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92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baidu地下帝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7 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揭秘baidu地下帝国
 2007年年初的一天,视频网站酷6网的创始人李善友发现了一场危机,并决定迅速将其扑灭。
 引发危机的正是李善友之前的同事,另一家视频网站优酷网的创始人古永锵,古是搜狐网的前任总裁,而李则是

前任总编辑。是时,作为酷6网的竞争对 手,优酷网即将与搜索引擎公司百度达成参股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优酷网向百度支付300万人 民币现金,以及无偿赠送价值300万人民币左右股份(不到1%),以获得百度在视频业

务方面独家合作伙 伴的资格。
  在随后的几周内,李善友开始频繁出入百度总部 所在的国际理想大厦。当时百度刚刚获得新闻牌照,以致业

界开始猜测李意欲出任百度总编辑一职。这样 的绯闻没有引起优酷网的丝毫警觉,所以最终的结果 才会让优酷网

在内的人都大吃一惊:酷6网竟在极短 时间内击破百度与优酷网此前达成的入股意向,代价是600万元现金和3%的

赠送股份。成功度过危机的李 善友随即决定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此事,但百度告诉酷6,消息不能公布。性

格强硬的李并未理会百度,依旧准备召开新闻发布会,以借机提高酷6网的知名 度。
  然而就在发布会即将举行之际,百度将酷6网从搜索结果中屏蔽,导致该网站流量大幅下跌。24小时之后,李

善友被迫收回了本已向媒体发出的发布会邀请函。
  故事的另一主角优酷网显然无法接受这一结果,旋即与百度展开新一轮合作谈判。最终优酷网也如愿 成为了

百度的合作伙伴,但未获得百度参股。三方平衡的结果则是,酷6网的推广广告出现在百度人气最旺的“贴吧”频

道,而优酷网的推广广告则出现在娱 乐性稍弱的网页搜索频道。
  如果你了解百度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的巨大影响力,就不会惊讶于上述两个原本交好的公司创始人会为了白送给

百度股份争得不可开交。中文搜索是一个寡 头垄断市场,百度占据了其中60%的份额,不论 是优酷还是酷6,或者

任何其他中文网站,对百度的 流 量依赖程度超乎一个局外人的想象 —— 据另一视 频网站六间房CEO刘岩对本刊

所作的预测,百度给上 述两个公司带来的流量能够占到其总流量的30%甚至更多。
  百度正在试图将业务重心从搜索向其他领域扩展。2007年10月17日,百度正式对外宣布进军C2C电子商务领域

,国内著名互联网专家吕伯望分析认为,这表明百度不再以搜索为中心,收入来源可能不只依 赖竞价排名,也有

可能进军其他领域。
  据一位百度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周刊》提供的 资料显示,百度正在通过两个部门——战略合作部和 战略投

资部,积极地收购和参股新兴互联网公司。战 略合作部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资源置换等方式换取新兴公司的股份,

而战略投资部则通过直接投资参股或控 股新兴公司。这两个部门均具有广告销售的权力,但其主要用途是以广告

换取新兴互联网公司股份。据该人士向《第一财经周刊》确认,许多被参股公司的股 份正是以广告等资源“免费

”换来。而每当百度那敏 锐的投资目光射向对其依赖度极高的中小网站时,后者往往淹没在其强大的身影之下。
  2007年3月,中文杂志服务平台浏览网副总裁刑铭,在参加一个杂志社媒体的会议时遇到了百度市场 拓展部相

