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海阑天空 于 2009-3-25 10:15 编辑
导演康洪雷的新作《我的团长我的团》(简称《团长》)正引发一场收视大战。很多追看该剧的观众却觉得《团长》有点“怪”,各种争议也随之而起——
第1怪:人物很“变态” 第2怪:帅哥变乞丐 第3怪:术语成“公害” 第4怪:女生换台快 第5怪:方言总“串台” 孟烦了是京片子、迷龙是东北话,不辣说湖南话,兽医说的陕西话,团长龙文章则是见啥人说啥话,于是整个《团长》就是一方言大聚会,“他们脸上都画得黑漆漆的,有时候我是靠他们的方言来分辨谁是谁。”一位网友留言说。但也有细心网友指出剧中方言总是“串台”,“不辣的湖南话一点都不标准”。 见怪不怪:吴毅大方承认演员在方言方面有问题,“扮演‘不辣’的演员本身是西安人,虽然他努力学了很久,但还是无法和原汁原味的湖南话相提并论。但没有办法,这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可以让湖南人觉得亲切”。 第6怪:文戏有些赖 《团长》的战争场面的确令人震撼,但令许多网友接受不了的是文戏。网友木木说:“本来悲壮的历史战争题材给人以厚重的感觉,但战争戏和文戏就好像是两台对台戏一般,每次打完仗就开始斗嘴,不是你损我就是我挖苦你,台词设计的痕迹很重,给人一种演小品的感觉。人物看着赖,我看有点战争版《武林外传》。” 见怪不怪:业内人士黄先生表示,一开始他也觉得文戏有点“赖”、有点“痞”,可是追看到现在,反而觉得《团长》的文戏也是一大看点,“这种戏谑的对白其实也反映了当时战争环境下人性真实的一面,他们在恐慌、迷茫和期待的压力中,靠斗嘴皮子去放松神经是可信的”。 第7怪:旁白一大串 旁白仿佛成了“康剧”的特点,《士兵突击》是许三多在说,《团长》是孟烦了在说,不过不停的旁白也遭到了观众的诟病,“这台词,这旁白,太多了,太啰嗦了,太繁琐了,太直白了!咱能不能不用时时都描述得那么彻底?咱能不能不用事事都解释得那么明白?” 见怪不怪:西北大学影视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张阿利称,用旁白是导演的一种偏好,“一般旁白都是为了让叙事变得简洁,交代时空的变换,是导演的一种表达技巧,对观众来说影响不大。” 第8怪:形象“拿来”派 “妖孽的龙文章,像极了《加勒比海盗》海盗船长;孟烦了的口吻像葛优;酷哥董刀装扮像《见龙卸甲》赵子龙;场面黑咕隆咚像《魔戒》,空战场面像《珍珠港》”,网友总结了《团长》中的几个“拿来主义”。 见怪不怪:吴毅表示:“空战这个部分是我们请别人做的。模仿应该说谈不上吧,毕竟我们只有一架飞机,而不像《珍珠港》里面那么多机群。就算有雷同,至少也证明《团长》的制作赶上了好莱坞大片的水准,无疑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其它相关帖子
高清版迅雷下载 2009热播大剧《我的团长我的团》[DVD]43集全 解密《团长》背后的故事 我的团长我的团 观后感 康洪雷<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军歌视频mp3 康洪雷《团剧》与真实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