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沧浪之水,我不得不喝
­­­ ——书评《沧浪之水》
很久之前就有了看这本书的冲动了,大学的同学们都推荐说这是一本好书,不错的,特别是你的这种性格。
几天前,终于静下心来,在图书馆捧起了这本书,结果一捧就没有放下过,看完了,捧进了心里。久久不能忘却。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研究生进了机关之后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是多方面的,人生观,金钱观,权力观,社会观。我不知道可不可称这种变化为发展或者蜕变,只是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必须的,因为沧浪之水的作用,因为,社会。
故事的开头有出自屈原《渔父》的一句话:“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一句话概括了全书,可谓画龙点睛之笔。当沧浪之水清的时候可以在里面清洗自己的帽子,当水浊的时候可以在里面洗自己的脚。同样的水,不一样的行为方式,头与脚,一个高贵一个低贱,可是都可以在沧浪之水里自由发挥。
由此我联想到了自己,当我是高三学生的时候,素质教育鼓吹的相当激烈,我们山东的高校却依然我行我素,那时的我每天要上13节课,每天在三重门之间行走,一次次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我当时就相当的不满,一如文中的池大为,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这样的唯应试教育马首是瞻(虽然现在看起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我想到了往上反映,在《沧浪之水》中,当池大为知道了自己的机关为了政绩瞒报一个县的血吸虫病百分点的时候,池大为想到的是匿名的举报,而我想到的是舆论的力量,当时的《焦点访谈》开始崭露头角,于是我就给这个栏目打了一个电话,当时的电话中我反映的什么内容我已经忘记了,大约说了半小时吧,当时的接线员说一定给反映一下,结果当然没有了后续。在此比较一下,池大为的匿名信毕竟没有寄出,我还是往前进一步的。
没有等到任何消息的我开始自暴自弃,我当时天真的以为这样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抵抗应试,应试的gao-kao,应试的教学,应试的知识。哈哈,当时的我真的天真的可怜。当池大为被调到中医协会的时候,处境同样的不容乐观,当他的儿子要生,他的妻子就要临产了,可是他却被堵在了医院的外面,原因很简单,他没有钱,也没有什么领导打过招呼;当他们一家三口在那样小的地方蜗居的时候,他为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房子而低声下气,用尽各种祈求的语气,结果还是被拒绝,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是领导;当他的儿子可以去上幼儿园了,他却不可以为儿子选择好一点的学校,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没有关系。我与池大为是那样的相似,而伤害我们的,是什么?是沧浪之水,是社会,是现实!
现实,是如此的现实,让我们不能不去面对以及适应。我们都曾经有那样不屈服的性格,不为了五斗米折腰,不为了现实低下我们那高贵的不可一世的头。我们以为我们是高贵的,可是总要跟我们争个高下,在交锋中我们毫无悬念的头破血流。
进入大学的我,总是想着做一些什么,在网上有这样的一家网站,叫做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我在里面泡了一个月之后深深的被触动了,我为不能够帮助他们而难受,他们是那样的缺少;钱、关心、知识,我决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于是我在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捐助活动,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努力,去实践天下大同的谎言。结果没想到同学们相当的踊跃,只一天的功夫就捐助了近2000公斤的衣服以及学习用品(为了保证我们这次活动的公益性以及得到同学们的信任我们没有接受捐款),可是在兴奋之余我们就犯愁了,这么多的衣服要运到西部,光运费就要2000元至少!在多方求助未果之后,我找到了学校,学校跟我签订了一个转让协议,学校对我的解释是衣服的处理权如果给学校会更好的处理,于是我就签了,并充满希冀以及感激。在半年之后,当我向学校问询那些衣服的下落时,他们说已经给你捐了,捐给了我们的郊区,我当时的感觉是没有感觉,被谎言欺骗了无数次我不能再天真了,我的所有努力居然促成了学校的形象工程!与此同时,在经过众多打击之后的池大为也在进行着思考权衡,他在想究竟自己高傲的言论以及行为给自己带来了什么,自己拥有多么高贵的品质啊,不阿谀奉承,刚正不屈,敢怒敢言……可是自己几乎什么都没有,没有好的房子,没有权力,没有人们的尊重,没有足够的钱!而且自己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固执要让自己的家人跟着自己受苦受累呢?
这就是沧浪之水,它夹杂着众人的口水向你袭来,让你不能不服,纵然口服心不服。只要行动上服就可以。
需要改变,这是池大为深深的意识到的。改变,从自我做起,改变自己,纵然沧浪之水深不可测,也要闭眼前行;纵然沧浪之水浑浊不堪,也要放游其中;纵然沧浪之水口不堪言,也要强忍着泪水吞下。这就是现实啊,让我们在其中不可放浪形骸,不可大哭大笑,不可颐指气使,只可唯唯诺诺,毕恭毕敬!
