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16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晏才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9 18: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这样的 老师几时有?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4%"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news_title cBlue" align=middle width="100%" colSpan=2 height=38>悼念“死去”的大学精神</TD></TR>
<TR>
<TD align=middle colSpan=2 height=21>
<DIV>2005-04-09 12:17:24</DIV></TD></TR>
<TR>
<TD class=newstext align=left colSpan=2>
<CENTER></CENTER><BR>  才宏,上海交大的一位普通教师,3月12日死于肺癌。他去世三天内,交大BBS上竟发表了学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学生还自发筹资为他出版纪念文集。这位老师终年57岁,教学水平和师德广受赞扬,但由于没有论文发表,去世时还仅仅是个讲师。<BR>   <BR>  在我看来,晏老师的死不只是上海交大的学生失去了一个最好的老师,和他一起“死去”的还有大学精神。大学精神最为内核的部分应该是英国教育学家纽曼所说的“知识传播之地”,知识创新也好,社会服务也好,如果没有知识传播之地这个内核,大学只会沦为市场经济的奴仆。<BR>   <BR>  难道不是吗?越来越多的大学教师被要求出科研成果或发表相当数量的学术论文,所挂的名号不正是“知识创新”吗?一些大学教师满天下拉课题、找资金,所挂的名号不正是“服务社会”吗?在他们忙于“知识创新”、醉心于“服务社会”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像晏才宏老师一样恪守一个大学教师最本质、最神圣的使命——传播知识呢?没有,真的没有多少。我们看过太多的教师为科研项目而疲于奔命,为了论文疲于应付,却没有多少老师像晏才宏一样精心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直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没有理由反对大学教师搞科研、发表论文,但我们同样没有理由否定:大学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传播知识,大学教师的天职应该是传道授业解惑。一个醉心于科研和经济效益的大学,定然不是我们心目的象牙塔,一个醉心于发表论文却荒废了教学的老师,定然不是我们心目中的“大师”。<BR>   <BR>  今年的清明节,我们相约去祭拜这位名叫晏才宏的大学老师。淡泊名利、诲人不倦的晏才宏永远地离开了他的三尺讲台、离开了他热爱的事业,和他一同离去的还有我们奉为涅槃的大学精神——传道、授业、解惑。<BR></TD></TR></TABLE></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发表于 2005-4-9 19:44 | 只看该作者
<P>这样的老师的确应该纪念一下</P>
<P>大学里认真仔细一心为学生的老师的确不多了</P>
3#
发表于 2005-4-9 20:13 | 只看该作者
谁知道他的生平事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