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7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尸葬法与顾拜旦“心脏墓”之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30 1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北京奥运的圣火在希腊点燃了,第一个传递必经之地是顾拜旦的“心脏墓地”。

顾拜旦独特的——“心脏墓”,引起了东方人的好奇。顾拜旦,法国人,生于1863年元旦那天,其一生贡献在教育和社会竞技运动两个方面,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作为法国人的顾拜旦,其墓在瑞士也有,有希腊也有,这是为什么?深究起来,此与欧洲过去流行的一种特殊葬法有关。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顾拜旦的“心脏墓”


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因心脏病在瑞士的洛桑逝世了,享年74岁。他生前有一种愿望,希望将遗体安葬在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希望自己死后心脏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起“跳动”。后据其遗愿,有了现在的顾拜旦“心脏墓地”。

根据我在研究中所了解的情况,这种葬法,形象地说来是西方一度比较流行的一种“分尸葬”。这种葬法会形成多个墓地,墓地间的距离有的相隔千里,如顾拜旦的“心脏墓”,便在千里之外的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因为有多个墓地,方便了不同地区的人们的纪念。

“分尸葬”是模仿“圣体”处理方式的一种葬法,即将尸体进行分割,散落埋葬到教区的各个角落。其中,心脏是最贵重的一部分。因为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这种葬法自然就非一般人可享受到的,得有相当身份者才有此礼遇。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顾拜旦画像


“分尸葬”的主场地,一般是尸骨的埋葬地,葬礼也最为隆重。据说,第一个被分尸葬的法国国王是死于1087的威廉。尸体被葬在康城圣女修道院,心脏被葬在鲁昂大教堂,内脏被葬在夏鲁修道院。此后,被“分尸”的国王就多了。

1226年,法国国王路易八世在蒙庞西埃死去,他的内脏和心脏留在了奥弗涅,尸体被送到圣德尼。1285年,菲利普三世从阿拉贡“十字军东征”返回途中死在佩皮尼央,同他父亲圣·路易一样,也进行了分尸。令我们东方人不能理解的是,菲利普三世的“分尸”十分特别,被放在酒水中煮烂。待全部腐肉脱去后,将其骨头和心脏送到圣德尼,而肉体和内脏被留在纳博纳。

另一王子迪凯科兰死于1380年,被分葬在四个地方:肉体被葬在蒙弗朗,心脏在迪南,内脏在圣拉帕雷德山。对于一个非世袭王子来说,他的骨头还破例地被葬在圣德尼的棺墓中。

一般情况下,尸体多分成骨架、肉身、心脏等三到四个部分,形成三到四个墓地。但也有例外,在法国历史上,被分尸最多是的路易十四,一共被分了83块。而提出这一建议的竟是屠夫出身的制宪议会议员路易·勒。这些尸块被分别送到法国的83个省、区,用来熏当地的83棵自由树。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佛界珍宝——佛祖舍利子


“分尸葬”模仿了“圣体”的安放方式,而这与佛教徒将高僧的尸骨即舍利子,分配到各地供奉,是一个概念和信仰。实际上,分尸葬在人类历史上是一种早期的丧葬文明。这种文明即便后来持“死要全尸”主流观点的中国人群,也出现过。后来汉人中有“真身坟”,还有“衣冠冢”等不同坟墓,应该是“分尸葬”概念的一种遗留,或说变异。这里插一句,因为“真身坟”和“衣冠冢”现象的存在,给后世的考古和历史学界制造了麻烦,也给现在不少地方争夺“名人属地”,开发旅游经济留下了历史借口。

在南美的印地安人、澳洲土著中,甚至有过一种“分尸”却不葬的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将肉身与骨架分离,只保存骨架和头颅。而取得骨架的方式就是将整个尸体挂在树上,或是于房子外临时搭一种尸架,将尸体放在上面,让生性凶猛的鸟,将肉啄食掉。这让现代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恐怖。

相比印地安人这种处理尸体的方式,欧洲的“分尸葬”要文明多了。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加上宗教的色彩,这种葬法一直到目前也没有消失,许多名人、要人都乐于接受,顾拜旦的“心脏墓地”就是这么回事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