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楼主: 我佛慈悲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仰佛教的朋友请进

[复制链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06-9-6 18:48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130楼独孤浪云2006-09-05 14:28发表的“”:
呵呵,甚好,如果时间允许的话,算我一个.


如果人数还行的话,我才可以组织。所以,师兄麻烦你帮我转告下别的同修,人多好办事嘛~
还有我的短号是666973,如果有意参加的可以及时通知我~
希望可以组织起来,大家一起培植善心~南无阿弥陀佛!
132#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19:26 | 只看该作者
放生仪规  
发布时间:2006-9-4 点击次数:58  
于放生处设香案,备净水杨枝。中供观世音菩萨像。众等以慈眼视诸众生。念其沉沦。深生哀悯。复念三宝有大威力。能救拔之,法师手执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请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降临道场。加持此水。具大功勋。丽沾异累。今彼身心清静。堪闻妙法,
  
  一:杨枝净水遍洒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寿广增延。灭罪除衍火焰化红莲,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南无清凉地菩萨摩诃萨。南无清凉地摩诃萨。摩诃萨
  
  二: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三称)
  
  三:法师说水文
  菩萨柳头甘露水 能令一滴遍十方 腥膻垢除秽尽蠲除 令此坛场悉清静 教有密言谨当持诵
  
  四:大悲咒:(若干遍绕各生灵处洒净)
  訶.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Na Mo, He Le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Po Luo Jie Di, Shuo Bo La Ye). 菩提薩埵婆耶(Pu Ti Sa Duo Po Ye), 摩訶薩埵婆耶(Mo He Sa Duo Po Ye). 摩訶、迦盧尼迦耶(Mo He, Jia Lu Ni Jia Ye). 唵,薩皤囉罰曳(An,Sa Bo La Fa Yi), 數怛那怛寫(Su Da Na Da Xia).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Na Mo, Xi Ji LieDuo, Yi Mong Ou Li Ye).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Po Lu Jie Di, Shi Fu La Leng Tuo Po). 南無、那囉謹墀(Na Mo, No La Jin Chi). 醯利摩訶、皤哆沙咩(Shi Li Mo He, Ba Duo Suo Mi). 薩婆阿他、豆輸朋、阿逝孕(Sa Po Ou Ta, Dou Shu Peng, Ou Shi Yu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Sa Po Sa Duo, Na Mo Po Sa Duo), 那摩婆伽,摩罰特豆(Na Mo Po Qie, Mo Fa Te Dou). 怛姪他(Da Zhi Ta), 唵,阿婆盧醯.盧迦帝(An, Ou Po Lu Xi, Lu Jia Di), 迦羅帝.夷醯唎(Jia Lu Di, Yi Xi Li). 摩訶菩提薩埵(Mo He Pu Ti Sa Duo). 薩婆薩婆(Sa Po Sa Po), 摩囉摩囉(Mo La Mo La), 摩醯摩醯、唎馱孕(Mo Xi Mo Xi, Lie Tuo Yun). 俱盧俱盧、羯蒙(Ju Lu Ju Lu, Jie Mong).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Du Lu Du Lu, Fa She Ye Di). 摩訶、罰闍耶帝(Mo He, Fa She Ye Di). 陀囉陀囉(Tuo La Tuo La), 地唎尼(Di Li Ni), 室佛囉耶(Shi Fu La Ye). 遮囉遮囉(Zhe La Zhe La), 摩麼罰摩囉(Mo Mo Fa Mo La), 穆帝隸(Mo Die Lie). 伊醯伊醯(Yi Xi Yi Xi), 室那室那(Shi Na Shi Na), 阿囉參、佛囉舍利(Ou La Sen, Fu La She Li). 罰沙罰參(Fa Suo Fa Seng). 佛囉舍耶(Fu La She Ye). 呼嚧呼嚧摩囉(Hu Lu Hu Lu Mo La), 呼嚧呼嚧醯利(Hu Lu Hu Lu Xi Li). 娑囉娑囉(Suo La Suo La), 悉唎悉唎(Xi Li Xi Li), 蘇嚧蘇嚧(Su Lu Su Lu). 菩提夜、菩提夜(Pu Ti Ye, Pu Ti Ye). 菩馱夜、菩馱夜(Pu Tuo Ye, Pu Tuo Ye). 彌帝唎夜(Mi Di Li Ye), 那囉謹墀(Nuo La Jin Chi). 地利瑟尼那(Di Li Se Ni Na), 波夜摩那(Po Ye Mo Na),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夜(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訶悉陀夜(Mo He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悉陀喻藝(Xi Tuo Yu Yi), 室皤囉耶(Shi Bo La Ya), 娑婆訶(Suo Po He). 那囉謹墀(Nuo La Jin Chi), 娑婆訶(Suo Po He). 摩囉那囉(Mo Na Nuo La), 娑婆訶(Suo Po He). 悉囉僧、阿穆佉耶(Xi La Sen, Ou Mu Qie Ye), 娑婆訶(Suo Po He).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Suo Po Mo He,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者吉囉、阿悉陀夜(Zhe Ji La, Ou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波陀摩、羯悉陀夜(Bo Tuo Mo, Ji Xi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Nuo La Jin Chi, Bu Qie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摩婆利、勝羯囉夜(Mo Po Lie, Sen Ji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Na Mo He La Da Na, Duo La Ye Ye). 南無阿唎耶(Na Mo Ou Li Ye). 婆嚧吉帝(Po Lu Jie Di), 爍皤囉夜(Suo Bo La Ye), 娑婆訶(Suo Po He). 唵,悉殿都(An, Xi Dian Du), 漫多囉(Man Duo La), 跋陀耶(Ba Tuo Ye), 娑婆訶(Suo Po He).
  
