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78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刚》:是什么成就了你,经典“大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5 11: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今的岁末年初,观看大片已经成为人们调节生活、辞旧迎新的一种选择。在“《无极》现象”风靡华夏九洲之时,《金刚》掀起了一波全世界范围内的圈钱运动。由于彼得.杰克逊和《指环王》留下过于深刻的美好记忆,急切的双眼早已在《金刚》公映之前的小银幕上一睹金刚尊容,被这样一部商业大片中流淌的细腻情感所感染,断言它在内容上具备商业经典大片的素养。公映之后,在大屏幕前面对数字技术制造的种种影视形式元素,禁不住感叹:这是一部必须到影院观看的视觉盛宴,是一部形式与内容都完全有资格进入经典圣殿的影片。

一、“国王”归来,谁与争锋

  好莱坞百年如一日地稳坐世界影坛龙头老大的位置,与其领军的导演层出不群紧密相系。从三四十年代的查理.卓别林、弗兰克.卡普拉到八九十年代的马丁.西科塞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都留下诸多传世经典,谱写着好莱坞一代代的辉煌。进入二十一世纪,《指环王(三部曲)》昭示着好莱坞新一代的“国王”已经浮出水面,彼得.杰克逊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将数字技术与电影实现了完美的结合。于是,环球公司不失时机地将新的“国王”请到办公室,意在打造一部属于环球的经典,给予“国王”的题材正是他最想拍摄的梦想――“金刚”。正如杰克逊所说:“没有哪一部电影像《金刚》那样吸引我,给我如此大的想象空间。从我9岁第一次看到这部电影,我就一想梦想重新演绎此片,使它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此事需追溯到1933年,那一年欧尼斯特.B.舍德萨克、梅里安.C.库珀联合执导了《金刚》(下称“老版《金刚》”),被誉为“‘美女与野兽’式题材的经典之作”。伴随影片的公映,一个关于“美女与野兽”的故事广为流传:电影导演卡尔带领剧组来到孤岛上进行实地拍摄,女主角安.达洛被岛上的土著野人掠去,作为供品献给一只人类难以想像的庞大怪物金刚,金刚却爱上了安.达洛,并被拍摄组设法捕俘以“世界第八大奇迹”带到繁华的纽约城展出“观赏”,最后被人类以现代化武器杀死在帝国大厦。1976年,约翰.吉尔勒明翻拍《金刚》,但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2005年岁末,彼得.杰克逊与《指环王》幕后班底一起将《金刚》再现银幕。这一次,彼得不仅实现了他的宿愿,也成就了一部经典大片,巩固了自己好莱坞“龙头老大”的宝座。
  对于一个为人熟知的故事,彼得与金刚的魅力令观众并没有因为剧情的透明性而失去观影的热情。《金刚》以5013万美元的首映周纪录登上北美票房冠军,由于圣诞档票房争夺的激烈,饿虎难敌群狼,金刚在与狮子、女王、衣厨“三雄”的对抗中败下阵来,第二周被《纳尼亚传奇》从票房冠军的座位上拉了下来。但《金刚》在世界范围内依旧强挺,面对影院大厅的座无虚席,不得不感叹好莱坞新“国王”与好莱坞大片的巨大魔力。除了叫座外,影院之外还有观众一致的赞誉。联想到作为中国大片的《无极》轻松拿下年度票房冠军时伴随的一片恶评,不禁产生一部经典大片是如何“炼”的疑问?

