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德里的天空是阴沉的,压抑着悲伤和忧郁。曼纽拉和儿子艾斯德班安静地生活着,尽管单亲家庭的生活缺失了一部分温暖,但是那份祥和宁静中,透露的是母子之间深深的爱。然而一次意外把这份简单与温馨砸了个破洞,艾斯德班离开了这个世界。
曼纽拉在医院器官移植部门工作,尽管儿子的离去令她痛苦不堪,她还是同意捐献儿子的心脏。当曼纽拉签字时我不禁在想,上天永远会和我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可是这些玩笑所造成的后果我们谁也没有能力挽回。
虽然我们没有能力挽回过去,但却有能力改变未来。那段横跨在马德里与巴塞罗那之间的铁路隧道,隔断了两个空间里的不同生活。曼纽拉前往巴塞罗那,那个她曾经逃离的城市,去寻找艾斯德班的父亲。新生活开始,新故事展开,一个心碎的女人重新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
同性恋、变性妓女、吸毒、AIDS……暗调的边缘世界在影片中展开,却充溢着“爱”。
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曼纽拉与儿子艾斯德班的爱。生长在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都非常爱父母,艾斯德班也不例外,而且她对母亲的爱非常独特,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对母亲的关注,力图使母亲的角色在自己的笔下展现。还有艾斯德班对从未谋面的父亲的爱:我不在意他是谁,或者他曾对母亲做过什么,没有人!没有人能剥夺他是我父亲的这种感觉。
在露莎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种无私的爱。边缘人救济所,露莎为那些不认识却需要她的帮助的人们工作。作为一位修女,她对世人的爱是超越世俗的。对于陌生女人曼纽拉,露莎真诚地希望可以帮她找到一份工作,并为曼纽拉没找到工作而过意不去。对于让她怀孕并感染AIDS病毒,尔后失踪的罗拉,露莎始终没有表现出痛恨,而是坚定地表示要把孩子生下来。
同性恋者嫣迷与妮娜之间的感情也是让我感动的。嫣迷像对待情人与女儿一样深爱着妮娜,即使妮娜吸毒,她依然毫不掩饰自己的爱,给予妮娜无限的呵护。对于曼纽拉在她们之间的出现,妮娜也表现了她的不安与焦躁。我们可以看到她们之间的单纯的爱情。
影片中曼纽拉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身处低谷,有过犹豫,有过茫然,但是却坚强地面对着她所遭遇的一切。巴塞罗那的天空下,曼纽拉用爱与宽容拯救了自己,也拯救着身边所有的人。她从试图强奸阿悦的男人手中救下了阿悦,与阿悦情同姐妹、互述衷肠;她收留了怀上罗拉的孩子并感染AIDS病毒的露莎,像一个姐姐或母亲般给与关怀和照顾;艾斯德班为了追上嫣迷的车而遭遇意外,但她并不记恨嫣迷,还为嫣迷解决一系列麻烦;她原谅了曾经背弃自己的罗拉,最后还让罗拉得到了灵魂上的解脱。
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女性的高大和男性的卑劣。男人的社会角色几乎被忽略了,而女性形象被无限放大。男人没有给女人带来安定与幸福,相反却是女人痛苦的根源。曼纽拉一心以为可以得到幸福,却因罗拉的易装癖和病态心理而逃离。凤姐阿悦,虽然身为男性,却是以女性形象出现的,作为一个妓女,深受男人的伤害。善良的修女露莎因为遇上罗拉而走向了毁灭,感染AIDS病毒,并因难产而死。
演片中的女人几乎都是不幸的,阿尔莫多瓦向我们展示这么一个女人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对女人的关怀。在没有男人庇佑的条件下,女人们和谐相处,坚强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勇敢地自我成全。我不知道阿尔莫多瓦在影片中树立的女人的形象是否是他心目中期望的女人的完美形象,然而我体会到了在这里,女性形象的崇高。尽管很多的纯粹会被现实所异化,然而女性总该保持一份心灵上的圣洁,正是这份圣洁让曼纽拉的生命鲜活着。
小艾斯德班,罗拉与露莎的儿子,出生便携带AIDS病毒的孩子,曼纽拉将其视为己出,独力抚养。影片最后,小艾斯德班身上携带的AIDS病毒消失了,这不禁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余地。我们不知道他最终会长成什么样的人,然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新的希望。似乎曼纽拉、小艾斯德班,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获得了新生。
最后,请让我用影片的片尾字幕来结束这篇文章:献给所有演出的女演员,献给所有的女人,献给所有扮演女性的男人,献给给所有想成为妈妈的人,献给我的妈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