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楼主: 胡若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独立导演们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3 | 只看该作者
赵燕国彰
2001:《辨性》〈纪录片〉
2001:《重心》〈纪录片〉
2001:《恰同学少年》瑞典第13届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最佳观赏电影奖”
  赵燕国彰,1966年生于河北。199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同年赴新加坡深造。1993年回国任中影联合摄制艺术中心编导。1998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定居并创立“a ART 5”影视工作室。2002年签约北京金英马影视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恰同学少年》是一部关于青年人生存状态的电影,通过四位年轻人对于事业的执着追求,来诠释本片对于友情、爱情、理解与接受的独特思考与感受,以演员生活为载体,在叙述演员渴望扮演自己心目中的理想角色这样一个看似平常故事的同时,用相对理念的创作手法延伸出故事背后所负载的社会命题——在社会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何种性别,在生命历程中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角色错位,即本身所从事的与心中所向往的不能同步这样一个现实。而人正是在这样一种错位当中走完了生命的整个历程。
  这部原名叫《没事找事》的电影可谓历经磨难,从1997年策划剧本到2002年7月通过终审得以面世,其间数次由于资金问题面临流产。有人说这是一部非常规主流电影,有人说它是前卫电影,可是导演兼主演赵燕国彰却说,只是想抱着一个平和的心态讲述一些能够给人触动的故事,没有刻意追求另类或前卫。本片有着轻松而又略带伤感的艺术基调,关注平静表象下的生命力及汹涌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3 | 只看该作者
何建军
1991:《自画像》(纪录片)
1993:《悬念》又名《世纪末的对话》)
1994:《邮差》荷兰鹿特丹电影节金虎奖
1997:《风景》
2000:《蝴蝶的微笑》
2003:《蔓延》
2003:《奖金》
  何建军(又名何一),1960年生,北京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进修班。
  何建军是1982年开始接触电影的。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家待业,临时性的在报社干过、做过建筑工人。何建军先后做过《黄土地》、《大阅兵》、《孩子王》、《蓝风筝》等多部影片的副导演。
  黑白影调对比鲜明的画面、总是若有所失的年轻美丽的女精神病患者、莫名其妙的梦境,构图上的鲜明的表现主义特色等等,从中不难见出欧洲现代主义艺术电影的踪迹。(我们会联想到诸如《红色沙漠》、《奇遇》、《去年在马里安巴德》等影片)。——《悬念》
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将两个一面之缘的人紧紧连在了一起。摄影爱好者康平(葛优饰)过去曾给女模特梦醒拍过照片,他把给她拍的一组照片命名为《蝴蝶的微笑》。当康平看到梦醒开车撞人逃走时,并没有立即报案,而是将受害者送进医院抢救。他不想破坏梦醒在他心目中的印象。于是他便用各种办法去暗示、提醒她,在这个过程里,两人彼此间又有了新的了解。最后,在康平的影响下,梦醒终于醒悟,良心发现。她脱下了美丽的时装,换上了囚服。——《蝴蝶的微笑》
  通过极为风格化的影像语言深入到了一个“偷窥者”的内心世界:敏感、焦虑、自闭而又渴求与他人沟通。导演通过对其个人隐秘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而成为人的深层精神世界的发现者。——《邮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3 | 只看该作者
王光利
1992:《我毕业了》(纪录片)
1997:《处女作》
2000:《横竖横》
2000:《祭天大典》(纪录片)
  王光利,1966年生于四川眉山。1989年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同年,分配至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任教。1992年离开政治学院在北京有线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意大利国家二台等多家媒体任职。1997年创办东方东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王光利和几个朋友扛着摄像机,在几所高校中拍下了40盒录像带(1000多分钟),最后剪出60分钟的纪录短片。这个记录下青春的最后光华的片子,展示了那一代年经人对于生活、爱情、政治、性的种种观念。它是一部地下电影,没有公映过,但是在欧美的电视台与电影节倒争相播放,法国卢浮宫将此片拷贝收为馆藏。——《我毕业了》
  《横竖横》是一个关于下岗工人的影片。真实的人,真实故事。这是个很特别的片子,主要演员是自己演自己的,于是这个剧情长片带有些纪录片的面目。故事说的是几个下岗工人一起开了个公司,买彩票中了40万。其中“事业”的起伏,人事的变化。虽然是一个有戏剧性的故事,倒是说得很家常。《横竖横》让王光利从“地下”浮出了水面,这部影片与上海电影制片厂合拍,上影厂出了50万,王光利又去找了30万,于是以80万成本摄制完毕。片子通过了国家电影局的审查,也拿了鹿特丹国际电影节的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3 | 只看该作者
孟京辉
2002:《像鸡毛一样飞》
  孟京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央实验话剧院导演。
  孟京辉是先锋话剧的代表人物,《等待戈多》、《我爱×××》《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恋爱中的犀牛》等经典话剧以其独特的先锋元素、尖锐的反讽和黑色幽默完美组合在艺术、商业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果我们把这些话剧当电影来看(看话剧的光盘版),就会发现比拉斯·冯·提尔的《狗镇》好看的多。2002年孟京辉执导了他的第一部电影.
