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亡或者永恒
我有一块人工琥珀,里面禁锢着一只娃娃鱼,刚从壳里孵出的样子,旁边还有“奋斗”两个字,它是父亲去张家界旅游的时候带回的纪念品。我想不明白为什么会与“奋斗”有关联,也不明白奋斗与否和娃娃鱼有什么关系,也许只是商家想要给这个纪念品一个好听的说法罢。
那段时间这种纪念品在全国各地都很流行,至于张家界是不是盛产娃娃鱼我是不知道的,但我知道娃娃鱼是一种很珍稀的两栖动物。或许是人工培育的吧,那这样想来更是为这样的生命感到可惜,出生的目的只是为了迎来死亡。有人会说人工培育娃娃鱼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将它们用来制造人工琥珀。或许这么说是有道理的,也有用来繁殖放生的,但对于这个娃娃鱼个体来说,它们的生命也就在出生与死亡间体现。
我对朋友感叹的时候,朋友笑我说,没必要这样感伤,其实这对于娃娃鱼本身来说或许更好,那小小的身躯要长成一米多长的个头,怕是要经历无数痛楚的,谁又能预料它脆弱的生命不会受到伤害呢?也许还未长大这个小小的生命就已经消逝了。现在被禁锢到了琥珀中,生命变成了永恒,若它能言,或许是要感激的。或许制造人工琥珀的人都怀着同样的思想吧。
话虽如此,但毕竟是从人的角度去想了,对于娃娃鱼而言,无论是在自然界消逝,还是在琥珀中获得所谓的永恒,都只是一种结局,那就是死亡。用无神论的理论来说,死亡之后,对于一切都是不可知的。那么,是否永恒对于这个个体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吗?更直观地说,将其禁锢于人造琥珀中,只不过是加速其死亡的进度,或许对人而言它是产生了更大的经济价值,但对于娃娃鱼而言,却是一场悲剧。
问题只是在于我们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还是娃娃鱼的角度出发。
从人的角度出发,这就把人性显得无比丑恶,自私的本性毫无保留地流露出来,为了达到那微不足道的经济收入,将一个生命永久地禁锢,并且让人随意把玩,这不算是尊重。然而罗素却这样评价功利主义的伦理学家:这些人的理论虽然显得卑下,但却关心同胞的福利,所以他们本人的品格是无可挑剔的。这种说法让我很难接受,转移到商业的角度,这些制造琥珀的人为了给游客以精神上的享受,将一个又一个生命禁锢进琥珀中,应该说是关心同胞的福利的,但他们的品格至少不会是无可挑剔的,至少从对生命的态度上就是存在问题的。
而从娃娃鱼的角度出发,则又显得人类软弱无比。在伦理道德的要求下,似乎人类是无可作为的,毕竟琥珀中禁锢的是一个生命,生命这种东西,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如果作为一个存活个体而言,那么与人类是完全平等的,人类又有什么资格去伤害这种生命呢?如果只是以它的力量而言,那么人类虚伪的本性又展露无疑,由此可能背负以大欺小或者独裁的主宰者之类的称号,从而把自身压得低下。这是人类自己也不愿意看到的。
之所以难以选择,正是因为人类从来没有想过会把自己看得低下,永远是以改革者的身份去看待一切事情。这种类似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东西使人类把异于自己的一切东西排斥于外,从而可以很骄傲地认为把死亡的生命禁锢起来只帮助它们获得永恒。
这种情形看来还得延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人类几乎不可能有感受死亡与永恒的机会,只有希望,在很远的将来,人们能够对生命加以尊重,在对人或者娃娃鱼,或者是其它动物的角度之间做出选择,一个不伤害彼此的选择,再来继续这个话题。保本要求,不至于在制造死亡的时候说自己是在创造永恒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