关人士,曾简要向对方介绍了浏览网正在做 的媒体社区。随后在2007年4月,百度战略投资部总 监杨巧智便主动

联系浏览网,表示百度希望收购该 网?站。
  当时杨巧智向浏览网提出两种收购方案:第一种 方案是百度完全控股,第二种方案参股10%以下,但前提是百

度要在董事会中占一个席位。“我们是小公 司,我们的态度比较虚诚而且非常诚实。从开始谈判 每一句话、每一

个问题,都是经过仔细地斟酌之后才 跟他们(百度)谈。他们要一个数据,我们会反复地 核实,给一个非常准确

的东西。我们觉得百度既然能 找到我们是我们的荣幸。”和所有被百度看重的网站 一样,刑铭坦言对于浏览网而

言,能跟百度合作对提 升该公司的价值有极大帮助。
  双方的谈判进展极快,两个星期后即开始谈实 质性的东西。在应百度要求提供一些核心数据和内容 时,浏览

网按照商业惯例希望双方签意向书和保密协 议。但百度方面以公司高层签字流程过慢为由拒绝签保密协议,而希

望仅由杨巧智签署一份个人声明。基 于对与百度合作的迫切期望,浏览网最终同意了这一 要求,向百度提供了公

司核心数据和内容。但刑铭向《第一财经周刊》证实,杨巧智本人最终也未签署该声明。
  最终百度拒绝收购或参股该公司,其给予的官 方理由是浏览网营业额太小。“像我们这样的新兴公司,几乎

没有任何和百度谈判的砝码,我们唯一能够期待的就是百度的选择抑或放弃。”几个月后, 刑铭的失望和无奈仍

然溢于言表。
第1页:无偿赠送价值300万人民币左右股份 第2页:这仅仅是百度自身控制力和强势地位的一个缩影 第3页:随视传

媒仅仅是百度对产业链控制力的一个普通案例 第4页:在线旅游公司携程网表示“百度比较强势”。
  这仅仅是百度自身控制力和强势地位的一个缩影。对于浏览网这样的新兴公司而言,百度犹如一个庞大帝国般

难以企及。而作为旁观者,你既无法为浏 览网们鸣不平,也无法对百度帝王般的强势而愤慨,因为这仅仅只是现

实:新兴公司极度依赖百度,而百 度则拥有无数的选择权。
  在中国互联网界,百度无愧于帝国之称。而出于业务需要,或者仅仅是CEO李彦宏的性格使然,百度帝国的辽

阔疆域常常被刻意掩盖。一切悄无声息,但一切尽在掌握。
  自联合创始人徐勇及CTO刘建国等人先后离开百 度以后,这家原本就带有浓厚创始人色彩的技术新贵 更加成

为了一个李彦宏性格的公司。对于外界而言,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人:无处不在的野心、高

调与低调、大气与狭隘、骄傲、自 尊、敏感、技术狂人、强势等充满矛盾的字眼,时常 出现在不同合作者对他的

评价中。
  在百度内部的重要会议上,开始时李常常一言不发,但在会议的后半程李总是通过充满逻辑性的发 问,将会

议的结果引向自己的观点。“简而言之,李彦宏是一个具有极强控制力的人,这造就了现在的百度。”百度内部人

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几乎同所有的集权主义一样,这一管理风格为百度带来了效率。如果说在2005年百度于纳斯达克上市 之时,

投资者尚视其为中国版的Google,现在绝大多数的投资者应该已经相信,即使全球网络巨人Google 也难以撼动百

度在中国的领先优势。截至2月14日,百度(Nasdaq:BIDU)的股价已经高达280美元,较上市时的27美元的发行价

翻了十多倍。而 投资者目前 则给了百度122.23倍的市盈率,比Google的40.22倍的 高市盈率还要高上3倍。
  “百度在互联网广告领域具有天生的优势,扼住了媒体和广告商之间的天然接口。”中国最大的网络广告商好

耶公司总裁杨炯纬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 访时如此评价百度的地位。
  甚至很多流程繁冗严格的大公司在与百度合作 的时候也表现了非同一般的热情。百度广告部经常提 到一个“

三分钟三星”的故事——从百度的业务员坐 在桌子旁到三星公司确定投放广告,总共仅用了三分 钟,而项目的规

模则多达数百万元。
  “不能够因为少有能和百度平起平坐的竞争对手就 觉得大公司的成功唾手可得。控制产业链的上下游是 百度

领先地位和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拿大帝国 商业银行(CIBC)分析师Paul Keung对《第一财经周 刊》说。
  如他所言,百度正是借助自己天然的平台优 势,通过极强的控制力将整个产业链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李

