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住机遇创业 “谨慎”二字勿丢
浙江海洋学院每年挂着“创业”招牌在外闯荡的大学生团队中,究竟有多少取得了创业成功?少则数百,多则上万的投资,究竟有多少真正获得了经济利益上的回报?
近年来,为支持大学生创业,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例如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注册资金(本)在50万元以下的,允许分期到位,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注册资本的10%(出资额不低于3万元),1年内实缴注册资本追加到50%以上,余款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等。在税收及贷款方面,大学毕业生新办包括信息业、公用事业、商业、交通运输、旅游业等十六种行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可以享受减免或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一至两年的优惠待遇。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可为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最长期限为两年的小额贷款等。
有了政策的支持,经济压力相对减缓,应该说,创业者们比在社会上创业成功的团队更多了一份经济上的保障,但事实是在校大学生创业团队有极大一部是在“涉水”之后不久,便悄然消失在了商业浪潮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便是缺乏足够的谨慎。
大学生创业不可谓没有经济头脑,学校两年一届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教会很多人去认识市场,去调查市场,却独独因缺乏实践而没有教会学生在自信的同时学会谨慎。相信自己的调查结果是准确无误的,相信对即将涉足的市场是有所了解的,却忘了一句至理名言“商场如战场”,风云变幻,难以捉摸。懂得进行市场调查,却调查不深、深入不切,无疑是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弊病。
正在准备创业的大学生们,你们是不是该问自己一句:我对准备投资的这个市场的了解,是不是足够令我游刃有余?想当然地认为可赚,念着失败是成功之母,也应知投资创业的资本却也是父母的血汗钱,岂能经易打了水漂?一句“交学费”,莫不是真只学会了“此路不通”,而未扣及“成功之门”?
盲目投资已经成了大学生创业最大的绊脚石。不可否认,失败的确存在,并且十分普遍,但这是正常的,若是人人创业成功,才是咄咄怪事,只是若是背向站在起跑线上,准备奔赴终点,终究是到达不了的。大学生要想创业,必须懂得站在一个足够的高度,去看清整个行业市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始终把“谨慎”二字放在心上,有计划、有目的地投资,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惠政策的存在是一种机遇,这种机遇应当抓住,但更应抓住的是“谨慎”二字,把创业做牢、做实,步步为营,才是成功的创业之道。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