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538|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荐〗您知道您身边的旅游景点有什么典故吗?欢迎您和大家一起分享<逐渐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9-11 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红袍(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35 | 只看该作者
杭州西湖的传说
“西湖明珠自天降,龙飞凤舞到钱塘”。

   古时候,天庭的银河边住着一条玉龙和一只金凤。它俩将银河边的一块璞玉磨成一颗璀璨的明珠。据说这颗明珠照到哪里,哪里就百花盛开,五谷丰登。谁知,这颗明珠却被王母娘娘抢去锁进了深宫里。王母生日的那一天,天宫里摆下了蟠桃会,王母为了炫耀自己,就把那颗明珠拿出来给众神仙观赏。玉龙和金凤发现了明珠的珠光后,就赶到天庭去向王母娘娘索取。王母哪里肯依,在你争我夺间,明珠就掉到了人间。玉龙和金凤为了保护明珠,也就一前一后来到了人间。明珠掉落到杭州后,变成了一个美丽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因舍不得离开明珠,就各自变成了玉皇山和凤凰山,永久地守护在西湖边上……
3#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36 | 只看该作者
五指山的传说

五指山是海南岛的象征,坐落于海南的中部。传说五指山的原名为“那山”,而后来又为何称为“五指山”呢?在此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在那邪山上出现了一个妖王,他的本性是专吃人过活的。它常率领着一群妖魔鬼怪的小兵到周围的村庄做恶,常翅村子弄得鸡犬不宁,人心惶惶,让村民们每天都担心妖王的来临。
  有个座落在邪山的西边的小村庄。村里有个十分勇敢的姑娘。她会舞剑。一天,她的父亲不幸被妖王抓去充饥。姑娘悲痛欲绝。发誓要为父亲与受害的村民们报仇。于是有空便腾出时间抓起宝剑在院子里习武。
  有一天,姑娘从地里劳动回家,感到一身疲惫便倒在树阴下睡着了。朦胧中,她突然看见一位老爷爷向她走来。站在她的面前,慈祥地说:“姑娘!你天天怀念你的父亲是好的,但你要去找妖王报仇,除掉它,为人民除害。”对我应该怎么做呢?虽然我会挥刀弄剑,但我的法力却与妖王相差很远,怎么样我都无法抵得过它。“姑娘叹气地说。”没关系。现在我赐给你掀动大山的力气,和一些剑术。你就勇敢地去应战吧,姑娘!为了你的父亲和乡亲们去打败妖王。说完便在翠花的肩膀拍了拍,放一本书在姑娘的面前。
  当姑娘睁开双眼,觉得一身力气,精神也非常好。她拣起面前的武书。刻苦地练习了几天。终于可以运用自如。
  一天, 姑娘穿了乡亲们为她缝制服的新衣裳。新鞋子。她从壁上拿下锋利的宝剑,在父亲产灵位前拜了拜,乞求父亲的保佑。最后便向乡亲们道别。她带着宝剑乡亲们准备的干粮和乡亲们的保佑向邪山出发了!
  到了山头,一群妖魔鬼怪从黑雾里蜂涌出来。姑娘挥舞起宝剑,向妖怪们冲去,把它们杀个片甲不留。
  当她冲到山顶时,妖王闻报出洞迎战。看到姑娘便大笑;“你这小丫头,是来给我当午餐的吗?我还正愁没东西吃呢。你就自动送山门了”,“少说废话,我来的目的是为我的父亲与被你吃掉的乡亲们取你的狗命的。拿命来吧!”说完姑娘便挥着宝剑奋勇前进,向妖王冲去,与妖王大战,她觉得非常奇怪,她越战力气越大,身躯越来越高,宝剑也是越来越长姑娘跳到妖王的身上双脚踏在妖王的胸膛上,接着便用宝剑向妖王的喉头剌去。随即听到妖王一声惨叫。姑娘的左脚一使一下子把妖王踩在她的脚下。顷刻间,把姑娘的整个身子埋下去了!仅仅露出她那巨臂上的五个手指。
  乡亲们望见那山上仿佛手指似的五座石桎,便联想起姑娘。为了纪念和宣扬姑娘的人格和风采,树立她的高大形象,大家便把邪山改为“五指山。”
4#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37 | 只看该作者
太姥山----一线天传说