是一个有才智、足智多谋、勤劳肯干的人。”Paul Keung在回复《第一财经周刊》提问中, 如此描述他对李彦宏

的印象。
  2006年8月,新兴视频广告公司随视传媒执行副 总裁薛晨,给李彦宏打了一个决定其命运的电话。因为当时随

视想要做的商业模式是为网站“代销”广告,但此时业内的一些大型竞争对手,如好耶和互动 通等公司都是采用

“包销”的方式。当时很多网站并 不信任这个刚成立不足一年的公司,要求随视承诺 “保底”。面对包销模式会

带来的显而易见的资金压力和时间成本,薛晨想到找别人替其做代销,便主动 去联系国内的几家搜索引擎公司。
  薛晨当时打给李彦 宏的电话是其秘书接听,薛本以为就这样石沉大海 了,未想第二天百度相关部门便来电要

求跟她面谈。 百度对随视兴趣浓厚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据薛 事后对《第一财经周刊》的讲述,百度在那时已经开

始计划要进军视频广告领域,也一直在暗自考察合适 的网站。
  而由于随视的产品“更适合”搜索引擎的应用,百度在听了其讲解后,立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百度几乎

全部的收入都来自广告,而视频广告被公认 为互联网下一个最大的金矿。想想看,如果把随视对视频广告的专精

与百度搜索引擎的庞大客户结 合起来,产生的利益将有多么惊人?
  2007年9月13日,百度和随视正式对外宣布联手 推出“百度TV”。而在此之前,百度要求对该产品 多次进行

大规模压力测试,并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试运 行。“百度对技术的严苛和自上而下的执行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

象。”薛晨说道。11月26日,百度宣 布联合英特尔投资、美国私募基金华岩?法利隆投资 随视传媒。即使并非最

大投资者,百度仍有特权指派 一人直接进入随视董事会,而另一席将在另两个资方 中产生。 第1页:无偿赠送价

值300万人民币左右股份 第2页:这仅仅是百度自身控制力和强势地位的一个缩影 第3页:随视传媒仅仅是百度对产

业链控制力的一个普通案例 第4页:在线旅游公司携程网表示“百度比较强势”。
  随视传媒仅仅是百度对产业链控制力的一个普通 案例。《第一财经周刊》调查发现,百度目前已经通 过参股

和收购的方式,直接掌控了十几家新兴互联网 公司。除了上述已经提到的酷6、随视之外,还包括 Hao123、千千

静听、天空软件等公司,《第一财经周 刊》已经得到上述5家公司的确认。此外,PK吧、驱 动之家和3G泡泡亦传

闻有百度参股,但这三家公司在 接受《第一财经周刊》求证时均表示否认。
  这些在外人看来扑朔迷离的投资,事实上并不难 理解——百度通过对新兴互联网公司的掌控,不仅可以持续

推出用户需要的新产品,而且还能够保证百度 对互联网流量的控制力,而这正是搜索引擎公司的立 身之本。仔细

观察不难发现,像Hao123和天空软件 等公司本身具备千万级别的用户点击量,而这些浏览 和点击可以通过技术手

段转变为百度各类业务频道的流量。
  李彦宏很清楚,互联网搜索引擎作为一种平台服 务,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帝国长远的发展,而与其有所 关联的

、涉及实际应用的下游产业,才是未来最可能 产生新盈利点的地方。而这种做法与中国的电信运营 商如出一辙—

—早在几年前,中国电信和中移动等寡头运营商,便开始抢占下游应用的有利地形。
  但对于被百度入股的新兴公司而言,则不得不面对一种复杂的心态:很愿意被百度入股或者收购,但却在与百

度的谈判中没有任何主动权。
  2004年5月,当百度径直找到Hao123创始人李兴 平谈收购的事情时,李并没有感到很吃惊。李兴平向《第一财

经周刊》回忆,从出价到成交,双方几乎没有经过太多的讨价还价,只是有些“税前税后”的讨 论。尽管当时面

临好几家的收购选择,但李兴平觉 得,卖给百度会“更有发展前景”。“这毕竟是花费 了我很多心血创建的,我

必须保证它以后能够得到很 好的运作,而百度的实力是非常强的。”李兴平说。
  3个月之后,百度宣布完成收购Hao123。李兴平 透露,百度最后支付给他的是“税后1000万元现金加4万股百

