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载:
近段时间偶尔兴起,凑得四句,六句的,看似对仗押韵,但知道不能称为符合格律要求的诗,查了查,初步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古代诗歌按声律要求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则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七言者较多),唐人因而将这类诗歌称为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而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古风分五言古诗(五古)和七言古诗(七古),它与律诗(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是对立的。其与律诗的区别如下:
1、从句数来说,古风每首可以是八句,但不限于八句,而律诗必须为八句;
2、古风句式的平仄用的不是律句,即古风的平仄可不拘,而律诗的平仄有一定格式;
3、从用韵来说,古风不仅可以用平声韵,还可以用仄声韵,并且可以换韵;
4、律诗要求对仗,古风用不用对仗句是自由的。如果有的地方用了对仗句,也只是修辞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
此外,还有一种入律的古风。这种古风基本上用的是律句或一半用律句,而且符合律诗粘对的规则。如刘禹锡的《庭梅咏寄人》。
古风除五言和七言外,还有一种所谓杂言诗,又称长短句。杂言诗往往以七言为主,其中夹杂着三字句、五字句,有时候还有四字句,六字句以至十一字句。我喜欢的李白的诗很多就是古风,
比如“宣州谢佻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又如“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查平仄就有很多内容了,真的是很难啊。还是喜欢自由一点的风格,毕竟文以意胜,不能为了音韵的好听死板的选字,而首要让文字能充分表达意思。当然现代诗歌比起古风就更自由了,有的朗诵起来也很有韵律感或歌唱感。至于梨花诗,现在还真的很难理解。
想先多读读好的诗词,体会其中表情达意的美妙之处,然后若有情有景,再学着写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