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11岁开始读聊斋,四本的白话本,聊斋开启了我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认识。聊斋其实是一种民间文学,蒲松龄不过是收集整理者而已,从当时把持着话语权的儒生们的角度而言,聊斋那些怪力乱神的内容完全属于“子不语”的范围,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是,到今天,聊斋故事依然被人们阅读着,而那个时代的“经典”们又有多少人在读?我不是说那些经典没有价值,相反,经典有经典永恒的价值,但同时,民间文学的价值也是永恒的。今天的网络文学,是可以定义为民间文学的,古时候创作聊斋故事的民间创作者们不过是在饭余茶后讲一个个故事而已,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获得报酬,或者博个功名之类的。而现在网上的作者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民间文学的生命力是巨大的,不同的是,古时的作者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而现在,网络却可以使作品和作者迅速地传播,可以说,网络是民间文学的催化剂。
什么是恐怖?恐怖其实并不来自于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耳朵所能听到的,恐怖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的心灵。每个人的心中都压抑着恐惧感,比如怕黑,怕各种怪异的声音,这源于人类的本能。第一,因为这个世界是无穷的,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完全地了解世界,总有一些我们所还未探索到的未知领域,甚至这个领域就在我们身边。我指的不是超自然现象,我是不相信超自然现象的,也没有宣扬超自然的意思,我指的是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一切领域,都有一些内容有待于人类的发掘。而人类可以不断地发掘,却永远都无法完全解决,因为世界是无限的。第二,我们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没有意外的前提下,今天的我们是有可能掌握的,但是,世界上的意外无处不在,相对于此,人类又是渺小的。泰坦尼克号的乘客们的生命系于船的设计,系于船长的指挥,系于一块巨大的冰山,最后是系于别人的救援,没有一样是系于乘客们自身的。这与超自然无关,因为人类面对自然,甚至面对自己的同类,依然是脆弱的。基于以上两点,我可以说,恐惧无处不在,恐惧无时不在,《病毒》所要做的,就是要发掘出你心灵深处最原始的那种恐惧,就像是发掘一座古墓中的骨骸,请原谅我这样的比喻,因为恐惧多数时候就是一具骨骸,当你内心的大门被某种力量打开时,这个骨骸就会得到复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