二、特效优先、娱乐荟萃

  对于“大片”的含义,目前尚无定论。投资制作《英雄》和《十面埋伏》的电影商人张伟平认为:“大片指的是形式不是内容,形式包括大投资、大制作、大明星三部分,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片。”而以贺岁商业片著称的名导冯小刚则认为:“对于一个导演而言,‘大片’的概念应该是从艺术角度上说的,而对于投资商来说,关注投资与票房成绩之间的‘差额’才是唯一的标准;而从观众角度来说,恐怕希望看到的还是艺术的‘大片’。”事实上,不论是电影商人还是商业片名导,他们的观点皆具有片面性,两者结合则基本能表明“大片”的内涵。顾名思义,大片是指大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大场面、大明星、大宣传的影片。光有形式而无内容成就不了一部大片。票房狂收与否同样不是衡量大片的标准,如迈克尔.贝执导的《逃出克隆岛》票房惨败直接导致梦工厂的“破产”,但不能不说它是一部大片。
  话题回到《金刚》,它首先在形式上具备了娱乐大餐的基本品质,特效、场面、惊悚、喜剧等方面都能带给观众观影的快感。
  在上个世纪五十代后期,特技已在《十诫》等史诗大片中大量采用,拐杖被双蛇、神力分河等都是数字特技初期的经典场面。至上世纪末期,全球各地的大片都将数字特技作为制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星球大战》、《第五元素》等片便是数字技术的代表之作。新世纪前后,彼得.杰克逊与他的维塔工作室奉献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指环王》系列,造就了数字技术与电影结合的一座绕不过的丰碑。珠玉在前,没有人会怀疑《金刚》特效的水平与质量。事实证明,《金刚》虽然说不上超越了《指环王》系列,但也保持了《指环王》系列的水准。骷髅岛上险峻的山林、茂密的丛林以及栩栩如生的金刚、恐龙、各种怪虫很容易让人回到“魔界”中的中世纪,体验数码技术的魅力。
  有了顶尖的数码技术的支持,彼得.杰克逊在场面上交出了优秀的答案,或宏大,或激烈。片中场面不同与《指环王》系列中攻城大战的壮阔,多以多视角的长镜头组合呈现出全方位的宏大场面,譬如熊熊烈火燃烧的骷髅岛。影片最为精彩、激烈的桥段当数金刚大战三暴龙。据彼得.杰克逊所说,这是制作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段。四个庞然大物纠缠在一起,用各自不同的身体部位进行攻击,再加上需要金刚保护的弱小的安.达洛,非一般驾驭能力可以调度。《金刚》中的这一段通过短、中、长镜头的结合,看不到凌乱的迹象,让人大呼痛快。此外,拍摄组人员在恐龙群中逃生的桥段与《无极》中昆仑和奴隶们在野牛群中逃生的段落的设计颇为相似,但制作出的场面水准相去甚远,前者以实取胜,而后者多以虚画面过渡,显示出技术上的力不从心。
  惊悚、恐怖一向是好莱坞商业大片制胜的常用手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印度安那.琼斯》系列是成功的典范,尤其以《魔宫传奇》最为出色,是娱乐大片无法错过的经典!在这方面,彼得.杰克逊依靠特技同样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了适当的戏份。诸如暴龙追逐安.达洛的场面,多角多脚怪虫、肉体长牙怪物对于人类的进攻,扣人心弦。还有骷髅岛上长发、光背、赤脚、表情恐怖、眼睛发出阴森目光的土著野人,令人心惊胆颤。(个人认为,《金刚》在此方面的镜头绝大多数都可以从《印度安那.琼斯》系列中找到,后者仍处在至尊的位置。)
  尽管《金刚》在大格局上是一出悲剧,然而它同样也是一部轻喜剧。喜剧色彩主要来自卡尔和金刚两个角色,体现在诸多细节上。卡尔利用酒杯偷听制片方的谈话和“为信仰而死”的台词,金刚在安.达洛面前傲气的表情和杀死暴龙后的玩弄,都制造了较强的喜剧气氛,让观众在三个小时内保持着观影的轻松心态。影院中不乏笑声,但这种笑声不同于《无极》中无欢竖起的“大姆指”带来的“笑”果,像安.达洛认错编剧的一段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有可能发生,并非无稽之谈的笑料。可以说,《金刚》是一部以悲为主、悲喜结合的经典影片。

