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1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下次谁看到这张碟一顶要帮我买啊---Punk: Attitude,05新片 DVD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0-22 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居然将我最喜欢的乐队一网打尽.....买不到这张我晚上睡不着觉了...
先来看看资料

有幸能于今年的Tribeca Film Festival参与这部电影的世界首映。


Tribeca是由Triangle Below Canal这三个字组成,原意指”运河之下的三角洲”,是西半边Lower Manhattan的别称,东南西北分别被Broadway、Barclay、Hudson River、Canal Street包围。今年才举办第四届的Tribeca Film Festival可能已是仅次于New York Film Festival的纽约年度电影盛会。


影展的起源可追溯至911恐怖攻击之后纽约下城(被炸毁的世贸双子星正位于Lower Manhattan)亟需一个能重振经济与凝聚民心的活动,于是在一群影人的努力下Tribeca Film Festival顺势而起。过去三年已替邻近地区带来超过百万名游客与美金一亿五千万的消费活动,合计放映的影片多达六百部。


今年比过往更为盛大,为期十一天的影展一共播放了来自四十四个国家的两百五十部电影。由于四月底正好是学校期末,我只挑了两部片子来看,一部是前阵子写过的9 Songs,一部是此文主题Punk: Attitude。


Punk: Attitude的导演为知名庞克人Don Letts,原籍牙买加的他是七零年代英国庞克风潮的重要推手之一,曾于伦敦开设服饰店贩卖庞克配件,也是知名庞克酒吧The Roxy的DJ,同时担任庞克乐队The Slits的经纪人,更与The Clash成员Mick Jones共组Big Audio Dynamite这号乐队。但Don Letts最受人称道的却是以下两点。


他将家乡的雷鬼音乐引介至英国庞克圈,The Clash的经典专辑London Calling即受此强烈影响。再者,他是优秀的影像工作者,许多与庞克音乐有关的历史镜头多出自Don Letts之手。他拍摄过The Clash的纪录片Westway To The World;去年发行的London Calling 25周年纪念版所收录的纪录短片Making of London Calling: The Last Testament也是他的杰作。应该没人比Don Letts更有资格拍摄关于庞克风潮的影片了。


事实上Don Letts的处女作The Punk Rock Movie正是一部关于庞克音乐的电影,拍摄主题是庞克乐队The Sex Pistols、The Slits、The Clash于1977 - 1978年间的现场实况,影像大多来自于Don Letts工作的The Roxy。时隔四分之一世纪,Punk: Attitude带给我们的是视野更宽阔,覆盖面积更广泛的庞克电影。


这部电影以年代序列的手法几乎钜细靡遗地带到了庞克发展的每个关键点。六零末期的嬉皮运动带来的虚无主义,使得Velvet Underground & Nico这类特立独行的乐队开始造嬉皮的反,衔接而至的是七零初期的庞克先驱MC5、Iggy Pop & The Stooges;随着纽约场馆Max’s Kansas City与CBGB的创建,美东庞克风潮于七零中期正式引爆,Patti Smith、Television、The Ramones、Blondie自是不会缺席的主角。


这股新兴的音乐势力瞬间延烧至大西洋彼岸,于是The Clash、The Sex Pistols、The Damned一一登上台面,而相关的文化场景如Vivienne Westwood的服饰店、庞克俱乐部The Roxy、第一份庞克刊物Punk Magazine也都是电影触及的对象。


别以为Punk: Attitude只着眼于”定义下“的庞克风潮,八零年代的Post Punk、New Wave、No Wave,九零年代的Grunge、Hard Core、Hip Hop,这些直接或间接受到庞克影响的音乐流派也都纳入讨论范围,因此如Gang Of Four、The Fall、Black Flag、Bad Brains、The Dead Kennedys、Suicide、DNA、Sonic Youth、Fugazi、Nirvana、Rancid、Green Day这些各派别的掌门人也一一登场亮相。


由于Don Letts与乐界关系良好,片子里采用了大量的第一手访谈,许多知名庞克乐队”仍在世”的成员都接受了访问,如The Clash、The Ramones、New York Dolls、The Sex Pistols、Black Flag、The Pretenders等,独立名导Jim Jarmusch、CBGB负责人Hilly Kristal、Sonic Youth主脑Thurston Moore与Velvet Underground原始成员John Cale也在访问之列。可别以为这是一般纪录片里那种手提摄影机、颗粒粗糙、背景昏暗模糊的Interview,Punk: Attitude里的人物访谈都经过精心设计,不但场景考究,受访者也常能说出兼具娱乐效果与启发性的幽默对话。
例如The Dead Kennedys主场Jello Biafra这段话让全场拍手叫好:


乐手访谈大约占了电影三分之一的比重,其余部份为珍贵的现场影片、历史影像与平面图像(如杂志内页、唱片封面等)的堆叠。撇开这部片子优秀的叙事能力不谈,光是那些你从没看过的精彩现场(如The Sex Pistols)与传奇人物的访谈就足以让Punk: Attitude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它的音乐编排更让人惊叹,几乎所有国歌级的庞克歌曲都依序于电影里发声。如何说服各大唱片公司出借版权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还记得98年的Kurt & Courtney由于内容间接指射Courtney Love为谋害Kurt Cobain的凶手,当时握有全部Nirvana版权的Courtney拒绝提供任何歌曲于纪录片里,甚至威胁导演将提出法律诉讼。Punk: Attitude当然是不同景况,但如不是Don Letts长久以来累积的人脉,我们也很难听到如此精彩的Soundtrack。


