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发烧怎么办?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
我的原则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烧药,打退烧针,要给宝宝多喝水。注意环境温度是否过高。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孩子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孩子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孩子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另外我想说的是不要迷信输液。医生说了,可以吃药的不要打针,可以打针的不要输液,关键是要用对药,而不是用重药。
注意是否有细菌或病毒感染的情况存在。
主要的症状及原因有以下:
发烧的同时流鼻涕——感冒(感冒症候群)
咽喉痛——咽喉炎、扁桃腺炎
持续发烧39℃左右,白眼珠充血且出眼屎——游泳池热
在高温场所发高烧的同时,筋疲力尽——中暑症(日射病)
腮腺肿胀——流行性腮腺炎
耳朵流水、情绪不稳——中耳炎
咳嗽得喘不过气来、呼吸困难——肺炎
牙床发红、唾液多——口腔炎
呕吐、抽筋、前囟门凸起——脑膜炎
呕吐、抽筋、意识不清——肺炎、急性脑病
尿的次数多、血尿——尿道感染
发烧的同时,抽风——热性抽筋
我的孩子有一回发烧,也是的,退烧药才吃下去,不一会就退下去了,过了几个小时又烧起来,如此反复。送去医院看了,验了个血,为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
医生并没有开退热针,也没吊瓶,只是开了3针抗病毒针,打了3天果然就没再高起来过。
[self]儿童发烧一天一万元花销?
[/self]
卫生部回应详情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24日举行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卫生部副部长张茅在回应看病贵问题时表示,看病贵的问题,主要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同时个人支付的比例,虽然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还在增加。
专题询问中,程津培委员称,“现在各个地方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公立医院在继续盲目扩张,购进昂贵的设备,这样就使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重复浪费,特别是又引导了病患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使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多少年来都要解决,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解决问题满意的程度。”
程津培举例指出,“前不久,我的一位曾经担任过省部级领导干部的朋友的小孙子得病,其实就是持续高烧,他对附近的医院不太放心,就送到儿童医院,但是排不上号。于是人家指着旁边的楼,那里面清静一点。小孩子挂号,因为要保险一点,看两个科室,一个专家门诊要1200块钱。这一天过来,还没有住院,就已经花了一万多块钱。这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普通老百姓就可想而知了。”
对此,卫生部副部长张茅回应指出,看病贵的问题,主要是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同时个人支付的比例,虽然总的比例有所下降,但是绝对数还在增加,所以群众对看病贵的问题反映比较强烈。
张茅分析称,看病贵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多:一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进一步增多,新技术、新药品更多的使用。此外,中国进入老龄化,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有1.6亿,慢性病增加。当然也有保障水平不高的原因。另外,也存在着有一些医生过度依赖和相信新的技术、新的药物,过度医疗、过度检查、开大药方的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