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百川、立潮头、创辉煌—访浙海院领导(上)
( 2005年10月21日 16:59 )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实施海洋开发”是我国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浙江海洋学院在开发海洋的大潮中必将屹立潮头,迎接海洋经济的新时代。
10月21日上午,全市媒体联合采访了前不久上任的浙江海洋学院党委书记周达军、院长苗振清,他们向媒体介绍了浙海院近年来教育、科研等方面的状况,构画了海院的发展蓝图,将一幅科学“开发海洋”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申硕工作报捷
在浙海院新校区行政楼会客厅中,周达军书记首先透露给记者一个好消息,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申请工作正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获得这一殊荣应该不成问题。周达军说:在一届届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参加浙江省学位委员会的答辩过程中,浙海院获得全票通过。在全国参评的包括农、林、水三类共42家单位中,海院获得了相关专家的一致认可,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全票通过的单位。在海院审查材料的封面上,工作人员看到三个字“无异议”。周达军说:申请的成功必将推动学院科研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齐抓教学科研
说起浙海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周达军书记如数家珍。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和关怀下,再加赶上了全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浙海院不断壮大。学院现设有海洋科学与技术、渔业、工程、人文、管理等10个二级学院和社会科学部等三个直属部、中心,开设28个本科专业,学院还设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海洋科学研究所、海洋文化研究所、海洋经济研究所等12个研究机构。
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已达11000多人。全校专任教师426名,具有正高职称人员35名,副高职称人员156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32人。全校现占地面积1495.7亩,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224.4万元。专业实验室总面积达33534平方米。中外文藏书92.53万册,电子期刊7000种。
周达军说:目前,浙海院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线,狠抓教育质量的提高;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学科水平全面提升的新格局。努力结合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近五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双语戏剧等比赛中,海院学生屡获殊荣。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全国科学大会奖6项,省部级奖65项。近五年,教师公开发表论文1982篇,出版专著495部。周达军说:一位老校友在新老校区参观完以后,用八个字——“日新月益、天翻地覆”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学生就业率98%以上
在谈到学生就业时,周达军说:浙海院培养学生的定位是面向基层的应用性人才,将就业率作为衡量学校师资及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把学生就业率作为本专科教育的一项指标。学院一把手及二级学院院长都作为第一责任人,学院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同时通过网络、给企业发函件及招聘会的形式,为企业与学生牵线搭桥。学院正建设一块场地,将来在毕业期间每周都安排一个招聘会,为学生就业开拓门路。近两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学院根在舟山
周达军说:一个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应该与当地社会经济是相融的,这一直是学院的战略定位。在国外,大学普遍的定位都是“教育、科研和社区服务”,其中的社区服务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海院的区域定位是“立足舟山、服务浙江、面向全国”,目前全国以海洋命名的大学仅有三所,浙海院就是其中之一,独特的区域优势决定了我们发展方向。周达军动情地说:“我们身后是百万舟山人民的支撑,学院的根在舟山。”我们的教学与科研势必与舟山人民、特别为占三分之二人口的渔民而倾斜。
在新一届学院领导班子及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这个海洋的时代,浙江海洋学院必将朝着海洋人才的培养基地,海洋知识的创新基地,科教兴海的攻坚基地,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而阔步前进。
作者:胡捷
舟山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