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红墙绿瓦》(又名:红墙绿瓦之残阳),该剧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北京富诚影业有限公司出品,演员李诚儒、朱紫汶、陈莉娜、韩栋主演。
剧名:红墙绿瓦
又名:红墙绿瓦之残阳
剧集:30集
出品人:梁富业、李诚儒
导演:李伟鞠、昕华
主演:李诚儒、朱紫汶、陈莉娜、韩栋
红墙绿瓦剧情介绍:
清后期,道光皇帝深感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在建立储君的事情上日夜焦虑。诸皇子之中,他最看重的有两个,持重仁义的奕詝和智勇多才的奕欣,一时令他难以定夺。奕詝、奕欣及在他们身后出谋划策的师傅们,不断地揣摸道光帝的心思,为争夺皇储之位斗智斗勇。终于,在奕欣张扬毕露,奕詝怀仁淡泊的对比下,道光帝选择了奕詝。在立奕詝为储君的同时,下旨封奕欣为“恭亲王”。道光驾崩,奕詝即位,是为咸丰。
咸丰帝秉性懦弱,猜忌善变,与恭亲王之间由原来的兄弟之争,变成了现在的君臣之隙,满朝文武不得不时而揣摸圣意,时而跟风攀附,一时间国事无是。
时事突变,京城告急,咸丰帝仓皇之中留下恭亲王打理外事,自己携后妃离开京城出逃。 恭亲王在列强的刺刀和威逼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咸丰帝在屈辱哀痛之中,将朝政交给了两宫皇后及“顾命大臣”,绝望地撒手人寰。咸丰病亡后,外辱未除,内斗不断。咸丰在世时任命的“顾命大臣”们飞扬跋扈,一时间臣重君轻。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用计将顾命大臣们调虎离山,以一场惨烈的宫廷政变,夺回了朝政大权。
紧接着,叔嫂三人之间立即发生了日益尖锐的家族矛盾,三人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家事国事,难分轻重,朝廷上下,云遮雾障。西太后与恭亲王之间纷争不断,东太后则在西太后与恭亲王的争斗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制衡作用,甚至许多大事最终反倒由她一锤定音。西太后在心底里将东太后视之为眼中之钉,肉中之刺。
咸丰膝下只有西太后生下的一子载淳,在培养储君的问题上,东太后作为第一母亲,要把载淳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皇帝;而载淳的生母西太后不光不愿意放弃垂帘听政,而且还力图进一步把控朝政,意欲乾纲独断。二人时时发生矛盾。东太后经受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突然病逝。西太后终于等到了任由自己一言九鼎的时机。
被屈辱淹没已久的恭亲王痛定思痛,意识到闭关锁国逃脱不了落后挨打的命运。于是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开放口岸,互通贸易;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数年后,病入膏肓的大清终于迎来了回光返照式的“同光中兴”。西太后性格干练、精于算计,对恭亲王如日中天的声望深感如芒刺背。在恭亲王打理国事,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对恭亲王陷咎打压,将其玩于股掌之上。一个摄政亲王的命运尚且如此,其他大臣不得不屈从于西太后的淫威。西太后虽然也有儿女情长的一面,孝敬寡母,对弟弟恨铁不成钢却又疼爱有加,但对于权力,她却永远有着只涨不落的欲望。恭亲王在西太后手下,不断被罢黜,又不断被起用,在反反复复的起落中,恭亲王终于被磨砺成了一个任西太后呼唤驱使的奴臣。
