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读书笔记之闲聊中国古代神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8-28 0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闲聊中国古代神话
    我们国家在人们的心目中常常用这么两组短语来形容: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前一个是概括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年代的久远,后一个则是描绘我们的中华版图或者讲我们的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而且人们往往会在“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后面再跟上这么一句感情色彩很丰富的话:“无奇不有!”甚至人们还会再跟一句:“难道不是吗?”而且还是反问。好一句“难道不是吗”的反问,我觉得这可能正是我们民族哺育是我们在骨子里就有了对自然界奇妙现象的伟大探究——我觉得我们这里真的是无奇不有!比如:神话!
    我先来阐释一下题意。首先我说明我是在闲聊,也就是对于中国古代神话这个主题的些许体会,那么言下的观点我是尽可能经过考证的,当然免不了自己的一些个人想法未经熟虑以至于贻笑大方;其次,我主要想谈谈关于咱们国家古代的神话,比如盘古开天,女娲炼石,伏羲八卦,以致后来三皇五帝等等。因为我们国家的先秦历史如果你一直往前推,过了周殷夏和大禹治水那就是没有历史文物考证的传说时代,有些学者干脆就称作神话时代。所以中国五千年上下的历史对于神话发展肯定是有密切联系的。那有人就可能有想法了,古代神话?那请问现在今天有没有神话呢?我说:有!但是神话的意义是今非昔比了!比方说,你小时候让妈妈在床头跟你讲的神话故事;比方说我们用神话来形容某个城市某个地区的现代化发展非常惊人;还比方说,某种意义上现在出现的不明飞行物UFO也被涵盖在神话这个范围了,因为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宙斯就是管理宇宙的,难道您就能否认抑或确认UFO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吗?这样一来聊得就太广泛了,也不大好表述清楚,故而我专门来谈谈中国古代的神话。
    神话研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一些著作中已有所体
现,秦汉时期的一些史学、经学著作的研究成就,表现出我国古代神话学的文化品格,
典型地体现出对经学、史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的依附。这种依附性沿袭了千百年,形成
我国古代神话学的重要传统。
    盘古开天的故事可以说人人皆知,《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很鲜明的提出过天人感应的思想,那么用这种中国古代传统的天人感应说来诠释这个神话故事会怎么样呢?盘古开天的故事大致是这么说的:“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万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圣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 丈, 盤古日長一丈。如此万八千歲,天數极高,地數极深,盤古极長。後乃有三皇”(《藝 文 類 聚》 卷 一 引 《三 五 歷 紀》)。也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啊,一开始是如同鸡蛋那么混沌为开的一小块儿的,这个类似于西方的宇宙大爆炸。盘古即在里面,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开裂,开始了开天辟地的运动。这和天人感应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细细分析,看这开天辟地后怎么了,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一点就很符合我们现在的科学:冷空气在下,热气在上,在家打空调那冷气会往下沉,所以你睡地板会越睡越凉;那么阳清为天,你看人家热气球就是用加热空气的原理使自己上升的。《周易》里头也说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寥寥数语已经将天人的玄机摆了出来。
    在往下“神於天,圣於地。”这六个字我认为是最能表现古代神话反映天人感应的思想的。为什么这么说,所谓“神于天”,就是指在个人生命上你永远不要失掉自己的一双翅膀,要有一片理想的天空,让你飞翔,你就是神话的主人。而“圣于地”就是指在社会规则下,每一个公民,要以身践道,为社会尽责,这种承担就是我在土地上的行动,这就是圣人。所以大家知道,一说孔子,都叫孔圣人。孔子其实就是神化了的神话。这又同中国千年来的儒家和道家联系在一起了,所以这种天人感应其实就体现在有道家作为天空,有儒家作为土地,所以我们天高地阔。其实每一个人的生命是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神于天、圣于地的境界。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像盘古一样,天地人三才共生共长。
    你看,一个盘古就能折射出我们本土哲学的神奇效果,可以反映出中国古代神话的科学性和历史性,其实它更是一种人文社会性的体现。那么再回过来谈谈神话本身,什么叫“神话”呢?