一线天是太姥山上著名胜景之一。一块巨石,威严耸立,当中裂开一条象得斧劈开的狭窄石缝。这石段长二十余丈,宽不这一两尺,深约200余米。有许多地段极为狭窄,只容一人侧身紧擦峭壁挤过。有一段石缝,底部狭窄得放不一脚,游人只能靠四肢支撑峭壁,交替前进,擦壁挤过。临过一线天出口处的一段石缝,高不过三四尺,宽不过一尺多,且成月牙形,游人只有侧身弯腰,才能过险关。仰望洞上,一线蓝天,清澈如练,名叫一线天。

  游人侧身移到石缝当中,仰面顺着几丈高的峭壁向上望去,无边无际的天空,顿时变成了一条蓝线,真是名符其实的“一线天”啊!一线天内,终年流水不断,峭壁上湿漉漉的,感觉很脏。可是,奇怪得很,尽管游人穿着雪白的衣衫侧身擦壁而过,出来以后仍然干干净净的。

  一线天的景色奇特、壮观,确实引人入胜啊!明朝姜芳,游太姥山的时候,形容一线天的险峻雄伟壮观,写道:“古窍何年辟?中间别有天。窦穿云影细,漏入曙光偏。危石常疑坠,悬崖似欲连。邱何处是?玉杖倚山边。”

  来游太姥的人,如若不过一线天,不算游过太姥山!这话一点不假。凡是来游太姥山的人,谁不去走走一线天,观赏一番一线天的壮观美景呢?

  说起一线天的由来,还有一段神话故事。

  相传太姥娘娘命白猴在炼丹井旁看守出炉的仙丹,因为连续数十日,十分劳累,所以,仙丹出炉时,白猴竟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这时,贪吃懒做而又想成仙的金老鼠,愉愉溜到炼丹炉旁,含起一粒仙丹就跑了。金老鼠因做贼心虚,慌慌张张地跌了一跤,碰响了干柴,白猴被惊醒,抓起一把神斧,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喊道:“好吃懒做的金老鼠,看你往何处逃?”

  金老鼠根本不把白猴放在眼里,它东蹿西蹿,又蹦又跳,一下子钻进了一块巨石下的一个小洞里。白猴抓不到金老鼠,气得火一丈,挥动神斧,“咔嚓”一声,犹如晴空霹雳,巨大的顽石便裂开了一条狭窄深长的石缝。金老鼠口含仙丹,惊慌逃跑,白猴紧追慢追,金老鼠逃得无影无踪。传说,这一线天就是白猴用神斧劈成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38 | 只看该作者
乌鲁木齐景点典故


南门 从现在的南门花坛经解放南路至山西巷口,原是旧迪化城“肇阜”门(亦称南门)外的关厢,名曰南关。南门一带从建城以来,就是繁华的商业区。解放后,拆除了城墙和城门,开辟了宽阔的街道,兴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人民剧场以及纺织品商店、新华书店、民族乐器厂等。
大西门 大西门是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迪化城的丰庆门旧址,在现在的中山路新中剧院西侧,盛世才统治时期改名为中山门,但民间一直称为大西门。昔日的大西门内外,是全市的繁荣地区之一。

小西门 小西门在小十字以西,人民电影院一带。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将原来的四道城门辟为七道。城西建小西门也称“徕远门”。解放前的小西门地区主要为说书场,也有一些设摊卖药的江湖游医和挑担流动的零食小商。如今的小西门,道路平坦,纵横交错,修建了花坛。花坛四周楼房林立,有饭店、商店、影剧院,成为本市人民群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区之一。