  在北京首都机场附近的小镇上,黑鸡养殖场场长,一位曾经的诗人陈小阳一心想把北京人餐桌上的白鸡蛋都变成他的营养黑鸡蛋。某日,他迎来了自己远道而来的好友,一位失败的诗人欧阳云飞,小镇的宁静被这位不速之客彻底打破了。而对于逃离城市寻找新的理想的云飞来讲,这个小镇充满了神秘而怪诞的色彩,而接下来他遇到的一连串倒楣事更显得荒唐离奇。有着怪癖的孤独女孩方芳走进了云飞的生活。患有色盲症的方芳的理想就是离开这个对她来说是黑白的小镇。她爱上了云飞,但是爱情却不能让云飞振作起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云飞买到一张盗版光盘,这是一张具有神奇魔力的光盘,在它的帮助下,云飞终于梦想成真摘掉了没落诗人的帽子,一夜成名了。然而,一系列更为奇怪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永远兴高采烈的陈小阳忽然失踪了;黑鸡得了怪病;云飞对扮演一个诗人感到了厌倦,他把光盘丢到了鸡屎中,赶走了他真心喜欢的方芳,独自留在已经废弃的养鸡场。夜里,他梦见了鸵鸟,光盘和鸡屎。鸡屎被施到了田里,田里长出一棵大树,树上结满了真正的好诗,他和方芳拿着篮子快乐地在树下摘诗…… ——《像鸡毛一样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4 | 只看该作者
刘冰鉴
1995:《砚床》
1999:《男男女女》第52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影评大奖
2002:《哭泣的女人》
2004:《春花秋月何时了》
  《男男女女》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阿清的老公对小波霸王硬上弓,后者一于反抗到底(虽则他是个同性恋)。阿清为了一个女的与老公离婚,也说离便离,行事比任何男人都要干净俐落……影片平实低调的风格最能表明创作者的意图:第六代导演刘冰鉴不要拍一部用异国情调来粉饰自己、一味猎奇却又一味咬文嚼字来掩饰谄媚目的的电影。没有太大起伏的剧情背后,其实是想说明:在这个充满着压抑(与压制)的环境里,同性恋,不论是自觉抑或不自觉,正随时随地在发生着,不值得惊讶,也没有必要大书特书。不过,有一点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它是一种权利,一种与生俱来的权利,要来的话,它会自然来,但却绝不能硬来。超低成本个人独立制作影片,探讨的主题是作家崔子恩一直关注和乐意谈论的,是对女/男同性恋开放而平和的态度。影片对中国公厕文化饶有趣味的一次"展示"。影片自1999年8月以来频频亮相于瑞士、法国、英国、瑞典、加拿大、韩国、奥地利的重要电影节,所到的展映活动中无不受人瞩目。——《男男女女》
  《哭泣的女人》说在北京打工的贵州女子王桂香,丈夫因赌博而动手打瞎了别人的眼睛,结果被抓了去坐牢。而王则被迫回到了家乡小镇,丈夫的离开,让这个脆弱的女人感到辛苦:除了要挣钱养家还有一个三岁的小孩要带。王桂香心里盘算着攒钱去把丈夫赎出来,但这对不懂任何手艺的她来说也不是件容易事。她过去的情人现在是镇上做殡葬买卖的老板,他就叫王桂香去做哭丧婆。王桂香哭死人的名气越来越大 。就这样,请她的人多了,钱也挣的多了,她开始过上原来的衣食无忧的日子,还能时常给千里之外监狱里的丈夫寄去些补品。王桂香将足够的钱交给了监狱长,在家安心的等着丈夫回来的时候,结果噩耗传来,丈夫因为越狱,半路拒捕,被公安击毙。消息传到镇上,人们都在想这回王桂香可得大哭一场了,谁知她只是发呆,无声无息。但是第二天,在一个老板的葬礼上,她哭的死去活来,挣了不少红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4 | 只看该作者
施润玖
1992:《陕北》(纪录片)
1993:《东北》(纪录片)
1994:《上海》(纪录片)
1996:《家》(纪录片)
1997:《中国火演唱会》(音乐纪录片)
1998:《美丽新世界》
2000:《走到底》
2002:《安定医院》(纪录片)
  施润玖,199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施润玖早期拍过张楚、何勇、眼镜蛇鲍家街43号、许巍等摇滚音乐电视,
  《走到底》是讲一个跑长途的司机在路上遇到一个姑娘,他把姑娘送到目的地。到了之后遇到一起抢劫案,劫犯抢了一个人的包,还把那人的车劫走了。后来这个司机发现姑娘要等的人就是劫犯,但女孩不知情,全是劫犯一人策划的。司机是姜武演的,女孩是莫文蔚演的,后来,警察和姜武一起去追劫犯。追上后劫犯挟持女孩,让姜武与女孩承认被劫,姜武无奈答应。劫犯逃掉了,在公安局里,姜武道出了一切……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公路类型片”的影响痕迹,但还是不无影像上的刻意追求,叙述也不是平庸的流畅,属于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的杂糅。——《走到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5 | 只看该作者
金琛
1999:《网络时代的爱情》
2000:《菊花茶》
2003:《三重门》(电视连续剧)
2004:《复活》(电视连续剧)
  金琛,1969年生于浙江杭州。1996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影片由三个相互独立又在剧情上相对关联的小故事构成:艺术学校女生毛毛坠入情网,与此同时,外校的理科生阿滨却一直暗恋着毛毛。毕业后,毛毛与同校的男友鹿林成了家并共同筹拍一部实验话剧,但困难重重。失去信心的毛毛远赴加州大学求学,鹿林则通过一位独居富孀拉到了赞助。一对有情人分道扬镳。数年后,感情失意的阿滨在网上结识了一个叫露西娅的中国女留学生,两人交流日益增进。在北京机场相见时,阿滨发现露西娅正是当年爱恋的毛毛。当两人重拾情缘时,毛毛已嫁作人妇且身怀有孕的实情再一次粉碎了阿滨的梦想。——《网络时代的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5 | 只看该作者