好的音乐纪录片的基本要素莫非于清楚的视点、完整的史观与优秀的制作,如依这三项标准来看,Punk: Attitude几乎可以在每个领域都拿满分。乐迷在一个半小时的影片里仿佛亲身经历了摇滚史上最喧嚣翻腾的年代,Punk: Attitude不但带领我们完成纵向的飞行,同时也进行着横向的开拓。对新进乐迷来说这部电影就像一本庞克教科书,对中阶乐迷来说观影的过程如同参与了一场刺激热闹的摇滚演唱会,对死忠乐迷来说这是对于美好年代的追忆与致敬。


许多知名人士也到场表达支持,如Talking Heads主唱David Byrne,导演Jim Jarmusch都与观众坐在一起欣赏了整部电影。影片播放的过程会场掌声笑声不断,我相信许多片段也让在场的乐迷热泪盈框。


什么是庞克?什么是庞克的态度?这是电影里不断追寻的问题。依Punk: Attitude的观点,Michael Moore单挑国家元首,他的电影充满了庞克精神;独立乐队不愿加入主流市场,于网路上自我经营就是庞克的体现;不同世代的年轻人起身对抗国家控制也是庞克香火的传承;那名挡在天安门坦克前的仁兄更是庞克的不得了。


庞克不只是一个音乐概称,他是造反的精神,也是觉醒的态度。也许主流机制不断吞噬与削弱着这股能量,只要持续有人起身反抗,那面挥舞的旗帜总会在有风的地方扬起。
如同Don Letts于影片播毕后对现场观众所说: 【It’s never too late to wake up.】
觉醒从来不嫌晚。


Related Article By Other Cool Kids:
《庞克的哲学-不止是噪音》 from 音谋笔记
《庞客的哲学》中文版导读╱那,让我们从长夜过后开始! from Heterotopias
在音乐次文化的底层 from 米兰昆的Renaissance
用力推荐 from SoundsandFury



不知道那个好心人往井里扔了这张,正巧贞子拿到,太新的片子,没有中文字幕,好歹能听懂一半,正好拿来练听力了;很幸运也很讽刺,贞子打算彻底退出ROCK N ROLL的时候收到如此重量级的影片,以前想找也找不到的。


音乐纪录片,很好的访谈与纪录punk之路,被采访的都是大人物啊。


Director: Don Letts

Encoding: All Regions

Format: Color

Credited cast:  
Jello Biafra ....  Himself
Mary Harron ....  Herself
Chrissie Hynde ....  Herself
Jim Jarmusch ....  Himself
David Johansen ....  Himself
Legs McNeil ....  Himself
Thurston Moore ....  Himself
Tommy Ramone ....  Himself
Henry Rollins ....  Himself
Ari Up ....  Herself


Rated: NR
Studio: Capital Entertainment
DVD Release Date: September 6, 2005
Run Time: 270

DVD Features:
Available subtitles: English, Spanish, French
Two-disc DVD features over 17 extras including a 30 minute LA punk scene featurette produced exclusively for the US DVD. Other extras include, Where are they Now and Punk Family Tree, California Screamin' "Behind the Masque" article, Henry Rollins interview, Dave Goodman feature, Fanzines, Fashion, Women in Punk, Record Companies, The Attitude/Spirit of Punk, The Influences/Origins of Punk, Punk on Culture and the Arts, UK versus US, Punk Evolution, The Gigs/Performance and The Punk Sound.

Also starsTommy Ramone, Henry Rollins, Steve Jones and Chryssie Hynde

Number of discs: 2

ASIN: B000993W9S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4-26 06:37 | 只看该作者
昨天终于把这部电影给看完了.
穿插的乐队很多,资料算是比较齐全的,而且全部是PUNK乐的,个人感觉比以前的 history of rock n' roll要好.
但感觉比较雷同,全是访谈加部分现场的模式,几乎所有的这个题材的电影都是这样,没什么新意.加上没有中文字幕,看起来比较费劲,很多地方都一知半解.但总体来说,喜欢PUNK的朋友非看不可.有JOHN CALE,有NEW YORK DOLLS,有LOU REED,有PATTI SMITH,有SONIC YOUNTH等人的采访.以及到目前为止,我看到过最清晰的NICO的现场.RAMONES也有采访,当然THE CALSH的那部分只是从他们自己的那部电影里面截取的.
需要的人加我QQ:87119789
新周刊说今年是朋克乐20周年纪念,简直在不懂装懂,胡说八道.早他十年就有了.先不管地下丝绒,傀儡乐队,PATTI SMITH,MC5,全都比性手枪要早,甚至NEW YORK DOLLS,也比他们早.新周刊那帮混蛋就知道一个性手枪,再加上死肯尼迪之类的.对了,电影里还有对苏克西与女妖的专访.先简单的说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