  五:心经:(一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 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六:往生咒
  南無 阿彌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彌利都婆毗 阿彌利哆 悉耽婆毗
  
  阿彌唎哆 毗迦蘭帝
  
  阿彌唎哆 毗迦蘭多
  
  伽彌膩 伽伽那
  
  枳多迦利 莎婆訶
  
  七: 请圣
  香花迎 香花请 南无一心奉请
  尽虚空,遍法界,十方常住佛法僧三宝。(三称)
  
  八:法师白云
  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宝胜如来,观音菩萨,流水长者子,天薹永明,诸大士等。惟愿慈悲,证知护念,今有水陆飞行诸众生。为他网捕,将入死门,( 弟子某等)发慈悲心,学菩萨行,赎其身命,放使逍遥,承顺大乘经典。代为忏悔,授于三皈,称扬十号,及说十二姻缘,但以此类,最障深重。神识昏迷,不能了知,方等深法,仰乞。 十方三宝,威德冥加,令其开悟,早得解脱。佛子,念汝多生业重,堕在畜生,今为汝等,对三宝前。发,路罪愆,汝当志诚,随我忏悔。
  
  九:忏悔(法师唱一句大众和一句) 一切罪障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嗔痴 纵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 皆忏悔 ( 三遍) 一切罪根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心若灭时罪亦忘 心忘罪灭雨俱空 是则名为真忏悔(三遍) 南无求忏悔菩萨摩诃萨 (三遍)
  
  十:持咒
  南无清凉地菩萨 (三遍)
  离婆离婆帝,求诃求诃帝,陀罗尼帝。尼诃罗帝。吡黎你帝摩诃伽帝,真陵乾帝,娑婆诃。(三遍)俺,萨翰巴钵,月斯普吒,怛贺罗。翰资罗耶。娑诃(七遍)
  
  十一:传授皈依
  诸佛子,汝等不闻三宝,不解皈依 所以轮回三有,今堕畜生,我今授汝等三皈依法,汝今谛听,诸佛子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法,法师说。一遍,众答一遍)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皈依僧,众中尊。(三说,法师说一遍,众答一遍)
  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恶鬼,皈依僧,不堕旁生。(三说,法师说一遍,众答一遍。)
  汝等佛子,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从今以往,称佛为师,更不皈依邪魔外道。(三说,法师说一遍,众答一遍)
  从今以往,称法为师,更不皈依外道典籍。(三说,法师说一遍,众答一遍)
  从今以往,称僧为师,更不皈依外道邪众。(三说,法师说一遍,众答一遍)
  诸佛子等,皈依三宝已,我今更为汝说,十二因缘,生相灭相。今汝等了知生灭之法,悟不生灭之法,当处究竟,当处清静,当处自在。一究竟,一切究竟。一清静,一切清静。一自在,一切自在。同于诸佛,证大涅磐。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优悲苦恼,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优悲苦恼灭。无明无性,本是诸佛不动之体,汝等执著,忘起无明。譬如病目,见空中花,即知是已。无明即灭,佛子。再为汝等称四弘誓愿,令汝得闻,依佛发愿,依愿修行,汝今谛听。
  
  十二:发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三遍) 自性众生誓愿度 自性烦恼誓愿断 自性法门誓愿学 自性佛道誓愿成(三遍)
  
  十三:称赞如来名号
  诸佛子我更为汝,称赞如来吉祥名号,能令汝等。永离三途八难之苦,常为如来真净佛子。南无多宝如来 南无宝胜如来 南无妙色身如来 南无广博身如来 南无离怖畏如来 南无甘露王如来 南无阿弥陀如来(三遍)
  
  十四:放生
  诸佛子等此七如来,以誓愿力,拔济众生。三称其名,千生离苦,证无上道,惟愿汝等,即放以后,永不遭遇恶魔吞但,网捕相加,获尽天年,命终之后,承三宝力,随缘往生,西方净土。持戒修行,见佛闻法,授菩萨记,转化众生,更愿放生。(弟子某等)菩提行愿,念念增明,救护众生,常如己想,得生安养,见阿弥陀佛,证无生忍,分身尘刹。尽未来际,广度众生,拜愿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脱,共证真常。
  
  十五:唱赞
  胎卵湿化 多劫沉迷 皈依三宝发菩提 龙网捕免离 海阔天飞 随佛生西天 南无生佛界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菠萝密。
  
  十六:念佛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绕生灵处三匝)
  南无观世音菩萨(三称)
  南无大势至菩萨(三称)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三称)
  
  十七: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放生功德殊胜行 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 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萨 摩诃萨 摩诃般若菠萝密
133#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19:27 | 只看该作者
汉传佛教放生的起源与仪规  
发布时间:2006-9-4 点击次数:15  
   佛教提倡放生,源于《梵网经》所列四十八种轻戒中第二十“不行放救戒”:“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常住之法”。即佛子应以慈心行放生之业。因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世世皆由彼受生,故六道众生悉是我父母;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关于放生救护之法,诸经多有记载,如《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称,流水长者子救起濒死之鱼,与之水、食,为其解说大乘经典,诸鱼闻经后,皆生忉利天。又《杂宝藏经》卷五说,一沙弥因救起漂流水中之诸蚁子,而得长命之果报,这种放生能增寿延年的观点至今仍有很大影响。