三、内容取胜、情感动人

  作为好莱坞新的“国王”,杰克逊并没有局限在前人的框架之内,在故事方面进行了补充,使得内容更为生动、饱满、感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重配角戏份,通过一次孤岛的探险之旅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刻画出不同性格的多个人物形象,并表现出一种温暖的友爱之情。二是大大强化了金刚的人性。这是《金刚》与老版最大的不同。老版中的金刚爱上美丽的安.达洛多少有些交待不清,且本身充满着怪兽残暴的野性,杀人不眨眼;新版中的“金刚”成为巨兽与人的综合体,他既具备巨兽的勇猛与体形,又具有人的表情与性格。彼得.杰克逊在《指环王》中就制造出一个表情丰富、动感十足、性格复杂的格伦,将数字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境地,甚至唤起了徐老怪拍摄《西游记》的热情。新金刚的表情以《指环王:王者归来》中的安迪.瑟金斯为原型,不论是救下安.达洛时的骄傲与不屑,抑或是看着安.达洛表演杂艺时的开怀,还是舞台上面对世人观赏时的愤怒,以及临死之前的悲伤都极具常人表情。
  人性化的金刚还在与他的爱情(金刚与安.达洛之间可以看作是一种别样的爱情)。如果我们把金刚看作是一位威猛的英雄,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则与尘世间凡人的爱情无异。有朋友曾说:我为金刚流下了2005年最后一滴泪,保守估计至少百分之五十的观众会掉泪。对于落泪人数的多少无法算计,但可以肯定大多数观众会被金刚与安.达洛之间的爱情所感动,当金刚从帝国大厦坠下时,心情一定是沉重与悲痛的。相比《金刚》的动人,《指环王》给不了观众感动,征服观众的是邪不胜正的博大情怀。对比国内两位大师级导演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等大片,彼得.杰克逊无疑表现出把握大众审美情趣的过人之处。
  我们所说的大片不同于精英式的艺术片。不论是何种题材的大片,在制作时必须考虑最广大观众的需求,取向应是“以观众为中心”,而非“以导演为中心”。不幸的是,不论是张艺谋还是陈凯歌,都与这种制作规则背道而驰。《英雄》以一已的历史观强奸了侠义精神,《十面埋伏》让三天相遇胜过数年的等待,《无极》更是以陈氏的精英价值观来表达种种博大的主题。这些大片,虽然在导演积累的威信、明星的吸引和巨大的宣传下,取得了票房的胜利,但终因对于群众需求的忽视而远离民心。
  反观《金刚》,杰克逊紧紧切近大众的审美情趣。他深知十恶不赦的魔头和天真浪漫的良民的共同点在于心底那条情弦,真情永远是赢得民心、成就经典的最佳捷径。为此,他将金刚与安.达洛之间的爱情演绎得非常完整与真实,从安对金刚的惧怕到两者的心灵相通,具有充分的过渡。金刚不顾生死救下安.达洛的情节正是英雄救美的另类表现。悬崖共赏夕阳余辉、雪天冰地上的滑冰富有浪漫气息,与尘世恋人间的爱情没有任何的差别,我们能够感到一种温馨沁入心房。金刚在纽约大街上寻找安.达洛的设计更是妙笔所在。从人群中找到很多穿戴外形与安.达洛相似的女人,或许中间不乏“美丽”,但都不入他的法眼,那种从一而终的爱情观足以令乐此不彼于移情别恋的现代人汗颜,也有了反讽的意味:“怪兽”尚能忠诚,何况人乎?!金刚与安.达洛在大街上的相遇,犹如一对相亲相爱的恋人久别之后的重逢,眼神中流露着含情脉脉的温馨,能够引起观众心灵的共鸣。
  《金刚》也表现出好莱坞大片的成熟与自信,在国产大片还在热衷于倾城为露而露、小妹和金捕头野合的镜头阶段,它不以性为噱头,舍弃色的诱惑,全片看不到任何情色镜头。

四、强大阵容、诚意之作

  《金刚》是彼得.杰克逊的圆梦之作,也是一部致敬的诚意之作。杰克逊没有对原故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而是基本延袭了1933年版的故事,以线性叙事手法以展开。在男女主角及主要配角的安排方面都与老版《金刚》一致,且金刚、暴龙等形态以老版《金刚》为参照,在诸多细节上保持了老版的场面与设计。比如,金刚杀死暴龙后戏弄暴龙的动作,金刚战胜敌手后双“手”捶胸的动作与嚎叫,攻击金刚的飞机模型,等等。在金刚出现之前,编导用三分之一的时间讲述卡尔、安.达洛、杰克等人的身份、遭遇以及航海的行程,在急切等待金刚的心态下,这样的安排多少显得有些冗长。事实上,老版《金刚》在九十多分钟的片长中同样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描述这些内容。
  瑕不掩玉,抛开拖沓之感,《金刚》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之作。想必面对《金刚》,彼得.杰克逊自会满意。统观全片,杰克逊自始自终都是以再造一部经典的姿态拍摄《金刚》,这点可以从场景搭造、角色选择、制作班底等方面不难看出。
  72年时光的流逝,今天的纽约与1933年的纽约城已是霄壤之别。再现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纽约城的难度并不亚于创造一座全新的骷髅岛,维塔以3D计算机动画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三个小时的叙事过程中,影片对于铺垫、过度、高潮之间的把握非常得当,完全称得上好莱坞制作流水线上的成熟作品,就连航海的行程中都会打配似《完美风暴》中的惊险。影片的制作团队相当强大,《金刚》基本上是以《指环王》的原有班底进行制作,除了“领航”的彼德,编剧、视觉效果指导、场景设计师和摄影师都已有奥斯卡小金人的肯定。影片表现出的水准获得数项奥斯卡技术方面的奖项提名完全可能。
  主要演员都是好莱坞演技派中的娇娇者,且人气高涨。饰演杰克的艾德林恩.布洛迪在片中没有《钢琴师》中的发挥空间,但充分显示出作为影帝的表演素质。作为女主角的诺米.瓦茨曾在《灵魂的重量(21克)》中因成功出演一位年轻的患病母亲而获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在《金刚》中,她是贯穿全片的核心人物,表演可圈可点,片中有不少特技配合下的高难度动作考验了她的敬业精神,登船之前双眸中流露出对前程末卜的不安与疑虑,几处哭戏拿捏得十分到位,没有过分的煽情之嫌,完全是那种真情的外露。杰克.布莱克走出《摇滚学校》,拿起摄影机干起导演(卡尔)的活,那种敬业得有些癫狂的举动和言词,以及多变的表情制造出不少的喜剧效果。

