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赌徒而言,大多数的想法都是希望用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然而这种情况并不是经常出现的。
绝大多数赌博游戏其实都是一样,背后逻辑很简单:长期来说,你几乎肯定会输,不过在游戏过程中,也许会有领先的机会,因此如果策略对头,也许可以在领先时收手。
但多数情况是,一当他领先之后,继续赢的欲望便会诱使他再一次下注,于是一个赌徒便出现了。而赌徒所玩的是一个必输的游戏,因为对于一个投机者而言,成功的几率是非常低的。
虽然投机者成功的几率非常低,但历史上的投机者却不少,他们当中更多的是政治投机者。像西汉时的王莽,其谦恭、俭朴、敬顺等所有的美德,只不过是其豪赌心理的虚假掩饰,他真正的目的是篡位窃国。然而,其违逆时势,不得人心的行为,最终使其在这场赌局中满盘皆输,甚至丢了性命。
在政治上押宝,是一种风险性极高的赌博行为,因为赌博者押上的不仅仅是金钱,还有可能是比金钱更宝贵的生命。
惊天豪赌赔进身家性命
即使再强大的投机者,都只是处于实际统治地位而没有名义上的君主权或领导权的幕后指挥;而作为他们手中筹码的皇帝,即使再软弱再无知,也都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处于实际统治权的权臣控制处于名义统治权的皇帝时,他们所处的是攻势地位,意在进取;而如果他们同时也拥有了名义上的统治权,他们就要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名义而采取守势。但是,对于幕后指挥而言,他们不具备对统治名义守势的条件,一旦攻守易势,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历代的投机者中,偏偏有人想要以身试法,以权臣的姿态变成龙椅上的真命天子。这个人,就是西汉末期的外戚王莽。
王莽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臭名昭著的窃国大盗。他外示恭俭,内怀阴狠,贪得无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诗中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白居易寥寥数语把王莽欺世盗名的面貌揭露无遗。它并告诫人们,时间是真正的试金石,切不可凭一时的表面现象轻下结论,混淆奸贤。诗人以大忠对比大奸,要人们永远不要忘记王莽这个政治舞台上少有的反面教员。
王莽,字巨君,生于西汉元帝初元二年,祖父王禁,曾任廷尉史。王莽的姑母王政君为汉元帝的皇后(元后),元帝驾崩后,成帝即位,她便当了皇太后。依仗着她的地位,王莽的伯、叔父都受到封侯晋爵的待遇。王氏宗族在朝廷形成了一个很有势力的外戚集团。作为这个集团的第二代人物,王莽凭借元后的裙带关系,再加上他虚伪奸诈,善于钻营,由黄门郎位至掌握军政大权的大司马,并先后窃取“安汉公”、“宰衡”的封号。
王莽拥有的封号与权力可以说是空前的了,但有着篡权野心的他,并没有得到满足。他暗中指使亲信、党羽网罗一批人上书朝廷,对他进行无耻的吹捧。据统计,来自全国各地的这类上书多达四十八万七千五百多封。昏庸的元后看到这么多的上书,以为自己的这位侄儿确实是自伊尹、周公以来少有的辅弼重臣,又准备对他加封了。王莽获悉之后,心中暗喜,但他抢在前面,首先上了一通言辞恳切的辞让表文,假惺惺地表示为“避贤者路”,请准保全性命退休还家。但元后认为王莽辅政五年,功劳巨大,“复千载之废,矫百世之失”,“普天之下,惟公是赖”。为表彰他的劳绩,下诏给王莽加“九锡”。即车马、衣服、冠冕、门卫、甲胄、铁钺、弓矢、属员、府第等九种器物的赐予,这是对大臣最高的礼遇。
王莽这时离皇帝的龙座只有一步之隔了。尽管他富贵、荣华已极,但对导致自己蛰居六年,已经死去的傅、丁两后一直怀恨不已。为了雪恨,王莽对元后说,傅、丁两后身为藩妾,但陵墓比元帝的还气派,这种僭越逾制的情况不能容忍。于是他命亲信纠集十余万人用二十多天时间将两后陵墓铲平,并在坟地周围种上荆棘。王莽通过这一行动显示了自己已经拥有天子才有的生杀予夺的最大权力。这时的王莽只差一个天子的名号了。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刘庆的人趁机上书,说古代周成王幼小的时候,称为孺子,以周公摄政,现在平帝年幼,宜让安汉公王莽效法周公,代平帝行天子事。
元始五年平帝生病,王莽于十二月十八日以进椒酒为名,将这位十四岁的小皇帝鸩杀了。为了掩天下人耳目,王莽没有立即登上龙座,而是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宗室子弟刘婴为皇太子,以作为他篡汉自立的过渡。与此同时,王莽派出亲信利用天命说和谶纬,四处散布他应该做皇帝的种种谣言。就在平帝遇害的同月,谢嚣上奏朝廷,说武功长盂通在开井时得到一块上圆下方的白石,上书八个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第二年三月,元后在王莽的挟持下被迫同意立子婴为太子,王莽为“摄皇帝”。四月,汉宗室安众侯刘崇在南阳起兵讨伐王莽,被王莽派兵扑灭。事后,王莽的党羽造出舆论,说刘崇敢于起兵叛乱,是因为王莽位卑权小,为了能够稳定全国局势,必须给他更高的权位。于是五月元后下诏,同意王莽称“假皇帝”。王莽篡权的罪行已昭然若揭。
居摄二年东郡太守翟义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起兵讨伐王莽。在檄文中揭露王莽“毒杀平帝,摄天子位,欲绝汉室”的罪行,号召各地起兵共讨之。不久,长安附近的槐里爆发了赵明、霍鸣等人领导的起义,与翟义部队互相呼应,发展到二十万余人。王莽惊恐不已,一面派兵镇压,一面祷告神灵,并模仿周公的《大诰》作策文颁布天下,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伎俩,力辩自己“居摄”不是篡汉,表示将来一定要像周公那样归政于子婴。经过一年多,两支起义队伍先后被镇压下去。王莽于是以为自己真的是“受命于天”,加紧推行他篡汉自立、改朝换代的阴谋。
居摄三年长安有个叫哀章的儒生,私造了两方铜盒,一方上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另一方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皇帝金策书”。《金策书》中说“某”指汉高祖刘邦,他将把皇位传给王莽,太皇太后(指元后)应顺应天命将皇位授予王莽。图中、书中分别写着王莽八位大臣的名字,并加上原城门小吏王兴、卖饼人王盛和哀章本人的名字,共十一人。在一日黄昏,哀章身着黄衣,十分神秘地将铜盒送到高帝(刘邦)庙中。次日清晨高帝庙仆射将这一情况报告了王莽。王莽欣喜若狂,认为当天子的时机已到,于是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前宣布了即位诏书。随后于公元九年元旦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正式即位,做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并立妻子为皇后,封儿子王临为太子,王安为新嘉辟,将六个孙子都封为公;被废的五岁的原皇太子封为定安公。随后王莽根据金匮图和金策书封赏大臣。他一生追逐权力,然而却不明白,自己作为一个没有合法名义的大势力的领袖,是不可能越过皇帝这道坎自成一统的。
王莽以血的代价谋取了帝位。但新朝建立以后,广大人民逐渐看清了王莽的真面目,认识到他篡权与改制加深了他们的苦难,各地农民纷纷起来反抗,他们汇成了一股股巨大的洪流,向王莽政权发动猛烈的冲击。公元二十三年,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这个窃国大盗被愤怒的市民杀死。
王莽的投机行为可谓惊天豪情,而最终却以赔上身家性命草草收场,真是可悲,可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