中国佛教的放生,是与戒杀念佛之行仪紧密相连的。戒杀是五戒、十戒等之第一戒,向来为佛教徒所严守。南朝齐、梁之际,佛教徒即依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中“不应食肉”之语而行断肉。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杀生,又废止宗庙供献牺牲之制。中国大规模放生始于天台智者大师。智者居天台山时,为令临海居民莫以捕鱼杀生为业,曾自舍身衣,并劝募众人购置放生池,复传授池中族类“三皈戒”,为彼等说《金光明经》、《法华经》等,以结法缘,从而开天台放生会之滥觞。其后,唐肃宗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下诏,在山南道、剑南道、荆南道、浙江道等地设置放生池八十一所。宋真宗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敕令天下重修放生池。天禧三年,天台宗遵式奏请以杭州西湖为放生池,自制“放生慈济法门”,于每年四月八日佛诞日举行放生会,为天子祝圣。天圣三年(公元1025年),四明知礼亦奏请永久成立南湖放生池之佛生日放生会,并撰<放生文>以定其仪规。此后,放生习俗彻底佛教化了,并经久不衰。现在通行的《放生仪规》,是依据《金光明经·流水长者子品》的大意编撰的。

一般说来,按现行《放生仪规》,放生全过程可分为洒净颂偈、说三皈依、放生发愿3个程序。

由于放生既源于中国古代民俗,又有佛教经典的依据,因此放生在中国民间和佛教界均有相当深远的影响。一般说来,放生是寄托着深厚的佛教意蕴,因而是十分庄严的,但在其传播过程中亦出现了一些与放生原旨不符的流弊。比如,放生中出现重虚文而不重实质的现象;又比如,一些人专门从事捕捉禽兽鸟鱼,以供放生之用。基于此,历来放生均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其要大抵为:第一,放生无定物,即无论陆走飞禽,即量力买放;第二,放生无定日,虽有的规定每月一次或佛诞日举行,但万不可限定时日,以免有人专门于此日前大量捕捉生灵;第三,放生无定处,即不要受仪规的束缚,遇有特殊情形,即可随处放生,只要称念佛号加以接引即可,不一定要举行完整的仪式。
134#
 楼主| 发表于 2006-9-8 19:28 | 只看该作者
放生简易仪规一  
发布时间:2006-9-3 点击次数:49  
  1、先加持一杯大悲咒水,洒在被放众生的身上,口念忏悔文:“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今对佛前求忏悔。”,念三遍。

  2、再为它念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畜生...”

  为什么要对众生说三皈依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两条命,一条是生命,另一条是慧命,放生不但是救它生命,亦要救它的慧命。说三皈依给它听,下一生就不入地狱、不做饿鬼、不变畜生,免堕三恶道受苦;如得人身,发菩提心,深信佛法,就有成佛可能,这就是救它的智慧。又如在马路旁或任何地方,看见人家正在杀害生命,没办法救它的时候,我们应发出怜悯的心,口中赶快为它念三皈依及往生咒,也略尽我们三宝弟子的一点悲心。


放生简易仪规二  
发布时间:2006-9-3 点击次数:42  
  然放生亦有妙法,可使放生果报变得更大更奇。笔者有一朋友周建镐,他在就读逢甲土木系时,久为听觉障碍所苦,耳膜烂得只剩一半,每欲听人言,必得挨近人身,手张耳朵倾听,方有所闻。他亦常行放生,后笔者教他,欲放生时若照著放生仪规(亦可用佛门必备课诵本之蒙山施食部份代之)放生,可使功德更大,事后没多久,在其毕业前,他的耳病奇迹性地痊愈了。

  照一般放生,活物放生后再转世仍是活物,然照著“放生仪规”放生,可令活物转世为人,与圣门结下深缘,所以功德更是无量,其仪规内容大致如下:(若无注明者,每一步骤诵三遍)

  (1)(杨枝净水)演净科仪赞文一遍。

  (2)大悲咒一遍。(亦可代以六字大明咒百八遍)。

  (3)启请佛菩萨圣众。

  (4)代活物皈依三宝。

  (5)代活物忏悔罪业。

  (6)代活物发四大弘愿。

  (7)代活物发四大自性弘愿。

  (8)讽诵七佛圣号,闻者可升人天。

  (9)诵般若心经一遍或三遍,替活物开智慧。

  (10)诵佛号、诵往生咒,愈多遍愈佳。

  戒杀吃斋之最高表现即是放生,吃不了素者,亦可放生积功补过。举凡求寿求子、求健康、求智慧,欲消灾解厄,想行事顺利,试种种法,效果不显著者,可力行放生,必能感应迅速,圆满所求。何以故?人生最重自由,众生界亦复如是,给众生解脱自由,即是给自己如意自在,是故宽宏大量,处处给人方便者,无乃这亦是一种放生。

  跋注:

  一般人以“环(境)保(护)”之理由“鼓励人们不要放生”,说“放生是破坏生态平衡”,这固然有几分道理,但是前世杀业重者,就只能*放生、修法并用,才能消灾解厄,其他方法难以取代,所以只要“放生”的善士大德能顾及“环保”的要求,多放生些可维护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生物,有助于农作物生态成长的生物,依照专家的统计建议来放生,例如:放生(一些国家政令所努力培育、保护之)稀有动物(台湾悔花鹿...),少放生一些肉食性、残暴性动物(毒蛇、食人鱼...),也少放生一些野外求生能力不强之动物,以避免“放生即是放死”,这样又可达到“放生”目的,同时又兼顾及“环(境)保(护)”之目标,可同时两全其美。