五、新旧对比、思想交锋

  “一只猩猩,两部经典”,是新旧两版《金刚》给我的整体印象。说1933年的《金刚》是部经典,是站在历史视角上审视的结论。上世纪三十年代是有声片刚刚兴起的年代,电影的特技处在最初的摸索阶段。庞大的金刚和暴龙都明显带有人造的痕迹,但却是一次可贵的尝试,像金刚残杀土著和市民的片段都非常暴烈,金刚大战暴龙与击毁飞机的场面也十分激烈,堪称那个年代的经典场面。
  前文所述,《金刚》在向老版诚意致敬的同时,又有较大的不同。从新旧两版《金刚》的不同可以看出不同国籍导演思想的差异。老版《金刚》几乎看不到金刚温情的一面,更多的是他的残暴与凶狠。他被人类运用现代武器杀死可以看作是人类以暴制暴的必然结果,并不能令人心生感动(至于九岁的彼得.杰克逊观看《金刚》时流泪之事,个人很难理解,或许与年岁有关,呵呵)。新版《金刚》中,我们看到的多是金刚的温情、勇猛与忠诚,导演弱化了金刚主动进攻的倾向,取消了残杀土著野人的桥段,相反增加了土著人殘杀剧组人员的镜头。金刚在骷髅岛上杀人是因为人类最先向他开枪,在纽约城中破坏也是人类对其戏弄在前。这种改编的背后是彼得.杰克逊本人的思想观念。彼得是新西兰出生出长的导演。澳洲作为一个移民的大洲,多数人都是和平共处,无意争斗,也只有这种品质的人才能塑造出新一代的温情型金刚。而美国自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骨子里已渗入争伐的血液,藏个一个独霸世界的野心,上个世纪更是自封为世界警察,东讨西伐,从越南到伊拉克,从科索沃到阿富汗,残暴异常,与舍德萨克和库珀镜头下见人杀人、佛挡杀佛的残暴型金刚相吻合。
  由于彼得.杰克逊对金刚人性化处理、对野兽与美女情感的浪漫化刻画,使得《金刚》具有了现实主义人性批判的艺术取向。银幕上的金刚无非是躯体庞大、力量巨大而已,他的本性与人类并没有什么不同,他有着普通人对美的追求,对安.达洛的一见钟情表明“爱美之心金刚有之”。他对于爱的执着甚至是飞蛾扑火式的义无反顾。从表情与眼神中,可以看到他的天真与浪漫,从捶胸顿足中,可以看到他的英勇与伟岸,他同样是这个星球上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精灵。但是,他不为人类所接纳,人类把他仅仅作为赚钱和消遣的工具,甚至是执枪士兵拍照宣耀的资本。金刚选择了悲惨的命运,也证明彼得.杰克逊选择了对人性的反思:为什么纽约城的万千民众不能丢掉私念与欲望友善地接纳金刚?为什么地球上万千的生物不能和平共处?

  金刚来了,留下一部经典,是“形式大于内容”的中国大片学习的最佳标本。政治意识敏感的人或许会认为对于《金刚》的高歌是一咱对好莱坞文化的认同,但我还是愿意以开放的姿态向热爱电影且尚未观看《金刚》的朋友推荐:进影院观看吧,这绝对是一部物有所值的经典大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6-1-25 13:03 | 只看该作者
还没看过  一直没时间
3#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15:01 | 只看该作者
去看吧,挺好看的,我昨天刚去电影院看的~~
4#
发表于 2006-1-25 20:16 | 只看该作者
没什么意思
挺无聊的片子
5#
发表于 2006-1-25 20:23 | 只看该作者
人看得多了,

情不自禁想看猩猩...
6#
发表于 2006-1-25 21:58 | 只看该作者
很好看吗?
貌似同学都说好
不过偶不太敢兴趣……
7#
发表于 2006-1-25 22:32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引用backupai于2006-01-25 20:23发表的:
人看得多了,

情不自禁想看猩猩...


这个理由幽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