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逢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为了缅怀和追思,新浪网、天涯社区、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介组织进行了纪念讨论。捍卫的,诋毁的,中立的,过路的,各路人马纷纷登场,奇谭怪论层出不穷。把鲁迅还原成一个“人”没有什么不好,可气又可笑的是一些连鲁迅作品都没读完,就想借“砸人”给树立名声的江湖小丑。鲁迅有没有被捧高,是什么人在捧鲁迅,为什么要捧鲁迅?陈丹青在凤凰卫视上的一席话,不偏不倚,客观公允,让我印象深刻。 先不说文不文,学不学的问题,经验主义一直告诉我们,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环境塑造人,性格决定命运等诸多故事。那个兵荒马乱的大时代,到处是“莫谈国事”的禁令,鲁迅没有“躲进小楼成一统”吟风弄月,消极避世,而是到处奔走,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急民生,忧国忧,和鸳鸯蝴蝶派对立。他也没用文字为个人谋福利待遇,而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在舆论领域和各个“纸老虎”作战,套用范仲淹的那句千古名言,和孟子“不屈”、“不淫”、“不移”的三段论,鲁迅是一个值得敬重的大丈夫,传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德。 毫无疑问,鲁迅是一个理性的战士,如果真的派他上沙场,发给他一支枪,我想他一定会对欺负人民的派射击,在他身处的年代,一直没少被批驳,毁谤,暗算,但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投枪、匕首从来没有改变方向,越挫越勇。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的紧要关头,辗转反侧思着想着,以文为利器,有理有据地唤醒沉睡者,鼓舞抗争者,是非分明,爱憎强烈,热血激昂,是精神上的另类“朋客”,如若今天还活着,给他一把电吉他难说就是列翰.列侬式的巨星。早已洞察人性的他,也应该预料后人对他的各种评价,他一定还会不置可否,仰天大笑,声震屋瓦。 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是不是可以做这样推理,今天反对鲁迅的这些人,也和从前反对他的那些人一个阵营,一样德性,去翻翻从前反对他的人都做了些什么?虽然不是“文字狱”,但这么推理下去,有些吓人。鲁迅让很多人不爽的地方,就是他看问题直逼要害,针针见血,不为尊者隐,不避讳“皇帝的新衣”。几年前王朔等人提出一个说法,作为一个文学家,鲁迅没有象样的长篇小说,只靠杂文立不住脚,作为学者他所钻研的东西没产出成果。这个说法有些好笑,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在国将不国面前要求一个良心文人坐视不理,好比别人烧了你们家的房子,你还要求主人安心睡觉不去理睬。 鲁迅不是一个个扁平的头衔,他自己也没给自己戴过什么高帽,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妖怪神仙,他就是一个比一般人想的远,看的透,写的多,敢说敢做的中国百姓,正直善良,如果被敌人逼急了哪怕手里没有刀笔,也可能拿起刀子捅几刀。今天,斯人已仙逝,但也千万别把鲁迅当糨糊,拎上一根根搅屎棒,烧火棍,谁都去瞎搅和一番,这样只能闹笑话,暴露自己的人品。有心研究,最好去多读他的文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