  注1:若欲消灾的话,要呈回向文,请佛菩萨作主,功德全部回向给自己的业障,彻底地释解冤结,使自己消灾解厄延寿。其原因乃在若只是口头功德回向业障,此等冤亲债主领受功德之后,事后可能会耍赖,再来找麻烦,若有呈回向文的话,回向文即变成有凭有据的证明文件,无法耍赖,故于行善之后立即呈回向文。
135#
 楼主| 发表于 2006-9-13 13:2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忆起前世地狱苦忆起前世地狱苦
忆起前世地狱苦

忆起前世地狱苦

这是一段某居士口述他前世令人极为震撼的痛苦经验。他是广论班的学员,能记得小时候,甚至襁褓时期的景象,也能清楚地记忆起前一世堕落在地狱道的情景及痛苦。今生他是一位男众,仍记得前二世(感生地狱之前),他生在人道。那一世中,他在感情上遭受到难以忍受的痛苦和逼恼,(强烈到他自己都难以忍受他居然还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所以就决定把自己的生命结束掉。由于上吊前现起的瞋心非常强烈,死后马上堕落到地狱道。广论中曾提及:诸业于生死时,随重近串习,随先作其中,即前前成熟……,我们了知上品瞋心死后必堕地狱之苦。
  从小我的记忆力很好,一、二岁时家里发生的一些事情,譬如睡在摇篮里看见母亲帮气喘病的父亲打针,自己如何被鹅群赶着学走路的样子……,依稀都还记得。有时脑中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画面,像是青楼女子的相貌,地狱受苦的情景,我告诉父母,父母总以为我是小孩子胡思乱想、爱讲话。
  六岁那年,笃信一贯道(当时称为鸭蛋教)的外婆带我到神坛,让我参加一种开天眼的仪式,歃右中指血渗酒,写符咒烧化。从此,上辈子纵横交错,无法连贯的记忆终于串连起来,成为历历清晰的前世影像。
  前世身为青楼女 骗人被骗苦逼恼
  我的前生是一位女众,身着凤仙装,喜欢听歌仔戏,但不知是属于那一年代。因从小家境不好,只好到一户有钱人家里当厨娘,因颇具姿色,竟被又老又丑的老爷强暴,后来就到青楼卖笑,青楼的老板夫妇及身边的ㄚ环对我非常好。当时我很年轻,利用美色骗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骗过,最后被一个小白脸骗得床头金尽,人财两失,心中生起了很强烈的瞋心和痛苦,终于难以忍受这种苦。最后,心有未甘地在自己的房间投缳自尽。
  投缳自尽堕地狱 刀山油锅蛇噬咬
  之后,我所看到的片断景像是:我走在一个偌大的、灰蒙蒙的衢道上,男女老少,到处都是,但个个面无表情,只感觉有一股吸力,直往人群走去,走了一阵子来到岔路口,每个人的脸色都显得凝重不悦,却又各自走上仿佛早就安排好的那一条路,我和一群人一起走到一个又湿又冷,架有独木桥的山谷边,恶臭及血腥味,阵阵扑鼻,哀号遍野。很多人从灰暗且湿滑的桥面摔了下去,我不想走,却不由自主的踩了上去,走不远即滑落,掉入山谷。那是一条极为宽广的深谷,没有边,也没有崖,谷里面充满了五颜六色、大大小小,带有利刺的蛇,那些蛇多到无法计算,随后我发觉谷中有很多人,却看不到他们的头,因为每个人都跟我一样迅速地沉没在蛇群里,那些蛇不断攻击我,如泥鳅穿豆腐般不停地在我体内穿梭,礸骨穿筋、血流不止,我的身体犹如被炸弹轰开来一样觉得非常非常的痛苦,稍后皮肉马上又复合,一次又一次的重覆如此无边的巨苦,此时,我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了,这里就是地狱。
  我一心只想离开山谷及被蛇群攻击的痛苦,隐约中我听到很多人在痛苦的哀嚎,声音非常的微弱。好不容易,很用力地我终于离开了那个山谷,到达了崖边,但是到达崖边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地狱道的苦。
  爬离山谷后,我赫然看见一尊神像,比一般人高大,着黑灰色道袍,相貌极为庄严,不似世间的神祇。祂未曾开口,却以心灵感应交谈的方式,无任何语言、性别及时间的概念,祂让我知道:我不信神佛、不尊重父母、撒谎、欺骗、从事青楼卖笑不道德的职业,并利用美色骗害某位男子致死,因此也被人骗的种种错误,所以才会来这个地方受苦。同时祂也指出:我接受处罚完后,一定要修行。这时候我仍然没有任何反悔的心,只觉得自己没有错,别人也是如此骗我,致我于死地,让我受尽含恨上吊及被蛇噬咬的痛苦,心中仍然充满怨恨,渐渐地神祇消失了。
  神祇离开之后,我被皮肤蜡黄似痨病的鬼差,赶着登上一座高山,路面颠簸崎岖,绊倒时方见各式各样像钻子、刀子、锥子等尖锐的器具突然从地面冒出来,大大小小,不一而足。不管我走到哪里,只要一跌倒,这些利器瞬间像剑砧由下往上直直的将全身戳裂刺穿,顿时血迸肉裂,血流不止,肉体随即又复合,极大的痛苦也不断的产生,前仆后继,未曾停歇,这些和广论所说的利刀道没什么两样,我感觉我在里边待了很久、很久,到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会觉得这些苦一直一直不断的在我身上重现。
  越过高山后,我一个人被推进很大的石磨里,找不到空隙躲藏,又怕被碾轧,只好不停的在石磨里面跑,肌肤一寸一寸地被消磨殆尽后又复原,只听到鬼哭声啾啾不已。
  接下来,又被反绑在烧热的赤铜柱上,焦味四溢,皮肉与神识模糊至每一寸肌肤销烂方尽。
  接着又被绑在大铜柱上,鬼差以尖钩状的利刃拔出舌根,直到舌根拉断为止。
  随后我又被丢进热油锅,我的身体像炸猪皮似的不断地膨胀,好像是一颗炸弹,随时都会爆炸,当炸开时,那种痛苦,不但极苦而且瞬间身体又回复了,只要头一出锅面,即被鬼差用棒子压回油锅继续炸,就这样不断的重覆那种极端的痛苦。
  从油锅出来以后,我与一群人一起搓泥丸,像在做劳作,有人因土太干搓不成形,有的大,有的小,形状、数量个个不一,完成后丢入各自的葫芦瓶里,因未曾进食,每个人又累又饿,走到像赈灾区的地方,交出葫芦瓶后,获得一碗又香又热的白色浓汤。或许是宿生某种的因缘,此时,我觉得事有蹊跷而未食用。
  投胎转世再为人 冤亲有缘又相逢
  随即我被引至某执法者前,此人浓眉大眼,不怒而威。他同样以心灵交谈方式告诉我:将要去受轮回并投胎为女生。并嘱咐我千万不要再欺骗人,要多做善事,多修行。语毕,心不平的向执法者申诉一大堆所受的苦,我要当男生好报复及不甘愿当女生的理由,此人很诧异为何我还记得这些事,最后仍然叫我去排队,同时发给每人一张有颜色的号码牌。我发到的是红牌子,拿到牌子后,各自到所属的色牌门前排队等候投胎。
  此时,我听到旁边的差役正在交谈:红色是女生,蓝色是男生,绿色是鸭子,紫色……,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或动物。我不愿当女生,所以趁隔壁队伍有人不注意,抢走对方的蓝牌,把红牌丢给他,鬼差追赶过来,我飞快地跑到蓝色的门跳下去。
  惊魂甫定,我走进有很多房子的地区,当时是黑夜,有的房子门口有点灯,有的没有,我拿着像是密码的号码牌对好门号,走了进去,投胎成今世的男众。
  在今世,念专科时,交往的第一任女友即是前世让我投缳自尽的小白脸,初见面,两人即感觉非常熟稔,仿佛已认识很久。渐渐地,前世彼此的影像愈来愈清晰,最后因为父母亲反对,且自己亦不愿再续前缘而分手,我却没有存报复之心。前世青楼的老板夫妇即是今生的父母。而被我诱骗害死的男子,就是我今生的妻子。初识时,感觉很熟悉但不投缘,因为前世就不爱她,至今内心对她亦常无由来的生嫌恶心,所以,她总是怀着怨气对待我,并对我家人非常疏离,两人常常用冷战相互折磨,虽然我赚了很多财富给她,但她从没满足过。前世有位常帮我打抱不平的男子,是我今生很要好的朋友。
 忏悔过去造诸恶 但愿世人引为鉴
  学广论之后,我了知这一切无非是业因果所使,我检视自己,之所以感得这种果报,全是由于贪着金钱及执取情爱,其实在这辈子,仍然常常会现起这样的习性。这一生只要有钱赚,我会不计任何手段去获得,正因为执取心强,虽然赚了很多钱,心里依然不满足且苦不堪言。与第一任的女友虽已分手并各自婚嫁,至今内心还是无法忘怀,仍深爱着她。由于是上吊死的,所以我不敢穿有领子的衣服,很怕那种喉咙的苦重新再现。又因为当过厨娘,所以我的厨艺及女红也不错。曾受热油锅煎炸之苦,所以特别怕热不怕冷。这辈子只要看到转动的石磨,会心生恐惧并起鸡皮疙瘩。前世的一些习性一直都没有消失。
  回顾这段痛苦的记忆时,我从仅出现过一次的神祇及执法者的指示中获得了一些指引-我明白做人一定要讲信用,不要骗人,不要肆意去伤害别人,做违背良心的事。我也了解到,人是无法作主的,一切由业来决定,所以不要有瞋恨心,害我的人也不是故意要来害我。透过这些示现,我只希望能忏悔以往的过错,祈请师长及诸佛菩萨的庇佑,让我能消除罪障,除了谨记这个教训,不要再种地狱因外,并希望让后人能引以为鉴。
136#
 楼主| 发表于 2006-9-14 09:4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如来禅与祖师关之区别
谛闲大师述