张扬
1997:《爱情麻辣烫》
1999:《洗澡》
2001:《昨天》
2002:《太阳花》(数码短片)
2004:《向日葵》
  张扬,1965年出生。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
  《爱情麻辣烫》展现了当代城市人的爱情生活画卷。它以五个小故事组成整个影片内容的独特结构方式,包容和演绎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们的情感经历,全片由一对即将成家、激动而喜悦的年轻人准备结婚的过程中发生的几件琐碎小事来贯穿。片中的五个故事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新鲜活力,观众可以从中体会到少年人朦胧的初恋滋味;感受到青年人轰轰烈烈的热恋;年轻夫妇婚后生活的平凡、平淡与幻想世界的差距;人到中年再次面对爱情考验时所上演的离婚大战;以及步入人生黄昏的老年人沐浴夕阳之恋的美好。影片在一个完整的故事当中嵌入了不完整的人生情感,以独特的结构、全方位的视角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五个情感的片段《声音》、《照片》、《玩具》、《十三香》、《麻将》各自独立,由《结婚》的线索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而丰富多彩的人生。该片获得1998年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奖。
  《洗澡》叙述的是一个父与子的故事,在这个充满了自觉的表意冲动和象征冲动的故事中,朱旭扮演的充满古典意味的父亲似乎是传统人情、亲情的化身,他所从事的“洗澡”则为人们提供了吐纳众生的暖气融融的大家园,而常常出现在时尚广告中的濮存昕扮演的长子则是离家出走、下海经商的现代生活方式的符号指代。故事中儿子的冷漠与父亲的慈祥、画面中儿子孤单的影像造型与父亲饱满的构图设计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儿子对父亲“洗澡”的拒绝既是对父亲的背叛也是对传统的背叛。“水”在影片中是古老人伦传统明确的表意符号,它是人们渴望的甘露,在影片中明示的“上善若水”的导向中,我们甚至看到了导演整合第五代的勃勃野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6 | 只看该作者
李继贤
2001:《王首先的夏天》
  李继贤,1962年出生于辽宁。1989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美术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至今。
  在西北灿烂的晴空下、闭塞山村中12岁少年王首先,因一个摄制组的到来而生活被彻底打乱,他不但迷上了拍电影,寸步不离跟着剧组,并由此激发了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这是一部表现中国边远地区农村孩子生活的艺术片。影片用朴实自然的电影艺术手法讲述了一个农村男孩的一段追梦之旅,并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论坛放映片。——《王首先的夏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13:46 | 只看该作者
阿年
1994:《感光时代》
1995:《中国月亮》
1997:《冬日爱情》
2000:《呼我》
2003:《黑水》(电视剧)
  阿年,1965年生于浙江。1983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编导专业,
1987年分至浙江电影制片厂。1992年回至北京,开始独立制片人生涯。
  《感光时代》中就叙述了一个在物欲现实中意味深长的成长故事,他叙述了一个与商品社会格格不入的艺术青年在“父亲/精神”和“母亲/物质”之间艰难的拒绝与认同的"俄狄浦斯"式的徘徊和忧虑。
  《冬日爱情》体现的是生于1960年代的年轻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文化大革命这个中国历史上极其特别、极其尴尬的年代,青春期经历改革开放,成熟期又面临商品大潮,整体上他们是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一代人,他们在大峡谷中穿行,这种穿行赋予我们前所未有的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勇气和力量。电影局认为原片名《城市爱情1997》语义含糊,建议改为《冬日爱情》。此后,影片又经过了近一年的修改和等待。对文革的反映,是电影局要求修改的主要部分之一;片中女主人公刘嘉英与大款的关系是眼下令人嗤之以鼻的“包二奶”现象;而刘嘉英与男主角马洪又是一种同居关系。电影局认为这两种现象会给青少年造成误导,最后,经过修改的影片将同居关系淡化成了婚姻关系。影片一改再改,迟迟未获通过,然后是导演私自制作电影拷贝,在未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情况下,参加了第45届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因此受到了电影局的处罚,责令其收回拷贝,并暂停阿年导演资格,1999年因“青年电影工程”恢复拍片资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