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9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读书笔记之再聊中国古代神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9 02: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再聊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的神话往往是会透露出比较浓厚的人文色彩,考虑到当时生产生活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及流传或者创作时的主观(主体人群、阶级等)色彩,古代神话的样式和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它的人文表现性自然而然地会被赋予时代的烙印。比如说,故事。
    中国神话几乎都是以故事为载体或者说是用故事作为表现形式的,那么这个故事有什么讲头呢?为什么说古代神话被打上时代烙印和这个故事作为表现形式有关呢?我觉得中国神话是一种最具有统一性的综合的意识形态,是通过幻想的方式把客观世界加以形象化,并且是原始民众集体信仰的产物。越是原始的神话,越是不自觉的叙事艺术,换句话说,也就是它的故事表现形式越直接越没有华丽的修饰词。随着文明的进展,神话才逐渐由朴素野蛮转向文学化。这一点说透了其实很好理解,怎么讲呢?在生产生活水平还很低下的远古时代,如果说能够产生类似与现在古籍文献中所描述的神话故事的话,它的手法也好,思想也好都是很朴野的。手法是野蛮的,因为当时“人们”几乎没有什么能力和意识进行艺术化的加工;思想则是古朴的。进一步讲,无论当时的劳作,生活,伦理,组织氏族还是社会性都是人类的起步阶段,几乎是零,你让他如何从无到有呢?
    反过来,时代烙印的一步步加深正是从这个故事的形式的变化上体现的。我们现在从古籍中所见到的神话,几乎都过后人不同程度的润饰与加工。所以神话的还原是一项很艰巨的研究工作。神话不是任何时候都会产生的。在氏族社会之前,人刚刚脱离动物状态,几乎谈不到有什么生产力,基本上靠自然的恩赐,属于蒙昧阶段,不可能创造神话。大约在母氏系族公社,人类有了初步的劳动生产能力,靠渔猎为生,已有简陋的居住房屋,有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组织,大家共同劳动,人们开始形成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  力,才为神话的创造提供了条件。所以大约从这个时代开始,我们可以推测这个神话故事啊从语言上有了保证,从可读性和娱乐性上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于是它才能体现神话的作用。
    那么从今天的眼光来看,神话之所以成为神话,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一个“差量”的问题。“神话”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段若即若离的距离,是一种认知上和形式上的“差量”。表面开来,神话的叙事内容是异想天开荒诞不经的(比如盘古开天,夸父追日等),是一种对现实和科学知识的扭曲和背离。但是,他们之间的这种“差量”,有时候却呈现出更深层次的内涵与精神,反映了历史空间中已知或者未知的理想和概念。再从思维角度看,现实、真实可以是对具体物像的反映,能够用实实在在的手段予以发现或者检验;同时它也可以是虚构的呈现,比方说心思。能够用来理解、领悟的感知来探寻答案,比如佛教所讲的参禅、顿悟、佛缘等等。而神话对于我们来说是什么角色呢,我觉得如果人作用于其中,以一个神话学者的视角来看,它所扮演的正是为存在于神话和现实之间的那个“差量”找到填补和联系的可能性。许多研究成果都提供给我们若干“合理”、“可能”的神话诠释,但是,我们要清楚的是,这些诠释仅仅是说法的一种,其实只是种假设,并不意味着历史上曾经真实的存在。比方说,作为形式可能性的象征手段。
    中国上古宗教与艺术中的一些形象并不是自然界的现存事物,而明显经过了人们的自觉加工。在中国的神话中,很多是人兽嵌合体。如伏羲、女娲是“人头蛇身”, 黄帝的子孙轩辕国民是“人面蛇身,尾交首上”(《山海经•海外西经》),祝融是“兽身人面”(《山海经•海外南经》),蚩尤是“人身牛蹄”(任昉《述异 记》卷上),陵鱼是“人面,手足,鱼身”(《山海经•海内北经》),等等,最著名的是龙,其形状明显是一复合动物,王符说其形状是“头似驼,角似鹿,眼似 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塑造这些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动物的形象,均是为了表示一定的象征意义。。因此,象征在中国的史前宗教和艺术中有着最广泛的运用。《周易》中的八卦实际上同样是一种象征的方式,只不过它是用抽象符号来象征具体形象而已,八个抽象的符号分别象征天、地、水、火、木、雷、山、泽等具体的形象,再发展为六十四卦象征不同的具体事物。这以后,阴阳八卦系统和阴阳五行系统成为两个无所不包的象征系统。而在以后的文学创作中,象征更是成为最常用的艺术手段。就这一点而言,中国的象征方式比埃及更成熟、更丰富,是不自觉的象征艺术中真正的象征的典型代表(出自王青的《汉族神话》)。宗教和艺术都如此,何况是故事,更何况是神话故事呢!
    其实我们所论述的这种时代烙印,“差量”,象征的手段都是神话反映人文社会性的一个表现方面。如果我把人文社会性在历史中的变化比作一条流淌的江河,那么,从神话这个点,或者说神话这个渡口,往下走,顺流而下,是中国文学的滚滚东流水,是从这个“差量”中迸发出来的艺术形象性的感性的泉流。那么这个渡口就是文学的先河,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经专家学者考证,中国神话中最古老的故事在汉江流域都能找到它的原型,并在民间一代代作为口头文学延续下来。反过来,从这个神话渡口溯流而上,是什么呢,正是人文价值观的高度集中,它可能会以神话故事来体现,比方说希腊的神话,在希腊神话故事中,分为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均显示出人本主义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人文价值的观念体系,下面将分别从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展开论述体现在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人文价值观念。相比之下,中国古代神话则没有希腊神话中“人和神同形同性,神是人的高度典型的提高,神的性格是高度人格化的,神具备人类的思想感情(选自《浅滩希腊神话故事的人文价值》)”这样的张扬个性,相反,展现出中国上古时代人们的哲学感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7-8-29 17:20 | 只看该作者
有才啊,有才————我姐说的
  
    不过简短点好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