如来出世。唯一大事因缘。要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祖师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佛祖之道。原无二致。度生方便。乃有多门。诸佛以随机施化。四悉利生。一代时教。无非应病与药。原无实法与人。祖师棒喝。亦是一期方便。为人抽钉拔锲。解粘去缚而已。皆破执之具也。自大教东来。数百年间。列祖提倡。乃教乃禅。一以贯之。先从教以明心地。后依教起行。所行如所言。以至破惑证真。革凡成圣。所谓服药除病。病既瘥而药亦亡矣。如来说教。如以指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自后法久弊生。执指为月。故祖师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亦对症之良剂也。自达摩以后。唐宋之间。乃有如来禅祖师关之区别耳。如来禅者。如我天台智者大师。传南岳三种止观。曰渐次。曰不定。曰圆顿。三者皆是大乘。俱缘实相。同名止观。渐初亦知实相。实相难至。渐次易行。先修皈戒。止彼三恶。达三善道。次修禅定。止欲界散网。达色无色定道。次修无漏。止三界狱。达涅槃道。次修慈悲。止于自证。达菩萨道。后修实相。止二边偏。达常住道。先浅后深。如登梯¥。是谓渐次止观也。不定者。无别阶位。但约前渐后顿。更前更后。互浅互深。或事或理。或息观为止。或照止为观。如金刚宝。置之日中。无定色相。是名不定止观也。圆顿者。初缘实相。造境即中。无不真实。系缘法界。一念法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己界(即佛)界。众生界亦然。阴入皆如。无苦可舍。无明尘劳。即是菩提。无集可断。边邪皆中正。无道可修。生死即涅槃。无灭可证。无苦无集。故无世间。无道无灭。故无出世间。纯一实相。无复别法。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自初至后。无二无别。如通者飞腾。是名圆顿止观也。为三根性。说三法门。此是六波罗蜜中第五波罗蜜。是名如来禅也。亦是圆教禅。当阅选录。法界次(第初)门。及摩诃止观等书。祖师禅者。亦名顿教禅。楞伽经云。一念不生。即如如佛。五法三自性皆空。八识二无我俱遣。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举心即错。动念即乖。口欲言而词丧。心欲言而虑亡。故古德教人。离心意识参。绝凡圣路学。实非今时禅家教人参话头也。古人教人。用心在没捞摸处。立脚在正恁么时。所以真觉大师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这是祖师禅用功下手的样子。今时禅宗。全不是祖师的真面目也。楞严前三卷半文。全显祖师西来大意。是故七处征心。征妄心心不是心。十番显见。显真见见犹离见。别生死涅槃二种根本。破同分别业二种妄见。故曰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花。本无所有。会阴入界处之四科。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故曰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融地水火风之七大。一一皆曰性真圆融。皆如来藏。本无生灭。乃至如来藏。如实空。如实不空。如实空不空三义。曰一切俱非。曰一切俱即。曰离即离非。是即非即等。此祖师西来之意也。人谓禅宗是教外别传。我说禅宗是教内真传耳。此是六波罗蜜中第六波罗蜜。故曰。般若如大火聚。四边不可触。触则焦头烂额。此即离四句。绝百非之意也。如来禅分明显说。是为表诠。祖师关不与道破。是为遮诠。此二者之区别也。
137#
 楼主| 发表于 2006-9-20 14:20 | 只看该作者
持诵《金刚经》,既能修福,又能修慧,属于福慧双修。《金刚经》本身属于般若智慧,为禅宗所重。而持诵《金刚经》又是修无量福德的殊胜法门,世尊在《金刚经》中多个地方亲口宣讲了,持诵《金刚经》的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此处摘抄如下:

