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近和一个同学而且是一个以前比较好的同学决裂了。原因很简单,他是狂热的法西斯主义分子,他在课上-而且无论什么课-即使和军事、种族毫不相关,他都会兜售他的二战德国式的激进主义观点,即使在座的同学们不赞成甚至反对,他都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他的思维基本上是和军事、战争相关。他说自己很有思想,对于这点我没有评论的权利和资格。但是,如果一个人每次看书只是浅尝辄止、只是不求甚解,只是断章取义,并未进行深入思考的话,我想,我对他的自我良好的定义表示怀疑。
思想者(语气助词,勿误),应有包容兼蓄之精神,指点江山之大气。应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判断力,应引古据今,有浩然之荡气。
而且在图书馆他递给我的一两百字的条子上发现好几个错别字之后,我发现,我的决定是正确的。古云,道不同,不相为谋。即使精神高尚,要达到个人理想和报国之志的统一,个人的修养和能力是不可少的。
我和他的割席只是观点不同而已,并未认为他的人格有违道德常理,相反,他的为人是在校同学中较为好的一个。
我还想仅以同学的身份,望他好好拜读下面先人之言,希望他有所收获。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昨天本来被他激得要到操场去单挑的,不知怎的,没有打成,我趴在操场的铁边栏上,面对着温暖的春天的阳光,阳光很明媚,空气是那么地清新,散发着花草的香味,鼻子一酸,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为失去一个曾经那么好的,一直把他当兄弟的朋友.他也在哭,我知道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应该坚强,不应有泪,但那只是未到伤心处。就让眼泪冲刷掉我们过去3年的情谊吧,让一切随风飘散。我发现,他也在哭,我们谈了很多,我发现其实我们彼此都有很多缺点,大家从来都没真正地在意过他,所以他很沮丧和抑郁。我想他心里的的阴云如果不是这次我永远不会发现。真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脆弱的一面,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要求来强求对方。最后我们拍了手掌,重新做回了朋友。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是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