独裁者,自由最大的敌人。”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过:“一切暴力行为都与奥运火炬传递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相违背。”野蛮不会让文明低头,北京奥运会火炬代表着文明、正义、和平与进步,任何破坏刁难火炬传递的企图,最终都注定会失败,他们的行为最终只会自取其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0:01 | 只看该作者
圣火传递第七站--阿根廷.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西班牙文哦~)

当1535年西班牙人门多萨率领的船队来到拉普拉塔河口时,有一个船员大喊道:“这里的空气多好啊”,在西班牙语中,“布宜诺斯艾利斯”是指好的空气。这个城市也就因此而得名,它的全称为“圣迪西马特立尼达德圣玛丽亚诺德布宜诺斯艾利斯”。
  
不久,当地印第安人为赶走殖民者,拆毁了西班牙人曼德隆在1536年所建的城堡。直到1580年,加莱再建这座城市,西班牙人才站住了脚,开始饲养家畜,并与秘鲁总督和巴西进行交易。
  
l776年西班牙在南美设立拉普拉塔总督府后,布宜诺斯艾利斯,在经济、文化上迅速发展起来。1620年,正式建立了自治政府。1880年被定为阿根廷共和国的永久首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4-13 20:03 | 只看该作者
再发几张图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