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不觉来到上海工作已经有2个年头,其实对于这座城市我并不算是陌生的。每年学校和家之间的往返必定都要经过这座城市,每次都会停下脚步逗留的地方。
记得自己是在06年的3月来到这里,当时跑了很多个面试,最后选择是在一个刚起步的网络电话公司做业务。前期被保险公司叫着去过面试培训,并通过了考核。也去过一个培训机构参加了就职前为期1周的培训,最终都没有选择留下。当时刚开始做还是觉得比较新鲜,当拿到第一个的工资时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后来要回学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离开了这个公司。
最终离开了生活4年的舟山,真正结束了自己的学生生涯。开始重新找工作的阶段,当时感觉自己当了很多的面霸,每周都有不少的面试,最后来到了麦考林,从事的还是销售,虽然最终我只在这里做完了3个月,最后选择离开,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这3个月对于我今后的职业生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3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而789又正是上海最炎热的季节,不断的挑战自己,选择不同的陌生拜访对象,发现原来自己还是挺会说话的。
由于实在是不能接受业务的挑战,也或许是自己惰性太大,最后还是走了。可是谁知道,自己的下家没有真正的选择好,我是10月离开的麦考林,当时找了一家做防火门的公司,做起了文职,可是还没等到过年公司宣布了停业,当时听到这话,自己真的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干脆提前回到成都。
在近1个半月的时间里,自己调整了很多。这时候的求职已经没有这么盲目了,从成都回到上海,第一场招聘会就投了3份简历,而这3份全部击中。当时对诺亚舟并没有特别的在意,直到周三才接到面试通知(简历周六投放),不过当天下午就得到了上岗的通知。其实在诺亚舟自己也是从小小的售后文员做起,直到去年年底才等到培训师的就业机会,直到现在。
回头看看自己走的这2年,并不是十分的顺利。在这里写出自己的上海生活,其实也只是想告诉大家,上海这座大城市,在有基于的同时也存在了很大的挑战。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放好自己的心态,或许我们会走很多的弯路,但是我觉得这些都是我们今后的财富,是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所以在当我们准备跨出校门迈向自己今后的美好生活时,我们要学着放开脚步,当认准了自己的方向,就一定要走下去。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学着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刚来上海半年的时间除了同事就没有其他的朋友,每周周末休息几乎天天都是在家,现在的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好友圈,也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
现在的我,或许i谈不上已经适应了上海的生活,但是我觉得我现在已经不排斥了,而且也在这里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我的生活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