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去开始认识一个城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往往是从喜欢吃当地的特色风味小吃开始,开始觉得自己是一个本地人,开始觉得真正融入到一方水土之中。就像每当远离故土时,除了父母亲朋,总会有一道家乡小菜夹杂在乡愁之中;就像尝遍街头的“正宗牛肉兰州拉面”,总会说:“与家里的差远了。”。这就是“风味”的魅力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材料泡制一方风味,根本移植不了,所以我到广州吃的第一道风味是一串牛肺,而认识真正的广州就从会吃牛杂开始……
那是街边的一辆小推车。要了一串牛肺,小贩先从煮得古嘟古嘟的汤里,左手夹起一块牛肺,右手拿出剪刀,熟练地卡嚓卡嚓剪出几小块,再用一支竹签小心穿起,递过来,小车外侧挂了两三个小罐子,红红黑黑,分别是辣椒酱、甜面酱之类的酱料,朋友用小勺舀起一些,涂在牛肺上,还冒着白气。一股混杂着肉味、香料味的香气飘起,咬了一口,热热的爽爽的,非常美味。广州人觉得肉腻,所以更喜欢吃内脏。不过,内脏胆固醇高,别吃太多,要串萝卜,才过馋瘾。又一阵冷风吹来,所谓风味,就是站在路边,立于风中,品尝食味。走出这个地方会风味全失,没有同样的风,没有风中城市的气味,当然要走样!
一切从萝卜牛杂开始。
经典三吃
一吃:萝卜+牛杂
吃萝卜牛杂首先要看卖相。黑乎乎的那种,十有八九不是煮过着,就是豉油下多了,萝卜会发苦,味道偏咸。试过几家后,发现北京路上的一家最漂亮,热气腾腾的一大锅,红里透黄,师傅穿得干净,大勺一扣,把一只白色的一次性小碗装得高高的,再涂上酱料,红红黄黄香喷喷的,很好看。遗憾的是我吃的那回,萝卜有些苦。其次,萝卜牛杂的味道相得益彰。中华广场隔壁的新荣记食杂店不错。萝卜是甜甜的,一口咬下,汁水满口流香。牛肚X得烂烂的,入口柔软绵延;牛肺火候恰到好处,爽爽的。最可爱是一杂杂的小葱叶都杂成蝴蝶结的形状。不过,略有不足是牛肠有些嚼不烂。(注:不可不尝小葱叶打的“蝴蝶结”风味少见有这样精致的)
二吃:牛杂汤+牛三星汤
此吃,首推西门口附近的林师傅食杂店。捡一个临街的干净小桌坐下,小姐很快就端上一碗牛杂汤,乳白色的汤面上漂着绿油油韭菜叶,都切成大小统一的小碎段,几滴黄色的香油荡在绿叶周围。用小勺一搅动,翻起下面细碎牛杂,满满的,白白净净。第一口,喝汤。浓浓的汤鲜中带着“夜寸剪春韭”的清香和香油的芝麻香,回味起来还有一丝丝辣味,一丝丝甜酸(后来发现原来汤底有“甜酸”)。吃一口牛杂,牛肠、牛肺爽口,牛肚,温软。我挑不出刺来。至于牛三星汤,卖个关子,自己亲自去尝吧。(注:汤底是关键,舌尖上还留着唐诗味,爽!)
三吃:蒜蓉酱+辣椒酱+酸甜
别小看了配料,就像视觉上,红花要有绿叶衬一样。吃萝卜、牛杂一定要蘸些配料,既可以压腥,又添酸、甜、辣之个人口味。不过,经营者都是“保密局”的,不要说萝卜牛杂的烹煮秘方不得传阅,连配料都是江湖绝密档案。只有靠自己的舌头了。
1、蒜蓉酱:估计主要配料是蒜蓉和番茄,红色黏稠酱料,有点像麦当劳的蒜蓉辣酱。
2、辣椒酱、甜面酱:辣椒酱还是林师傅的特别。有两道享受,空口品尝,先是微微甜味入口,接下来,到了喉部,辣味扩散,刺激甘醇。
3、酸甜:广东人的佐味小菜,外观好像泡菜,味道全然不同,顾名思义,酸酸甜甜。
据广州市民举报,酸甜制法如下:将红白萝卜、芥菜洗净,切成小块,盐浸一下。再洗,当不滴水时,备好待用。白醋煮开,晾凉,再将萝卜等倒入,侵泡可得。(注:配料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辣椒虽好,还得自己喜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