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楼主: 海阑天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复制链接]
310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7 | 只看该作者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岐伯对日:凡人之惊恐息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有所堕恐,瑞出于肝,淫气害脾。有所惊恐,端出于肺,淫气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日: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食气人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人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毛皮。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7 | 只看该作者
水精四市,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模度,以为常也。太阳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惧泻,取之下俞。阳明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少阳藏独至,是厥气也,称前卒大,取之下俞。少阳独至者,一阳之过也。太阳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直治其下俞,补阳泻阴。一阳独啸,少阳厥也③,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一阴至,厥阴之治也,真虚启心,厥气留薄,发为白汗,调食和药,治在下俞。帝日:太阳藏何象?岐伯曰:象三阳而浮也。帝日:少阳藏何象?岐伯曰:①不病;疑作“病”。②一阳独啸,少阳厥也:新校正“一阳,乃二阴之误”,又按全元起本“少阳”为“少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象一阳也,一阳藏者,泻而不实也。帝曰:阳明藏何象?岐伯曰:象大浮也。太阴藏搏,言伏鼓也,二阴搏至,肾沉不浮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黄帝曰: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何如而从?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闻其事。岐伯对日:五行者,金水水火土也,更责更贱,以知死生,以次成败,而定五藏之气,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日:肝主春,足厥阻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援之。心主夏,手少阻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操之。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康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目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膀理,致津液,通气也。」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待于冬,起于春,禁当风。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康辛不死,持手王癸,起于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肺甚,夜半静。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丰补之,酸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心欲要,急食成以妥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德农。脾病者,愈在康辛,康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映慧,日出甚,下哺静。脾欲缓,急食甘以援之,用苦泻之,甘补之。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王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哺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李泻之。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烨俟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王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前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夫邪气之客手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7#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必先走五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脱脱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辅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甲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明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部中血者。脾病者,身重,善饥①肉臻,足不收,行善滚,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病,汗出,流阴股膝细端脆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隘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阻内血者。肾病者,腹大腔肿,喘咳身重,寝汗出俗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明太阳血者。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心包赤,直食酸,小豆犬向李韭皆酸。肺色白,宜食苦,麦羊肉杏蔬皆苦。脾色黄,宜食咸,大豆家肉粟警皆咸。肾色黑,宜食辛,黄黍鸡肉桃葱皆辛。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威里。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委,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人心,成人肾,甘入脾,是谓五人。五气所病:心为恼,肺为咳,肝为语,牌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叹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脱不利为癌,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麻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牌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井。虚而相并者也。五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五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诞,肾为唾,是谓五液。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成走血,血病无多食威;吉走骨,骨病无多食苦;且走向,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合多食。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①饥;原作“肌”,据明抄本、朝鲜内医院刻本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10#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14:48 | 只看该作者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人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暗①,阳人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