    谈到“神话”,不无遗憾地说,直到近代,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神话学科,更无从谈起“神话”一词。中国人往往以“故事”,“传奇”,“迷信”代替之。流传广泛的《西游记》和《白娘子》都只能委屈于经学、史学、文学这几个“护照”里。一直到20世纪初年,神话在中国才算另起了炉灶。20世纪初,我国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神话学在域外学术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从而逐步打破传统的神话研究依附于人文学科的局面。特别是经过五四时期科学与民主思想的熏陶和洗炼,现代神话学日益成为启迪民智的新文化事业的一部分。
说道神话的新鲜出炉,就不能不说中国现代第一部神话研究专著《中国神话研究ABC》,那么也就不能不提到茅盾,以及和他同时代的袁珂、胡适、闻一多等人对现代中国神话研究的贡献。正是在他们的开拓带领下,中国的神话研究经历了这么几个历史时刻,意义深远:
(一)1903年第一篇神话学论文发表后的第一个十年,是中国神话学的萌芽阶段。西方神话学传入我国,引起了知识界的兴趣和思考,为中国神话学的建立和建设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西方神话学传入我国,主要通过两条途径:间接的通过日本;直接的来自欧洲。“神话”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梁启超著于1902年的《新史学》系列文章之一《历史与人种之关系》一文中。
(二)从20世纪20年代初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是中国神话学的奠基阶段。神话学是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此后的近20年间,在新思潮的洪流中得到了扎实的发展。中国神话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吸引了相当一部分知名学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专门的研究,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至今仍有影响的神话学著作和论文。中国神话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学科意识也日渐鲜明。其标志是:一方面是以鲁迅、周作人、沈雁冰(茅盾)为代表的文学家,引进、改造并吸收了西方、主要是英国人类学派神话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特别是沈雁冰的《中国神话研究ABC》等专著的问世,不仅奠定了中国神话学的理论基础,使中国神话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学术界所承认,而且使在人类学派影响下出现于中国学坛的这部分学者成为中国神话学领域里的一个颇有成绩的、主要的神话研究群体。另一方面是以顾颉刚、杨宽等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了累层的历史观和民族的神话史观,不仅在方法和理论上竭尽全力去营构中国神话学的基础,而且对中国典籍神话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神话人物进行扎实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因而形成了著名的“古史辨”神话学派。
(三)1937年到40年代末,是中国神话学的拓展期。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北平、天津、上海等大城市沦于敌手,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先过后迁到了西南边疆。一大批民族学家、社会学家、文学研究家和美术史学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少数民族神话田野考察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把神话学研究的视野大大地拓展了,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神话不再局限于汉文典籍上的古代记载,学者们拥有了许多现存的后进民族甚至还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民族的依靠口口相传而保存下来的口头神话材料;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神话的发掘,不仅是数量和品种的增加,而且为中国古代神话中许多不能索解的问题提供了破译的线索和钥匙。神话学家们根据这些新鲜材料,贡献出了一些闪烁着真知灼见的、有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和研究论文,如闻一多的《伏羲考》、芮逸夫的《苗族的洪水故事与伏羲女娲的传说》、马长寿的《苗瑶之起源神话》以及吴泽霖、陈国钧、陶云逵、马学良等民族学家的神话论文等,标志着中国神话学史上一个独具风采的时期的到来。
(四)宏观地看来,从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由于在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民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普查,搜集了许多在学术界鲜为人知,但至今仍在口头上流传的神话,这是此前任何时候所不能比拟的。同时,长沙马王堆汉墓彩绘帛画以及其他以神话为题材的考古文物的发现,为中国神话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但在理论观点上却深受庸俗社会学和左的教条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学术研究的开展和研究水准的提高。
    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少数民族神话研究是中国神话学中最能体现中国神话多民族特色、蕴藏最丰、最有潜力的领域。40年来,对西南地区的创世神话、东北的萨满神话、中难地区的楚巫神话、各地的傩公傩母神话的研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并相应出现了以地域为特色的神话研究群体,他们的成果已经为世界所瞩目。
此外,在全国各地的刊物上和学术会议上,开展了关于神话基础理论、少数民族神话,以及广义神话、原始宗教与神话关系等问题的讨论,推动了神话理论水平的普遍提高。
其实,在中国古代神话发展演化的历史过程中,有着明显的逻辑性和规律性,比方说它和我们国家不同的地域风俗,不同民族的心理特征有着相互关联,与中国原始宗教和后来传入的佛教有着互存性。而且我觉得神话的产生是与我们祖先在大自然的探索发现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的,所以我觉得探索是伟大的,但不管神话的迷彩是否点燃你的心灯,请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来感应天地的万华千貌,感受神圣于天地的天人之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