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年前,7.7卢沟桥事变爆发,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阶段。
1935年华北事变后,日本大力进行以征服中国和称霸亚洲为主要目标的扩军备战,加速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步伐。1936年,日本大幅度地扩充中国驻屯军,兵力由1771人增至5774人,分别配置于天津、塘沽、唐山、滦县、山海关、秦皇岛等地。6月3日,日本在新的《帝国军队的用兵纲领》中提出“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谋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其初期的目标是,占领华北要地和上海附近。8月,日军参谋部制订《1937年度的对华作战计划》,决定在对华北作战时,除过去的两个集团军(5个师)外,根据情况再增加3个师,必要时还可能在华北5省进行作战。日本还频繁地派出将校幕僚前往中国华北、华中和东北地区进行战略性的现地侦察。9月18日,日军在丰台地区进行军事演习,与中国驻军发生冲突。日军以此为借口,包围了中国军队的兵营,逼迫中国驻军撤出丰台。
次日,日军侵占丰台。从10月起,日军以北平为目标,不断在丰台、卢沟桥一带及北宁铁路沿线进行挑衅性实战演习。卢沟桥在北平西南10余公里,横跨永定河,是北平西南的门户。当时北宁路沿线,东起山海关、西至丰台,均为日军所控制。1937年7月7日下午,驻丰台日军河边正三旅团第一联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由中队长清水节郎率领到达卢沟桥以北龙王庙附近。当晚,日军在龙王庙、大瓦窑一带实施演习。10时许,宛平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旅突然听到城东北方向响起枪声,便严密注意日军的动态。夜12时许,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给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打电话,诡称:有日军陆军一中队,夜间在卢沟桥演习,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之军队发枪数响,致演习部队一时呈混乱现象,失落士兵1名,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
二十九军军部拒绝了日军的无理要求,并答复说:卢沟桥是中国领土,日本军队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该地演习,已违背国际公法,妨害我国主权,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负责,日方更不得进城检查,致起误会。7月8日晨2时许,日军由丰台增派的部队在第三大队队长一木清直率领下与清水节郎所部会合,按计划占领了宛平东北的沙岗。冀察当局为防止事态扩大,同意双方派员前往卢沟桥调查。中方委派宛平县长王冷斋、冀察政务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专员林耕宇、冀察绥靖公署交通处副处长周永业与冀察绥靖公署日本顾问樱井德太郎、日军辅佐官寺平忠辅和秘书斋藤进行谈判。晨5时许,双方尚在交涉中,日军即下令向卢沟桥一带的中国军队发动攻击,并炮轰宛平县城。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第一一○旅奋起抵抗,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他们表示“愿与卢沟桥共存亡”,“日军要求我军撤出卢沟桥,则有死而已,卢沟桥可为吾人之坟墓”。吉星文团连续击退日军3次进攻。日军第三大队直扑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守卫桥头阵地的二十九军只有两个排。他们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同日军展开拼杀,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日军也在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尸体。7月8日夜12时许,吉星文团突击队的青年战士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将日军1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军心为之大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