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都梦想写出一点东西,一种真正反映内心世界的东西,不要以故事为依托,而是以真实的不能在真实的语言为载体,它适合于任何的社会与时代,永远不会过时,但这是一个梦,想去做却无能为力。
曹雪芹的《红楼梦》总感觉是一种悲哀,以芹圃之才,写出了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可惜的是,红学魅力正在失去,究其原因,是因为故事。《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在我们这个时代真的很难找到,甚至连影子都很难发现了,还有那个时代脆弱的、世故的、玩世不恭的、扭曲的、土气的、自作清高的、虚伪的、忘恩负义的种种心态,在现实中都在无法找到任何的模型,当然我说的模型是指以故事中相似的人物为标准。《红楼梦》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了,它也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这是一本通俗小说,总是难免有过时的悲伤。
从某种意义上说,《红楼梦》的成就不如《金瓶梅》,以西门庆这一故事人物来说,他身兼三重身份,按现代的话说就是当官的、黑社会老大和商人,在我们的社会中这种人物还有很多,他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侧面,或者说是阴暗面的一些阴暗的人物。这个社会放在现在同样是真实的。还有金、瓶、梅三位故事人物,她们没有林黛玉的卓尔不群;没有薛宝钗的老练世故;更没有王熙风精明能干,但她们反映的是一个个最接近于现实生活的形象,她们所崇拜的是“西门庆式”的“英雄“,说白了她们所崇拜的是有权、有钱的男人。对于权和钱,她们永远是死心塌地,现代社会中的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当然不是说《金瓶梅》永远不会过时,社会在发展、在前进,将来会证明它会不会永远不被人们所遗忘。
有一点总是想说明,这当然是我的个人见解,大家可以听听,大人物比小人物更嬗变,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农民的意识、生活方式几乎没有什么进步,大人物就不同,他们的思想、生活方式一直都在前进,这或许是《金瓶梅》比《红楼梦》能”经典“更长时间的一点原因吧。(我所说的大人物指的是统治阶级;小人物指的是被统治阶级)
还是我自己所想的,真正的经典不应该以故事为依托,而应该以心理为依托。因为社会不管如何变化,人们的认识会变,但”人之为人“是永远不会变的,不管思想如何变化,内心深处的源泉‘产生思想的源泉是不会变的。要写出真正的经典就是要找出这个隐埋在心底最深处的源泉。让小说不以故事为依托,而是以内心的活动来表现其魅力,给人们更多思考的空间,真正的经典就存在了。
(以上只是本人的想法,只是想说一下,并没有向现代小说发出挑战的意思,如果大家看见了,觉得可笑的和觉得幼稚的就笑一下;觉得有道理的就请再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向更深出去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