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草木儿 于 2010-2-1 18:15 编辑
暮冬时日,恰天气晴好,约好友三俩,同归高中母校。一来古人重聚解就别之思,二来故地重游温旧乡之情。
风物篇
记忆里茂盛的法桐树在萧瑟的冬日里落光了叶子,地面上是错节的枝桠漏下来是温和恬淡的阳光。盛开在高中时代的故事如同老旧的放映机声色吱呀的倒带。那时的我们走在落叶上,脚底缠绵着一丝温存。那使的我们扛了工具扫落叶,从校门口到办公楼,连冬青树下的落叶都清理干净。在我们离开之后的灰霾冬天里,这里都不会显得萧条。
过了办公楼,过了足球场,是古气的读书园。中华池里的水如旧日一般不甚清澈,未曾结冰,有一尾尾红色的金鱼浮出水面,驮着些往事中的记忆。我曾在中心亭的石台上,晨读过一个月的疯狂英语,任身旁过者如流,我仍旧自得其乐。如此正规的年月,丝毫不顾及旁人的眼色,这样孤傲而清立的我们,如今还有多少人坚持的来呢?
仍旧宽敞明亮的食堂里,仍旧二十多个窗口一字排开,仍旧三块钱满满一份米饭加四个青菜,仍旧菜色令人垂涎。我们身上已经没有校园一卡通,同行的女生用零钱,买了以前每日必买的炸薯条。我吃了几口,往日买饭队伍的喧嚣瞬间涌上来,久久不息。
物是人非,故事未休。
那些凝重的记忆鲜活在我的生命中,记忆中,将会历久弥新。我们举起手机,按下快门的那一刻,定格的不仅仅是母校里熟稔的风物,亦是久别归来,悸动着的炽热的心。
人情篇
我们到达的时刻,恰好是中午放学。形形色色的,孩子们自并不宽敞的校门里涌出来,自行车上的,并肩说笑的,戴耳麦的,我们三个人唏嘘赞叹,这些鲜活的脸庞啊。
篮球场里有很多的男孩子正在轻轻吹起的寒风里打着篮球,按时间看来,应该是没来得及吃午饭,和当年我们班的男生一个样。被一摞摞书本覆盖的教师里有学生低头看着笔记,时间顺着下垂的发梢一点一点地悄悄走过。我们慨叹,我们也曾如此年轻,如此奋斗过啊。拉开窗帘的教室干净明亮,阳光穿过冷硬的玻璃大大方方的侵占了所有的空间。我举起手机拍下前门“高三.四班”班标,那曾经属于我们,现在属于他们。
原来,飞逝的是我们,学校与时间仍在。那些我们曾有的青春,拼搏,意气风发,在他们身上丝毫不差的延续着,生生不息。
拾忆篇
繁花似锦的银杏园如今只有一些过冬的植物葳蕤着盎然的绿意,同伴不经意于枯萎的草坪里捡到东西,举给我们看。同时惊呼,“是校徽。”在这样的时刻,重游故地,一枚校徽真可以看做是天赐的奖赏,惊喜且幸运。相互打笑说,“上交之后会加分的。”向来这分若真的要加,也只有记忆里的班级了。我们把那枚校徽挂在低矮的树枝上,说,也许有人用的到。
2010年的冬末,这虬劲的枝干上开出璀璨的花,是我们捡拾到的故事,无心促成的机缘。
一不小心,我们都长大到成为有故事的人,这故事也许简单,也许复杂,就如同以现在的年纪在马路上被小孩子喊了“叔叔|阿姨”的纠结心情一个样。有越来越多的东西开始供我们捡拾和回味。朝花夕拾,哪怕是枯萎掉落的花瓣,也曾在旧时光里华美灿烂过。
学校四周的麻辣烫,葱油饼,贝克汉堡,晋妈妈,来一杯,文具店,花鸟市场,这些世俗的烟火的香气,书香气,花香鸟叫,渐渐勾勒出一个绰约的影儿,满目琳琅之后,是母校的样子。她是曾经深埋的故事,被这一程“回乡”,轻轻地捡拾出来。
尾声
别时容易见时难,一别之后动如参商。千祈虽山岳相隔,却并不茫茫人事。于是同去昔日排解忧思临于母校的沂河,共良辰,观美景,风乎高台,咏而归。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