    释迦牟尼佛 亲口宣讲的《金刚经》受持功德
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ru),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

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Shen)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13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13:24 | 只看该作者
念佛人更要懂佛法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与大家结个法缘,我给大家讲的内容是“念佛更要懂法”。

每逢佛的圣诞,我们佛弟子都是欢欢喜喜相聚在一起,就好比子女遇到父母生日一样很高兴。父母养我们肉身,恩重如山,佛养我们法身慧命,使我们跳出生死轮回,这个恩比父母恩更重。所以今天我们作为佛弟子,不但要孝敬父母、报父母恩,更要报佛恩,要经常亲近三宝,要念念不忘佛的恩德。我们今天带着欢喜心来庆祝阿弥陀佛圣诞,我们佛协文教部隆重举行七天法会,最后一天还有福鼎话的佛教戏剧。大家来听法,看演出,我们就很高兴,阿弥陀佛一见这么多人来参加法会,更高兴,十方如来也会欢喜,我们知道令众生欢喜,就是令佛欢喜。

今天既然是佛的生日,我们佛弟子用什么作为最好的礼物来供养佛呢?佛最欢喜的是什么?好比父亲生日那天,儿子很自豪地说:“将来要跟爸爸一样当大学教授。”父亲心里会很高兴,说:“对了,这才是我的好孩子!”可是这儿子书也不念,老师话也不听,嘴巴见人就说:“我要当大学教授。”你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能当大学教授吗?同样道理,你天天只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希望你能和他一样,可是法不懂,只知道往生,什么叫往生也不知道,更不知道怎么修成阿弥陀佛的功德,好比儿子嘴巴说的好,行动却两样,父亲会高兴吗?这种不学法不懂法只要念,容易把人引导错了,有的把阿弥陀佛的名称解说成:“谢谢你!”这要闹笑话的。

阿弥陀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为什么称无量光?因为心胸无量,光明遍照十方。“无量寿”,有句话:只有智慧才能常葆青春,所以我们要学佛的智慧,念佛不懂法,容易做错事,走错路,对于一些旁门邪道或者不恰当的话,你没有正确的观念,就容易被引过去,尤其末法时期,魔道当世,外道猖獗,有什么力量去抵抗这些,只有法了,你懂了法才有力量去对抗旁门邪道。我们都知道极乐世界好,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度众生,可是阿弥陀佛也是用法来度众生,没有法众生是度不了的,我们在座的居士愿生净土的多,如果你不懂法,就很危险了,你不懂法念佛求往生,别把天堂当净土了。世间人哪一个不往快乐的地方跑?可你没有法的觉悟,没有正知正见,观念一错,路就跑错了。

好比有些人总想去美国找快乐找享受,美国钱多,生活富裕,道教修苦行,也想升天,基督教讲奉献爱心,也想升天,因为天堂比人间快乐,如果你用这样的心态求往生,心里想的仍然是世间的快乐。

我们佛弟子要有一个观念,一切贪享受是苦的根源。如果你有一颗贪爱的心,你的心就不清净,行为也会不清净,那么你就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不相应。佛教度众生不是把众生拖到天堂去,也不是叫众生去享受五欲。佛当初讲人天福报,仅仅是个勾子,把众生引入佛门,等我们进了佛门,佛告诉我们要远离五欲,要断烦恼,要行菩萨道,所以佛度众生最终目的是要我们了脱生死成就佛道,这是任何宗教都没有能力达到的。今天我们念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就要有正信,正信从哪里来?从法上来,你不学法不听法,信偏了就很危险。

