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6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提问] 毫米波疗法,癌症患者治疗新曙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19 10: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毫米波医疗技术的研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目前是美国、英国、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非常流行的一种国际公认的“绿色疗法”。

  直到毫米波疗法的问世,才真正从根源上找到治疗癌症的解决办法。毫米波是无线电波中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一个波段,波长1~10mm,频率30~300GHz,毫米波位于红外线和可见光的交汇处,又称“极高频电磁波”。

  最初毫米波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涉及到远程警戒雷达、制导雷达、气象雷达通信、遥感等多种领域,地位十分重要。毫米波在谐振的应用理论,源自于1968年英国物理学家弗洛里赫的相干振荡理论及其重大发现。

  有学者认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对毫米波有不同的吸收谱,在肿瘤细胞的吸收频谱上,癌细胞受到损伤,正常细胞受影响不大。   

  国内研究人员,应用低功率密度毫米波对人肿瘤细胞的实验发现,照射后肿瘤细胞DNA含量明显减少、肿瘤细胞胸腺嘧啶核苷3H - TdR 摄取率下降37%,尿嘧啶核苷3H - UR 摄取率下降43%,表明毫米波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来控制其生长的。

  电镜观察显示癌细胞线粒体严重变形受损、胞浆内出现大量空泡和核固缩,联合组见凋亡样小体,是否表明毫米波有干扰组织代谢、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