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在一个城市的商业街上,一曲《梁祝》轻柔地响起,我惊异地发现,街上的行人都不由自主地放缓的脚步,正在谈笑着的青年男女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这是音乐的力量!这是情感的力量!
在诸多表达情感的方式中,文字有着独到的优势。它能通过思想,细致地描绘我们的情感,叙述情感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叙述情感大内容,以此来感动人们。然而,尽管它的叙述不可谓不细,它的描述不可谓不详,却常常使我们感到迷茫;又由于文化差异以及生活阅历的不同,人们对情感的体验也就不尽一致。为什么呢?因为它不能直接地情感的强度,或是只能用形象或比拟来表达一个大概。文字的局限性在情感的表达中有着先天的缺陷。
情感无时无刻不在游走于我们的生活,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感,实在是太必要了。这一任务历史地由音乐来完成。音乐既能表达情感的内容,又能表达情感的强度;它是具体化的,形象化的,可触摸的,可以感觉到我们心灵的实质。
李斯特在《体味音乐与情感》中认为“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在这里感情已不再是起源、起因、动力或起指导和鼓舞作用的基本原则,而是不通过任何媒介的坦率无间的、极完整的倾诉!”试想一下,在音乐骤然响起时,有谁的情感不受到震撼呢?奔放激越的音乐会引发起人们昂扬奋发的情感,舒缓轻柔的音乐会引发起人们朦胧暧昧的情感。在这种种不同的音乐氛围中,人们的情感随着音乐而起伏、而升华、而延伸,凝结成深沉恒久的心灵感悟。毋庸讳言,男女情爱是情感中最重的砝码,音乐也倾注了足够的热情。
贝多芬是英雄,同时也富于儿女的柔情,故其生涯中充满了缠绵委婉的爱情故事。著名的《月光曲》,便是为所恋的女人而作。
《月光曲》奏鸣曲和《暴风雨》奏鸣曲刚写好,乐谱就到了约瑟芬的手中。这两首抒情杰作,令这位匈牙利美人为之倾倒。
当然,情感的多样性决定了爱情结局的多样性。爱情不都是遍插着玫瑰花的红地毯,但是,却同样也可以为音乐名曲催生。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以动人的旋律表达了悲怆的恋情,成为乐坛佳话。
当时,一个意大利的歌剧团到莫斯科演出,剧团中的女高音歌唱家黛丽茜•阿朵,引发了柴科夫斯基的恋情。一天晚上散步后,柴科夫斯基在夜宴上遇见了她,她邀请柴科夫斯基前往作客。柴科夫斯基虽然爱上了她,却又没有勇气去叩访,只好让苦痛啃噬着自己的心。俄国大音乐家鲁宾什坦知道了他的心事,就强拉柴科夫斯基去拜访阿朵。后来,两人订了婚。可是有一天,阿朵突然和歌剧院的一个男歌唱家结了婚。
这对柴科夫斯基无疑是沉重的一击,他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正在失恋的时候,柴科夫斯基开始谱写《罗密欧与朱丽叶序曲》。他废寝忘食地写着,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恋情倾注在五线谱上,似乎不是在为莎士比亚的名剧作序曲,而是给自己的悲剧写序曲。正是这首序曲,是柴科夫斯基的名字响遍了欧洲。失恋出名曲,情感的作用就是这么奇妙!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音乐为我们的情感世界增添了多少瑰丽的色彩呀!惬意的时候我们听音乐助兴,抑郁的时候我们听音乐释怀。音乐就像是我们情感的花园,情感就像是产床。我们的情感世界因音乐的存在而丰富多彩,音乐的殿堂因情感的波澜而跌宕起伏。
又是一个华灯齐放的夜晚,我端坐在电脑前,想要写点什么,可不知为什么,心绪有点烦乱,迟迟动不了笔。先听听音乐吧,往常,每当我有些心烦意乱的时候,总是要先放一段音乐。随着录音机磁带转动的沙沙声,雄浑的《长江之歌》在室内回响。和着乐曲的节奏,我看见了高山,白雪皑皑;我看见了长江,奔流入海……
只有音乐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能使我们从理性及其支配下的表现手段中解脱出来,情感借着腾空直上的音浪把我们带到超出尘世之外的净土,在那里,情感借着万古常青的艺术之翼把我们带进只有它可以进入的美妙境界。在这里,我们尽情地畅饮着极乐的清泉,思绪随着乐曲恣意地飞扬。于是,我们穿过喧嚣的城市的街巷,走进鸟语花香的憩园,尽情地体味幸福心灵所期盼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宁静,从汹涌沸腾的情欲之中挣脱出来,聆听天籁绝响,感受苍茫浩渺,使我们发自内心地赞同李斯特的定论:惟有音乐才配做天上的艺术!
听一听音乐吧,这与情感结合的曼妙和弦,你会获得美妙无比的心灵陶醉。[wmv]http://www.artsruc.com/music/M952.mp3[/wm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