记得我刚来佛协文教部的时候,那时还不太懂佛法,老师经常在居士林开禅定班讲法,我们文教部同学都去听,也有很多老太太。那时常听到她们说:“唸阿弥陀佛就能往生了。”那时我对什么叫往生也不懂,又说:“只要唸佛就可以去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了”,“某某人到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了。”我很不理解,极乐世界在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容易去?文教部天天在学习、探讨宇宙人生的真理,傅老师也天天在给我们讲法,指导我们修行断烦恼,要行菩萨道,要成就佛道,同是佛门却出现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还要发菩提心,整天为佛教为众生忙碌,尽我所有作供献;而另一条道,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什么都用不着,还说只要见某某人就可以往生,有这么好的事情,大家只要凑凑钱,坐飞机去见一见,也就不要念了嘛,还拼命念几十万几百万干什么呢?我觉得不好理解,像这样盲目的崇拜,盲目的相信,岂不是迷信了?难道只念一句佛号真能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

记得老师以前讲过,上海有个老太太念佛念了六十年,临终的时候她说:“我要到吕洞宾那里去。”大家都知道吕洞宾是道教的,她信佛为什么还想到吕洞宾那里去?我想她可能是信佛后不学法,也不听法,所以她的观念就容易偏,心态也容易变,心态一变,就到吕洞宾那里去了。
念佛人更要懂佛法(2)

佛讲三归五戒是要我们听佛讲的法,你没有正信的观念,又不懂法,以为去听人的话就能往生,那佛为什么要对求往生极乐世界的人讲《佛说阿弥陀经》、《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呢?《佛说阿弥陀经》讲到往生,最低限度要达到一心不乱,唸佛要什么妄想都不能有,心要清净安定。《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叫我们要修观,首先要把西方红日观起来,还要观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你只有把这些修好了,往生才有把握。还有《佛说无量寿经》,叫我们不能犯五无间罪,不能谤佛谤法,要修智慧,要发菩提心。所以我们修行要按佛说的修,如果不听经,经书不懂,路子不正,方向不明,那你怎么去呢?所以念佛更要懂法,要懂法就要学法,我们修行主要修一颗清净的心,*佛法的智慧去修,只有智慧才能断我们的烦恼,只有智慧才能洗干净我们的心灵,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是一个法的世界,经书上讲的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什么黄金铺地,八功德水、七宝行树、以及莲花,都是表法上的庄严,并不是我们娑婆世界的黄金、莲花、树。

如果你不懂法,你就不能认识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要知道有法你才有极乐,没有法,极乐也就不存在了。法是治众生一切烦恼痛苦病的药,只有把烦恼断掉,才会有健康快乐,所以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念佛的居士你们要欢喜,常来听法,听法了智慧增长了,苦恼消除了,就会健康长寿,天天法喜充满,心里亮堂堂的,就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相应了,我看到你们不管是春夏秋冬,刮风下雨,总是很早就来修禅定听法,我们从心里赞叹你们善根很厚,你们有这样的发心,过去世不知道培了多少的福德因缘才有今世的福气,所以我希望大家要珍惜这个殊胜的因缘,一起手拉手,共同修成佛道。谢谢大家。
139#
 楼主| 发表于 2006-10-4 13:26 | 只看该作者
[转帖]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弘一大师)
作者:弘一大师

丙子正月开学日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讲

  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

  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布置都很完美,就是地上也扫得干干净净的,这样,在别的地方,很不容易看到。

  我在泉州草庵大病的时候,承诸位写一封信来,——各人都签了名,慰问我的病状;并且又承诸位念佛七天,代我忏悔,还有像这样别的事,都使我感激万分!

  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到鼓浪屿日光岩去方便闭关了。时期大约颇长久,怕不能时时会到,所以特地发心来和诸位叙谈叙谈。

  今天所要和诸位谈的,共有四项:一是惜福,二是习劳,三是持戒,四是自尊,都是青年佛徒应该注意的。

  一、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我记得从前小孩子的时候,我父亲请人写了一副大对联,是清朝刘文定公的句子,高高地挂在大厅的抱柱上,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我的哥哥时常教我念这句子,我念熟了,以后凡是临到穿衣或是饮食的当儿,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而且我母亲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当时时小心,不可损坏或污染。这因为母亲和哥哥怕我不爱惜衣食,损失福报以致短命而死,所以常常这样叮嘱着。

  诸位可晓得,我五岁的时候,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正颜厉色的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哩!”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啊!

  我因为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候,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哩!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候或是初出家时候制的。

  从前常有人送我好的衣服或别的珍贵之物,但我大半都转送别人。因为我知道我的福薄,好的东西是没有胆量受用的。又如吃东西,只生病时候吃一些好的,除此以外,从不敢随便乱买好的东西吃。

  惜福并不是我一个人的主张,就是净土宗大德印光老法师也是这样,有人送他白木耳等补品,他自己总不愿意吃,转送到观宗寺去供养谛闲法师。别人问他:“法师!你为什么不吃好的补品?”他说:“我福气很薄,不堪消受。”

  他老人家——印光法师,性情刚直,平常对人只问理之当不当,情面是不顾的。前几年有一位皈依弟子,是鼓浪屿有名的居士,去看望他,和他一道吃饭,这位居士先吃好,老法师见他碗里剩落了一两粒米饭;于是就很不客气地大声呵斥道:“你有多大福气,可以这样随便糟蹋饭粒!你得把它吃光!”