北门 位于解放北路北端,健康路、文艺路、光明路、青年路交汇处一带,人们习称北门。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迪化建成,设东西北四门,北曰景惠。现在的北门就是愿景惠门以北的地方。1934年打通北梁坡,并改景惠门为永安门。现在的北门附近,修建了供人休息的街心花园。周围有教育学院、人民医院、群众艺术馆、东风副食品商场、军人俱乐部、文艺路农贸市场等。解放军纪念碑就耸立在街心花园。

大十字 大十字因位于解放北路和中山路的交汇处,故以两路相交形成的十字形而得名。这一方圆一平方公里的地方,历经沧桑。早在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原迪化城建成后,大十字的商店日见增多,初步形成了市内的商业区。1870年,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乌鲁木齐等地,大十字受到了严重摧残。1876年刘锦棠率清军收复北疆后,关外行商纷纷在大十字置房设店,形成津、晋、湘、鄂、豫等八帮商务。当时以津帮“永裕德”“同盛合”、“复泉涌”、“聚新永”等字号开设的商店最盛,号称津帮“八大家”。如今大十字成为乌鲁木齐市最繁华的闹市区之一,这里交通方便,居民密集,商店集中。从大十字路口向东约百米处是全市各族人民集会和浏览的场地--人民广场,每逢节假日,这一带人群云集,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小十字 位于解放北路和民主路的交汇处,1943年由于开辟“建新门”而形成小十字。解放前的小十字是个比较繁华的地区。解放后,特别是10年来,小十字地区楼房四起,西临新建的地下商场和驰名的鸿春园饭店和两座剧院,形成了繁华的文化娱乐区和商业区。
红 山 位于市区中部,乌鲁木齐河东岸。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3公里,宽1公里左右;最高点海拔934.4米。因断崖岩石呈暗红色,故得名“红山”,俗称“红山醉”。又因其形似虎踞,旧时曾称“虎头山”。
在地质构造上,红山为雅玛里克山的东北段,被乌鲁木齐河所切割,断层崖即形成红山嘴,与雅玛里克山隔河对峙。如今红山已成为乌鲁木齐的象征。是来乌鲁木齐的朋友必去之处。

雅玛里克山 位于市区西侧。东北西南走向,长约9公里,宽约5公里,主峰海拨1397.6米,与市区相对高500多米。
古代在这一带游牧的蒙古族厄鲁特部落牧民称该山为“雅玛里克”,意为“山羊之家”,雅玛里克山一名即源于此。后来,被讹传为“妖魔”,自此,民间便称“妖魔山”。清朝乾隆年间,改名“福寿山”。因该山为市区附近制主点,每当山头被云层笼罩时,山下多有雨或雪,民间有谚语:“云罩妖魔山,地下水漂船。”故旧时又称该山为“灵应山”。

黑山头 位于阿勒泰路西侧,南北走向,长约1.8公里,宽约500米,南端山头最高点海拔859.8米。早先民间曾将此山称为“大石头山”。又据民间传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间,社会治安混乱,途经该山附近的过往商旅,只敢在白天结伴而行,惧匪畏山,日久便将该山称作“黑山头”。另有一说认为,此山坡陡壁立,苍灰色岩层裸露,故名。

水塔山  位于水磨沟上游,东起水磨沟,西至七一棉纺厂生活区,全长1公里,海拔867米。山上有蓄水池三座。经市人民政府1984后批准命名为水塔山。

满城 满城的建筑格局与全国各满城类同,十分讲究。1886年为适应建省后的需要,将汉城、满城合并扩建,城周展为11.52公里。满城城墙被拆除,原南北街被拓宽后改建成建国路,原东西街是现在的前进路,中街一带是现在的光华路,解放后,沿街新建了不少高楼大厦,昔日面目已全然改观。