虽然这是一部官场小说,我却不愿意将它简单的看,我从中看到了我的影子,看到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是被强迫的,却是必须的。人无常规,水无常形,然水可以制人,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其中的糟粕与精华构成了现在的中国化的现实,这现实就是沧浪之水,这就是我们不得不喝的沧浪之水啊!其中的苦涩,其中的辛酸,相信所有喝过它的人都知道,可是在喝完之后,所有的人都会来一句:“真好喝啊!”。呵,这就是沧浪之水的威力所在。
最后的池大为是风光的,权力有了,房子有了,票子有了,职称有了,甚至女人也有了,到了呼风唤雨的地步,这时候的他以为自己可以大张旗鼓的实行自己的新政了,可是他的改革还是夭折了,难道仅仅是众人的反对吗?不是因为他要变革的是沧浪之水,这是曾经他喝过然后让自己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的沧浪之水啊,他身在其中,所以他不能反抗。
沧浪之水,只要喝过,就一定要说,逢人就说:“这水真是极品啊!”。
附:《沧浪之水》内容概要
父亲在“我”出生那年因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被划为右派,因此他还被赶出了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一个小山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我”考取北京中医学院那年,他看了“我”的录取通知书,吼了一声“苍天有眼”就一头栽在地上。1985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到省里,在卫生厅办公室工作。此后“我”就开始了与同事丁小槐斗心眼的“生涯”,但是每次都是“我”吃亏。厅里要整顿省内的中药市场。“我”和丁小槐去吴山地区调查,那里假药泛滥,可那是马厅长的家乡。回来后“我”把情况向药政处做了汇报,可丁小槐却对处长说材料不准确。“我”把事情告诉了厅里的老办事员晏之鹤时,他却劝“我”学聪明点。
厅里花三十万买了一部进口轿车。在一次支部民主生活会上,“我”把购买小车的细账算了,但是没提到任何人。等马厅长离开会场后大家都批评“我”,连平时关系最好的小莫都说“我”的不是。不久以后“我”就被调离省厅办公室,到中医学会去了。女朋友知道这个消息,也断然与“我”分手。
在中医学会一呆就是四五年,在这期间,“我”同市五院的护士董柳结婚、生子,完成了人生的一个必要程序。这时,丁小槐已经提了办公室副主任,搬出筒子楼住套间去了。
儿子三岁该上幼儿园了,本想让他进省政府幼儿园。“我”想尽了办法进不去,可丁小槐的儿子进去了。最后还是董柳的妹夫想了办法,儿子才进去了。“我”叹息自己无能。
按卫生部的统一部署,省卫生厅里抽人去湖区搞血吸虫调查,“我”也去了。在马厅长的授意下,调查组在选址抽样方面均做了精心安排,结论是发病率略有下降。“我”知道数据不可靠,但因位卑言轻无法说出口。回到家里后,“我”写了真实情况想匿名寄到北京去,却被董柳阻止。
这一切都让“我”感到绝望,急得心里发痛。
后来,马厅长的孙女到省人民医院输液,几个护士都因太紧张走了针。马厅长夫人听说董柳技术好,就连夜派车接来,一针就打中了。厅长夫人留她在病房陪了几天后,主动提出把她调到省人民医院。多年的愿望一下子实现,董柳哭了。
中医研究院原院长舒少华准备揭发马厅长,已经有五十多个人签名,他希望“我”签名,“我”把事情跟晏之鹤说了。晏之鹤建议“我”当晚向马厅长汇报,“我”经过痛苦的选择后去了马厅长家,把事情说了。马厅长布置“我”去做几件事,“我”连夜就做了。第二天舒少华的阵线就崩溃了,签名的人纷纷找到马厅长表示忏悔。马厅长安排“我”报副高职称,又参加博士考试,都通过了。年底厅里下了文,调“我”到医政处当副处长,房子也搬套间了。
一年间,老婆调动了,房子有了,职称有了,位子有了,工资涨了,博士读了,说话也管用了,真像做梦一样。后来,由马厅长提名,“我”被任命为副厅长,分管中医研究院。
终于有一天马厅长对“我”说他想推荐“我”做厅长。时机成熟后,“我”建议让马厅长离任后出国考察,顺便看看在洛杉矶读博士的儿子。其实是为了摆脱他的“垂帘听政”。
在父亲坟前,“我”苦苦思索为何原本的意念、理想,都在不知不觉间随波逐流走上了另一路。da-an是那里有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我”就是因此放弃了准则信念,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
终于,“我”跪倒在父亲坟前,把他遗留下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付之一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