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41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谁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1-2 1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年年失望年年望,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几无悬念地再次与国人无缘,时距杨振宁、李政道两位华裔科学家首获殊荣已整整50年。

最近复旦大学团委调研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六成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是中国本土华人难获诺贝尔奖的最主要原因(10月22日《中国青年报》)。有网友甚至孤绝地认为:“给北大清华300个亿也出不了一个诺贝尔!”

2005年,钱学森先生在生病住院期间对前来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他最大的遗憾是中国至今没有建立起培养大师的制度。事实上,这些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等重要科技奖项都曾出现过空缺,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更曾连续空缺6年之久。适逢西南联大建校70周年,论条件,这样一所辗转于穷山恶水间,“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屡有“茅屋为秋风所破”之忧,并随时准备“跑警报”的战时大学,与时下一座校门即耗资8000万元甚或兴建五星级酒店的奢华不啻天壤之别,却孕育了杨振宁、李政道两位诺奖得主、8位“两弹一星”元勋、3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等璀璨群星。对照之下,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出现了:谁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杨振宁教授曾提出一个不无争议的观点:创新可分为爱因斯坦、杜甫、比尔·盖茨和任天堂四种体系,以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最需要的是盖茨和任天堂这类会赚钱的人才和企业,暂时拿一两个诺贝尔奖并没有什么用处。而搜狐CEO张朝阳亦曾这样解释当初的选择:“在决定经商之前,我早已放弃了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梦想,他们并不是那么受人注目的。你可能看100万次电视才会看到一次杨振宁的面孔。”其实,科学、艺术、商业之间本就相通并互为促进,对于一个崛起中的大国来说,比尔·盖茨、任天堂与爱因斯坦、杜甫或可并存。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的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然而,50多年过去了,明朝之前约占世界上重要科学发明成就57%以上的中国却至今仍无缘诺奖。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一个不能在科学和文化上有丰富创造的国家,很难实现真正的“崛起”和“复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7-11-2 21:07 | 只看该作者
不是我干的。。。。
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21:16 | 只看该作者
圆明园真的不是你烧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1-2 21:18 | 只看该作者
完全不是我。。。。好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1-3 10:34 | 只看该作者
应试教育咯,地球人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