鲤鱼山 位于新市区东部,南北走向,长约6.5公里,宽约300米至1公里左右。最高点海拔853米,与山足相对高差50余米。因山形似鱼脊,故得名鲤鱼山。鲤鱼山公园座落在山丘南段,绿树成荫,水渠环绕。是您登山远眺的好去处。

清泉山  位于水磨沟上游,全长1.5公里,海拔865米。绿化面积达23。9平方米。西侧与水磨沟游园连成一片,清泉汇聚,是水磨沟河的主要发源地。经市人民政府1984年批准命名为清泉山。

黑家山

位于市区东南边缘,为基岩裸露的小山丘。东北--西南走向,长800多米,宽近500米,与山足相对高差25米左右。据说,早年在山麓曾居住一户姓黑(赫)的人家,因此得名“黑家山”。
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39 | 只看该作者
衢州烂柯山的传说

柯山,又名石室山、石桥山。柯,指斧于的术柄,“烂河”一名的来历,缘自一士古老的传说 . 民国《衢县志》称:《遗愁集》记载,晋代有于名叫王质的樵夫,一天士山砍柴定进一处石室中,看见两士考入正坐在里面卫围棋,就上前立在一旁观看。老人给他一枚状如枣核的东两,含在嘴里便不觉得饥渴。一局还没下完,王质可头一看,发观砍柴用的斧柯已经烂了。王质赶紧下山回家,谁知家中面目金非,原先的父老乡亲早巳不在人世。一打听,已历时两代,从此就有了“烂柯棋根”之说。但据晋虞喜《志林》所载,王质在石室所观下棋者,不是两位老人,而是两个童士。还有一种传说,见于骊道元《水经注》书中记载王质伐木至石室中,并非观童于王棋,而是,听四于童于弹琴唱歌,入迷忘返。结果斧于柄都烂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39 | 只看该作者
苏仙岭历史典故