度的股票”。这些股票更加值得关注,因为 从百度在2005年8月5日登陆纳斯达克之后,截至2月14日其股票已经涨

到280美元,按此折算李兴平从百 度处获得的总收购金额远超过外界传说的“5000万 元”的数字。
  因此,提到后来百度3000万元收购的天空软件 站,以及500万元收购的千千静听音乐软件,李兴平 强调说,

“他们都是以现金支付的,和我这个不太一 样。”而PK吧创始人姜珂虽然否认百度曾入股一事, 但依然表示“愿

意被百度入股”。
  如果说对随视的入股还有些未雨绸缪的味道,对 Hao123的收购就更加接近百度的主营业务。Hao123一直是百

度搜索广告联盟的成员网站,而且带来的流量很大。对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公司来说,广告 是主要的收入,而创

造流量是主要的成本。对那些本身具备大量用户和访问量的网站的收购,就像买到了一 只会下金蛋的鸡。
  据六间房CEO刘岩表示,该公司此前也曾参与优酷、酷6与百度合作的竞争,但终因价码过高退出。“我们也参

与了这些竞争,那都不是小钱,而是上千万的价码。他们那个钱买来的流量都是相当大的, 我觉得能占到这些公

司流量的30%甚至更高。”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 系统iUserTracker的最新数据显示,在2007年百度网页 搜索

请求量市场占有近75%,远超过Google在中国这 一市场的表现。
  与掌控新兴公司以保证对流量控制力的策略一 样,百度亦以强势的姿态和控制力对待广告主,以增 强其对营

收的控制力。
  2006年,百度某大客户网站CEO张先生(化名) 因为恶意点击问题向百度提出交涉。张先生事后对《第一财经

周刊》表示,其本人曾亲自去百度总部寻 求沟通,但仅仅是进入百度公司便颇多波折,而进去 之后则更是在前台

长时间等候,无人接待。
  张无奈向 海淀区法院提起诉讼,但该诉讼在海淀区法院迟迟不 能立案,被告知“百度的案子均需经过庭长亲

自通 过”。张还表示,在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第二天,百度 便将该公司网站在搜索结果中屏蔽,给极度依赖网上

业务的张先生造成巨大压力。最终张无奈撤销诉讼, 并继续购买百度竞价排名业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8-2-28 08:50 | 只看该作者
李开复收购265导航的背后
   李开复执掌的中国谷歌公司计划收购导航网站265.com的消息由来已久,近日,网媒已经从265.com的域名记录发

现,其东家已经写成了山景城 Amphitheatre大道1600号的Google公司.显然,虽然没有对外公开宣布,但是收购已经

在背后秘密完成.笔者作为全球Google的用户 和支持者之一,听到这则消息是感到极为震惊的.美国Google的企业训

言是“不作恶”,而中国这个名为265的导航网站正是通过用户十分反感的手段占领 用户的浏览器,其霸道程度堪比

此前人人喊打的“流氓软件”.
265的手段似乎不是用客户端的流氓插件,而是和掌握DNS服务器的电信运营商达成了某种交易.笔者此前用的是

Maxthon浏览器,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地址栏中采用快捷搜时,265的导航网站主页强行出现.此情此景,让笔