小皇帝亲政不久即重病夭折,西太后任凭自己的意愿立自己妹妹的儿子为帝,从而继续把持住朝政大权。中国历史由此进入了最屈辱、最黑暗的一页。本剧的立意,就是力图让当下的国人尤其是年轻观众认识并记住那段屈辱的历史,痛定思痛,激励爱国情怀,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红墙绿瓦1-30集分集介绍:
第1集
清道光年,孝和太后过八十大寿。紫禁城后官内,张灯结彩,好不热闹。道光咸丰给太后施过大礼,依次是全贵妃领着自己九岁的儿子奕詝(后来的咸丰),祥贵人领着自己八岁的儿子奕欣给老太后施礼祝寿。寿宴开始,奕詝、奕欣、奕誴坐在一桌。全贵妃经太后恩准与皇子们坐在一桌。席间,全贵妃几次叫奕欣和奕誴吃鱼,却都被奕詝借故打断了。当奕欣的筷子再次伸向那条鱼时,奕詝索性把桌子掀翻了。此举惊动了大殿内祝寿的人,恰在此时,孝和太后的小巴狗跑过来,吃了那条鱼,瞬间翻了白眼。原来,全贵妃在鱼里下了毒,欲害死奕欣、奕誴兄弟,以便奕詝日后能顺利地承继大统当皇上。奕詝事先知道了额娘的阴谋,不忍看与自己情意甚笃的手足兄弟遭到谋害,于是掀翻了桌子。孝和太后闻知真相勃然大怒,一条白绸子赐死。叫奕欣的额娘祥贵人照管奕詝。奕詝、奕欣一齐跪在祥贵人的面前。祥贵人百感交集。十年后。奕詝、奕欣长大成人。祥贵人已被册封为静贵妃。她把全贵妃谋害自己亲生儿子之事全然忘掉,付出全部的母爱抚养视奕詝。兄弟俩对她也是孝顺有加。此时的道光皇上已经病入高肓,他在考虑立储之事。老五奕誴和老七奕缳,一个粗鲁有加,不堪重用;一个太小,少不更事。自然都不在考虑之内。奕詝和奕欣,一个为长,文弱温和,仁义恭顺;一个刚强机智,少有大志。他把立储的目光聚焦这两个儿子身上,但咸丰只能有一个。为此,他不时地用各种方式试探两个儿子的能力,有文有武。但兄弟俩总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着实让他举棋不定,异常着急。与此同时,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和奕欣的老师卓秉恬也在为自己的弟子承继大统绞尽脑汁,以便压住对方,占得先机,影响道光的选择。一时间,看不见的刀光剑影在紫禁城内,兄弟之间你来我往,令人窒息。王公大臣们无不在参悟着这刀光剑影背后的玄机。举棋不定的道光此时想起一个人,他觉得有必要听听她的想法。这就是奕詝的养母,奕欣的生母静贵妃。对于立储之事,静贵妃想得并不多。她当然愿意皇立奕欣,但立奕詝她也不反对。当年她能忘掉全贵妃欲害奕欣之仇,而尽心抚养奕詝,可见是一个心地善良之人。此时此刻,她不想因立储之事坏了自己贤德的名声。 一天,奕欣要见静贵妃,不料,她怕沾嫌疑,竟闭门不见。奕欣异常痛苦。
第2集
聪明的奕詝早就想到了静贵妃,他知道静贵妃此时的一句话,或许就能决定自己是君是臣。他明白有一件事可能会影响到静贵妃对他的选择,为此,他先于父皇,找到了静贵妃。原来,静贵妃无意中归兄弟俩流露出自己百年之后的忧虑。日后,如果是奕詝当了咸丰,她只能以贵妃的身份了此一生,坟幕的建制规模要小得多;如果是奕欣承继了大统,母以子贵,她就是当然的皇太后,其坟墓自然是妃子难以望其项背的。奕詝为打消静贵妃的忧虑,对静贵妃委婉地说出了日后自己若当了皇上,一定册封静贵妃为皇太后。静贵妃心内的一块石头算落了地。果然,当道光找到静贵妃时,她讲了一通立幼废长会引发混乱的话。内忧外患,最迫切的是内外稳定。此话道光颇为赞同。静贵妃为了自己死后的殊荣,毁了自己亲生儿子的一生。使日后成了恭亲王的奕欣,一辈子都处在两难的境地。此是后话。自然,静贵妃话只能是道光的一个参考。真正叫道光下决心立奕詝为储的原因,源自一次射猎。