西汉文帝年间,郴州东门女外-位潘氏姑娘在--河边洗衣时遇奇怀孕,并在牛脾山桃花洞内生下苏耽,即后来的苏仙。苏耽出生后鹤覆鹿乳,长大后孝敬母亲,得异人授仙术,通医道,识百药,聪颖勤奋,为民治病,造福乡里。十三岁时跨鹤升仙。晋人葛洪的《神仙传》、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都曾记载苏仙的传说。韩愈、刘禹锡、秦少游、苏东坡、米芾等文人都与苏仙有不解之缘。
一、吞萍成孕
  西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的一天,郴州城东鸭子塘村一个姓潘的姑娘,到村旁的郴江岸边浣洗衣裳。正洗着,潘姑娘猛地抬头看简一朵与众不同的五彩浮萍顺水飘近,闪现光异彩,煞是好看,潘姑娘既喜欢又好奇,用手去捞,不想手竟被浮莲根蔓紧紧缠住,总也甩脱不开。情急之下,潘姑娘用嘴去咬,不料这浮萍竟顺势滑进了潘姑娘腹中。过了一段时间,潘姑娘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怀孕了。
二、鹤覆鹿哺
  转眼到了惠帝五年,潘姑娘有了十个月的身孕。俗话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年七月十五日,潘姑娘生下了一个男孩。潘姑娘未婚孕育,大家议论纷纷,闲言碎语很多。为避众人口舌,潘姑娘的母亲只得将婴儿丢弃在村后牛脾山下桃花洞中。临走时,潘母指天卜誓道:“该成人,七日之后活生生;不成人,七日之内早归阴。”到第七日,思孩心切的潘姑娘急忙赶到桃花洞探视,竟看到一幅奇异的景象:一只美丽的白鹤正张开雪白的羽翅为婴儿御寒,一头健壮的白母鹿正用奶头给孩子喂奶。潘姑娘始而惊,继而喜,连忙将这苦命的孩子紧紧搂在怀里抱回家去。
三、取名苏耽
  中国传统习俗是孩子从父姓,潘姑娘的小孩既然没有父亲,也就没有姓名。小孩长大入学,没有姓名不方便,教书先生因此要为他取个名字。先生叫他走出塾馆,通报他第一眼看到的景象。小孩刚走出门,就看见有一个人用禾草串鱼悬挂在树枝上,自己却枕着树根呼呼大睡。小孩于是将所见情景禀报先生,先生说:“禾草串鱼,是个‘蘇’字;枕树而卧,是个‘耽’字。你就姓苏名耽,叫苏耽吧。自此,小孩就称苏耽。”
四、初遇异人
  牛脾山钟天地之正气,山灵水秀,风景佳好,山中多有神仙异人出没。一天,苏耽入山砍柴,忽然遇到一位老仙翁。老仙翁十分喜爱苏耽的聪慧孝顺,传授了仙术给苏耽。这仙术能隐其身,变化莫测.苏耽学会后试了一下,砍刀不磨自利,柴担举重若轻。从那以后,围绕着苏耽就发生了许多奇情怪事。如苏耽与同伴放牛,别人的牛桀傲不驯,唯苏耽的牛老实听话,似通人意。傍晚,苏耽想回家,那牛不用驱赶就自返归途。又比如,山中白鹿本来胆小见入就逃,但苏耽却能靠近白鹿,骑上鹿背。白鹿驮着苏耽飞奔于峰峦沟壑,安稳如驰平地。更怪的是,每逢骑鹿驰驱,在苏耽的眼里.胯下的白鹿竟化作了一条神龙。
五、远遁取食
  苏耽非常孝顺母亲,有一次正在吃饭,苏母无意间说想吃便县(今永兴)的特产鮓鱼(油鮓鱼)。苏耽一听,放下琬筷就出了门,眨眼功夫,苏耽就提了一对鮓鱼回来。苏母问:“郴县也有鮓鱼吗?”苏耽答:“我是从便县买来的。”苏母觉得很奇怪;又一次,苏母患病不思饮食,苏耽问娘想吃什么,苏母说:“我想吃的只怕是想得到却吃不到。”原来苏母想吃湘潭名产臭豆腐乳。怪不得说想得到却吃不到了;湘潭离郴州近七百里,常人注返需两个月时间。母亲有病需要照应,如何能尽快取回臭豆腐乳呢?苏耽在门外沉思间,忽然遇到曾向他传授仙术的老仙爷,告诉他白鹿洞通湘潭,只要日出前入洞。日落前就可从湘潭打个来回,出洞而归;第二天,苏耽按照老仙翁的指点,果真买到了湘潭臭豆腐乳,并在当天傍晚赶回了郴州。苏母高兴之余,却不相信苏耽真的到了湘潭。
8#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41 | 只看该作者
东钱湖的来历