  诸位!以上所说的话,句句都要牢记!要晓得: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所余的可以留到以后去享受;诸位或者能发大心,愿以我的福气,布施一切众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二、习劳

  “习”是练习,“劳”是劳动。现在讲讲习劳的事情:

  诸位请看看自己的身体,上有两手,下有两脚,这原为劳动而生的。若不将他运用习劳,不但有负两手两脚,就是对于身体也一定有害无益的。换句话说:若常常劳动,身体必定康健。而且我们要晓得:劳动原是人类本分上的事,不唯我们寻常出家人要练习劳动,即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劳动才行,现在我且讲讲佛的劳动的故事:

  所谓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平常人想起来,佛在世时,总以为同现在的方丈和尚一样,有衣钵师、侍者师常常侍候着,佛自己不必做什么;但是不然,有一天,佛看到地下不很清洁,自己就拿起扫帚来扫地,许多大弟子见了,也过来帮扫,不一时,把地扫得十分清洁。佛看了欢喜,随即到讲堂里去说法,说道:“若人扫地,能得五种功德。……”
  又有一个时候,佛和阿难出外游行,在路上碰到一个喝醉了酒的弟子,已醉得不省人事了;佛就命阿难抬脚,自己抬头,一直抬到井边,用桶吸水,叫阿难把他洗濯干净。
  有一天,佛看到门前木头做的横楣坏了,自己动手去修补。

  有一次,一个弟子生了病,没有人照应,佛就问他说:“你生了病,为什么没人照应你?”那弟子说:“从前人家有病,我不曾发心去照应他;现在我有病,所以人家也不来照应我了。”佛听了这话,就说:“人家不来照应你,就由我来照应你吧!”

  就将那病弟子大小便种种污秽,洗濯得干干净净;并且还将他的床铺,理得清清楚楚,然后扶他上床。由此可见,佛是怎样的习劳了。佛决不像现在的人,凡事都要人家服劳,自己坐着享福。这些事实,出于经律,并不是凭空说说的。

  现在我再说两桩事情,给大家听听:弥陀经中载着的一位大弟子——阿冕楼陀,他双目失明,不能料理自己,佛就替他裁衣服,还叫别的弟子一道帮着做。

  有一次,佛看到一位老年比丘眼睛花了,要穿针缝衣,无奈眼睛看不清楚,嘴里叫着:“谁能替我穿针呀!”

  佛听了立刻答应说:“我来替你穿。”

  以上所举的例,都足证明佛是常常劳动的。我盼望诸位,也当以佛为模范,凡事自己动手去做,不可依赖别人。

  三、持戒

  “持戒”二字的意义,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就是想来生再做人,最低的限度,也要能持五戒。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只是挂个名而已,切切实实能持戒的却很少。要知道:受戒之后,若不持戒,所犯的罪,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至于现在一般传戒的情形,看了真痛心,我实在说也不忍说了!我想最好还是随自己的力量去受戒,万不可敷衍门面,自寻苦恼。

  戒中最重要的,不用说是杀、盗、淫、妄,此外还有饮酒、食肉,也易惹人讥嫌。至于吃烟,在律中虽无明文,但在我国习惯上,也很容易受人讥嫌的,总以不吃为是。

  四、自尊

  “尊”是尊重,“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可是人都喜欢人家尊重我,而不知我自己尊重自己;不知道要想人家尊重自己,必须从我自己尊重自己做起。怎样尊重自己呢?就是自己时时想着:我当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了不起的人。比如我们想做一位清净的高僧吧,就拿高僧传来读,看他们怎样行,我也怎样行,所谓:“彼既丈夫我亦尔。”又比方我想将来做一位大菩萨,那末,就当依经中所载的菩萨行,随力行去。这就是自尊。但自尊与贡高不同;贡高是妄自尊大,目空一切的胡乱行为;自尊是自己增进自己的德业,其中并没有一丝一毫看不起人的意思的。

  诸位万万不可以为自己是一个小孩子,是一个小和尚,一切不妨随便些,也不可说我是一个平常的出家人,哪里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凡事全在自己做去,能有高尚的志向,没有做不到的。

  诸位如果作这样想:我是不敢希望做高僧、做大菩萨的,那做事就随随便便,甚至自暴自弃,走到堕落的路上去了,那不是很危险的么?诸位应当知道:年纪虽然小,志气却不可不高啊!

  我还有一句话,要向大家说,我们现在依佛出家,所处的地位是非常尊贵的,就以剃发、披袈裟的形式而论,也是人天师表,国王和诸天人来礼拜,我们都可端坐而受。你们知道这道理么?自今以后,就当尊重自己,万万不可随便了。

  以上四项,是出家人最当注意的,别的我也不多说了。我不久就要闭关,不能和诸位时常在一块儿谈话,这是很抱歉的。但我还想在关内讲讲律,每星期约讲三四次,诸位碰到例假,不妨来听听!今天得和诸位见面,我非常高兴。我只希望诸位把我所讲的四项,牢记在心,作为永久的纪念!时间讲得很久了,费诸位的神,抱歉!抱歉!
140#
发表于 2006-10-7 19:00 | 只看该作者
赞叹师兄宏法精进.
其实,我觉得师兄大量发这样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一者,纷乱不堪,似是随意而发,而无系统性.
二者,这些本是对着学佛人的信息,对大众似乎有些深了.佛典字字语意精妙,境界不同,所悟的意思也不同.发对大众无甚有意义的文章,却反而害了大众,起了烦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