道光命奕詝、奕欣各带一支人马校猎南苑。临行前,奕詝的老师杜受田向他面授机宜。当日,奕欣射得猎物最多,颇为得意。而奕詝却叫自己的人马按兵不动,自然是一无所获。道光感到不解,甚至欲以抗旨不尊处罚奕詝。当起问起原因时,奕詝道:“皇阿玛,儿臣虽是不肖,若驰猎一日,不会猎杀不到猎物的。但眼下正值春和,鸟兽方在孕育,儿臣不忍伤生命以干天和;且不欲以弓马一日之长与六弟竞争。”道光闻言,大为惊喜,忍不住赞叹,“是真有君子之度也”。尽管,他更觉得奕欣是中兴之主,但“德者居天下”的思想在他心里占了上风。道光驾崩。乾清宫内,奕詝和奕欣紧紧盯着“正大光明”匾。匾后便是决定着他们谁为君,谁为臣的锦盒。同时,也决定着杜受田和卓秉仁两位老师和一些地位微妙的大臣们的命运。大殿内静得出奇,掉下一根针,也会令人禁不住哆嗦一下。锦盒终于打开了,令人意料不到的是竟然有两份遗诏。一份是“立皇四子奕詝为太子”;一份是“封皇六子奕欣为恭亲王”。一匣两诏,是从未有过的事。奕詝明白,先皇的意思是告诉他,奕欣也是太子的选择之一,你要对奕欣礼让三分。奕欣自然也明白,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是先皇给的,叫他尽心尽力辅佐四哥,恢复大清盛世。然而,其后的历史却没有按照道光的既定方针走。中国历史迎来了最黑暗的年代。
第3集
奕詝成了咸丰皇上,他的福晋成了慈安皇后。恭亲王的福晋进宫祝贺,送给慈安一对玉镯。(就是这对玉镯在史称的“辛酉政变”中起了不大不小的作用。)上前恭恭敬敬为慈安试戴玉镯的人是兰贵人(慈禧)。兰贵人聪明乖巧,说话得体,知书达礼。但眼神中透出一股不安分,一股倔强。道光选择奕詝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其实是把大清江山交到一个女人手里,更想不到会毁在这个女人手里。公元1860年,咸丰九年,英法两国以修约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占领了舟山、金州、烟台之后,英法炮舰直逼天津。与此同时,懿妃(兰贵人)为咸丰生了唯一的皇子载淳。母以子贵,她被封为皇贵妃。此时的“慈禧”已有了“雄心壮志”,但她掩盖得很好。她虽然没读过什么书,但明白自己的儿子若想成为皇上,不会一帆风顺的。咸丰的身体很弱,往后的事都很难料,她必须要物色一些可以辅佐自己儿子的人。在她心目中,恭亲王是首选。她总是寻找时机向恭亲王传达这个意思。僧格林沁和胜保在大沽口打了一场胜仗,满朝上下都沉浸胜利的喜悦中,觉得大清从此不再惧怕洋人。咸丰对百官也皆有封赏,其中包括五爷奕誴,七爷奕懁。唯独没有恭亲王。似乎忘了还有个六弟,有个先皇封的恭亲王。后来在懿贵妃的提醒下,他给恭亲王封了个管宴大臣的官职。大材小用,近乎羞辱。原本反对对洋人一味退让,签条约的御前大臣肃顺却一反常态,提醒满朝文武,英国人、法国人不是太平军,不是陈玉成,打跑了就跑了。洋人不是山大王,没那么容易。表面看来,肃顺变得清醒起来,内里的原因是僧格林沁、胜保是恭亲王栽培,用过的人,肃顺不想叫给恭亲王重新执掌军机的机会,以便自己把持朝政。僧格林沁、胜保想见见恭亲王,恭亲王却因没有旨意,不能结交外臣。空有一身才干,却只能当个闲散王爷,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卓秉恬心灰意冷,告老还乡。不想却被几个蒙面人劫杀,幸被恭亲王派来的人救下。当撕开一死了的蒙面人的外衣时,发现了里面的黄马褂……恭亲王明白,自己的王府大墙如同中军大帐,围帐后已布满了刀斧手,自己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他提醒家人要如此这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