传说杨淼因骑过金龙而发了大财:良田万顷,大屋百幢,珠宝满室,妻妾成群。发财后的杨淼侈奢、刻薄、骄横,引起了鄞县东乡百姓的极大不满。
   一次,杨淼为了与狄国富比富,从现在的东钱湖到宁波东门口搭起幔天帐,用金黄的稻谷铺路,浪费了大量的谷物。还有一次,杨淼的五岁儿子年轻时骑过真龙,叫儿子不要怕龙,泄露了天机。杨淼这话被顺风耳听去,顺风耳把金龙私自下凡被凡人骑过的事奏报玉帝,玉帝将金龙贬下凡间。
   杨淼的这两件事,引起了玉帝的不满,玉帝便派观音菩萨下凡查处杨淼。
   观音和善财童子变化成母子俩,来到杨淼门前。观音说自己因为丧夫,生活无着,所以出来寻口饭吃吃,哀求杨淼大发慈悲,将她母子俩收留下来。杨淼看了母子俩,见母亲正当中年,腰板扎实,四肢发达,精力充沛;看儿子快要长大成人,生得灵活,大有用场可派,于是就收留下他们。
   收留了观音和善财童子后,杨淼派观音劈柴、担水、烧饭,让善财童子砍柴、割草、放牛。在杨淼家,观音菩萨亲眼见杨淼咒骂家佣,盘剥百姓,浪费钱财,荒淫无度,便多次托梦杨淼改邪归正,回头是岸。可是杨淼总是执迷不悟,变本加厉,越来越刻薄。
   一晃就是三年,观音开口向杨淼要工钱。杨淼不但不给一文工钱,反而要向母子俩算三年饭钿、宿夜钿。观音虽然非常生气,但是毕竟菩萨心肠软,还是给杨淼一次从善的机会。
   一日,善财童子上山去放牛,不料连人带牛从山坡上跌下来,结果是善财跌断了脚骨,牛跌死了。杨淼知道后,不但不给善财医治,反而破口大骂,要善财赔牛。善财童子哪来的钱赔牛呢?便苦苦地哀求。谁知杨淼瞪起三角眼,飞起一脚,将善财活活地踢死。
   观音菩萨正在厨房里烧饭,早已知道这一切。见杨淼一点回心转意的思想都没有,便彻底失望了,不想再普渡杨淼,于是就跑出厨房,奔到善财童子身边,扑在善财的尸体上大哭,边哭边说:“天啊天,老天有眼是要报应的。”
   观音这些话被顺风耳听去了,顺风耳告知玉皇大帝。玉帝立刻下令火神、风神、雨神下凡,惩罚杨淼。
   一刹间,厨房起火了,浓烟滚滚,火焰冲天。杨淼见后院起火,便下令家佣扑火,有拿脸盆的,有拿勺子的,有提桶子的,全家上下都来救火了。此时,风神开始发威,嘴巴一吹,扇子一摇,平地一阵狂风,火势更猛了。风卷着火,火夹着风,一会儿,杨淼的百幢大屋便夷为平地。紧接着,雨神开始司职,乌云滚滚,电光闪闪,雷声隆隆,只听“嘭”一声,好似天崩地裂,暴雨如倾,顷刻杨淼二十万亩的肥沃土地变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湖。杨淼的房屋、金银都沉在湖底,所以这湖就叫东钱湖。
   如果你不信,只要你到湖中捞一把泥土上来,说不定还有瓦片,如果运气好一点的话,也许还会有金子,因为杨淼的金银珠宝至今还沉睡在湖底。
9#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4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典故]永康的由来

永康,古称丽州,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积1049平方公里,人口53.1万。相传,三国吴赤鸟八年(公元245年)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葆安康”。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为“永康”,并单立为县。唐时曾擢升为州。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9-11 17: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之最在泉州--伊斯兰教圣墓

我国现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灵山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代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一626年),穆罕默德遣四贤徒来华,一贤传教广州;二贤传教扬州;三贤沙仕谒、四贤我高仕传教泉州,卒葬灵山。葬后是山夜光显发,人异其灵圣。故名曰圣墓,山曰灵山。现存两墓并列,墓盖用花岗岩雕刻,墓后倚山建马蹄形回廊,高约3米,回廊中的几根石柱颇似织布的梭子,古建筑专家称之为梭形柱,具有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廊内有历代石碑5方,正中为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立的阿拉伯文辉绿岩碑刻,记述两位先贤在法厄福尔时代(学者考证:“法厄福尔系古代阿拉伯对唐朝皇帝的称呼”)来到这个国度;右侧一方为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途经泉州,来此墓祭告行香后属下为之立的记事碑,上刻:“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杏,望圣灵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墓上的石亭系1962年重建,墓周围还有一些历代的伊斯兰教徒的石棺墓,上刻伊斯兰教常用的“云月”图案或《古兰经》片断。墓前方有天然巨石一块,风吹欲动,手推能晃,俗称“风动石”,明代知府周道光题刻“碧玉球”三个大字。这块风动石是泉州著名八景之一,曰“玉球风动”。

伊斯兰教圣墓已成为研究泉州海外交通史及伊斯兰教传播史的重要史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