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0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或非坏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31 13: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近日召开的广东省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称,“广东省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首次低于本科生,甚至专科生!”截至2006年12月10日,全省毕业研究生的就业率为94.37%,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25%,专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5.57%。(1月30日《信息时报》)

   在笔者看来,研究生就业率逐渐下滑,首次低于本科生和专科生,至少透露出如下信息:

   一是用人单位的人才消费观可能日趋理性,正在逐渐摒弃人才高消费的思想和做法,更加注重实用能力和岗位匹配。一个时期以来,全国范围内的重文凭轻能力,片面追求高学历的人才消费观,在催生“唯文凭论”同时,也有力推动了考研竞赛。然而,用人单位的人才高消费最终却不能带来更大利润,相反却要支出更高的工资报酬,使得不少企业日益回归理性,按岗招才、按才付酬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所选择和推崇。不盲目追求高学历,是研究生就业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二是研究生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实际能力或许与社会需求脱节,促使相关各方认真反思,积极改进。总体上讲,我国的人才并不存在过剩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某一层次人才的规模和结构不存在问题。近几年的研究生扩招,普遍造成教育质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这使得不少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与社会的工作需要不相适应,对接困难。用人单位不再愿因人设岗和因人计酬,不肯出高薪聘请研究生,而研究生则由于支付了过高的学习成本,并拥有较强自信而不肯降低求职标准,因此影响研究生就业。

   市场是决定供给的基础因素。人才市场的理性必然影响处于上游的人才培养,要求相关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必须认真研究市场需求,探讨人才模式和结构,从而不断调整和改进培养方式和目标定位。研究生就业率的不断下滑,必然警示我国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合理性,特别是招生结构的合理性和培养质量的优劣度,同时也通过这个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受教育者的具体取向,是否有必要千军万马过考研独木桥。在一定程度上看,广东及其他一些地方的考研热降温,与研究生就业率的不断下降不无关系。

   总之,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人才结构应当是“橄榄球型”结构,高层次人才应当是小比例的,中间人才是主体和绝大多数,一味追求高端人才的急剧增加,违背社会规律,也浪费教育资源。正基于此,笔者称“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或非坏事,目的是希望通过研究生就业率的降低来矫正国家教育政策的偏差和社会需求的盲目,促使整个社会趋于理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7-2-3 16:0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