者感到愤怒和无奈.
  这个导航网站的霸道作风如何猖獗?列位看官只需要用“265 骚扰”或是“265 烦人”百度一下,便可以了解一

二.
  让人吃惊的是,这么一个“烦人”和“骚扰”的网站,居然被李开复的中国谷歌接收了下来,难道李开复真以为

“浪子回头金不换”?
  这一收购更是显现出李开复的尴尬境地.此前,在慢如蜗牛的中国本地化产品开发中,李开复团队除了模仿中国

本土互联网公司之外在创新上毫无作为.迄今为止排列在中国谷歌实验室中的四个产品(导航、热榜、输入法、生活

搜索),无一不是照虎画猫,输入法和生活搜索更是引发了“中国谷歌只会克隆”的口水之战.从导航的技术含量上来

说,一个学习Dreamweaver和HTML三个月的菜鸟即可完成,和美国Google传奇般的技术创新(比如 Google地球、Gmail

、电子表格)相隔十万八千里.
  李开复收购265,否定旗下工程师的导航网页“菜鸟级”产品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再一次把全球Google的“不

作恶”当成了玩笑,任由国内成千上网Google粉丝珍爱的品牌遭到肆意踩踏.
  上一次注资南方的P2P下载工具迅雷,虽然“败笔执笔者”不是李开复本人(不知来头的一个亚洲投资总监),但

是在国内已经引发了轩然大波.迅雷虽是第三方的下载内容聚合商,其品牌广告得以显示的基础正是海量色情和盗版

内容可以在此高速下载.迄今为止,迅雷已经惹上了内容出版商的官司麻烦.在版权法律严厉的美国,诸如BT、Kazaa

这样的P2P工具早已在官司打压之下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即将让位于价格日趋低廉的正版收费下载网站.中国谷歌无

视P2P在美国面临的法律困境,却把迅雷当成了香饽饽.这一举动是一个十足的败笔.
  后来的拼音输入法词库“抄袭门”风波,再次让李开复和中国谷歌陷入了一场信誉危机,并且让全球坦荡荡的君

子Google在中国步入了“不得不道歉”的尴尬境地.
  李开复不止一次提到过,中国谷歌的发展历程是人才第一、产品第二、市场份额第三.在外界不为了解的招聘过

程在去年秋天宣告结束之后,中国谷歌的产品风波便一个接一个冒出,一个个低创新水平、低技术含量的所谓“新产

品”反而为领先的竞争对手通过口水战大肆进行市场推广提供了绝佳机会.在一场场风波之中,中国谷歌正在面向中

国的用户、中国的媒体竖立一个“创新上薄弱、品行上可疑”的糟糕形象.
  四月份施密特访华,这位对于中国市场如“门外汉”的高管给李开复留下一个95分,以及许多十分“老外”的表

态:他说国内对李开复的负面舆论是对手的阴谋、他对于遥遥领先的百度根本不在意、他还以为中国谷歌有11个新

产品、他认为中国谷歌在本地化上优于百度.诸如此类,已经让这个95分的“含金量”大打折扣,笔者已经在《施密

特真了解中国谷歌吗》给予了质疑.
  综上所述,出身于语音识别专家的李开复在搜索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陷入了泥潭,更让人们搞不懂的是,

这位中国谷歌的掌门不顾国内 Google粉丝和舆论的不满声音,一再藐视“Don't Be Evil”原则,收购或者注资道德

操守可疑的厂商.如此的一个中国谷歌和一个“特制专供”的Google.cn,真不知道要滑向何方.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北大青鸟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的毕业生

,却成为了招聘会上的抢手人才。北大测试北航校区金校长介绍说:“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

,缺乏实践经验是造成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据悉,北大测试的课程是一套系统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课程,这套课程是在面访100多位企业资深测试经理的基础

上,由中、印、美三方专家联手打造的,授课方法强调场景教学,通过18个项目实训和严格的准职业人训练保证一个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员在经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后成为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
北大测试复兴门校区刘校长介绍说:“金桥就业工程是北大测试北航校区和复兴门校区率先独家启动的整体就业解

决方案,方案立足点是实实在在为学员提供高附加值服务,通过与300多家IT企业构建合作关系为学员搭建就业求

职的桥梁,校企联合招聘会以每周一场的速度推进,学员的就业能力来自高质量的授课和高附加值的服务,绝非一

纸漏洞百出的就业协议”
谈到软件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前景,两位校长表示:软件测试这个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方兴未艾阶段,软件

测试工程师的职业前景将一路看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3-8 09:20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没有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