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查看: 1258|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还珠楼主这个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4-22 22: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到了一点,就想拿出来“炫耀炫耀”
在民国武侠小说北派四大家中,最早使读者着迷,又最受评论界斥责,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便是还珠楼主。

还珠楼主(1902—1961),原名李善基,后名李寿民,四川省长春县人。他生在一个书香世家,祖上累代为官。他的父亲李元甫在光绪年问曾在苏州为宫,后因不满官场黑暗,弃官归里,以教私塾为业。所以,李寿民从小便在他父亲的悉心调教下,打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实基础。他三岁便开始读书习字,五岁便能吟诗作文,七岁时写丈许大对已然挥洒自如,九岁作《“一”字论》洋洋五千言,在乡里间被誉为神童,当时长寿县衙特制“神童”二字匾,敲锣打鼓送往李家祠堂。可见李寿民后来得享盛名并非侥幸获致。

还珠楼主的一生,历经曲折跌宕,极富传奇色彩。他七岁便登过峨眉、青城,十岁时在他的塾师带领下再登峨眉、青城。这位王姓塾师不是一个腐儒,他为还珠导游,随处讲说掌故,如数家珍;他还带还珠去见峨眉仙峰禅院一位精干气功的和尚,使还珠在幼时便学会了气功。还珠楼主十二岁丧父,随即由他的母亲带往苏州投亲,家境骤变。在苏州,李寿民认识了长于他三岁的文珠姑娘,这姑娘面目清秀,性格温柔,弹得一手好琵琶,他们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渐渐产生了感情,形影不离,到李寿民十六岁时,他终于察觉自己正处在初恋之中。但是李寿民为家境所迫,不得不北上天津谋生。他与文珠分手后,仍时时书信往来。不料天不从人之愿,变起非常,文珠竟落入烟花队中,此后音信不通,使李寿民在精神上受到一次痛苦的打击,直到李寿民婚后,仍不时念及文珠。李夫人孙经洵很同情文珠的遭遇,当李寿民为与孙经洵结婚筹款,撰著《蜀山剑侠传》,孙便建议他以还珠楼主为笔名,以纪念文珠。孙经洵的教养、豁达,她的极富同情心和她对李的体贴,于此可见一斑,观其所为不禁令人肃然起敬,还珠之终于得享盛名与这位贤内助大有关系。

李、孙的缔姻,在当时也是轰动津门的一大新闻。孙经洵出身豪富之家,其父孙仲山是大中银行董事长。李寿民至津,曾在傅作义幕中任中文秘书,与当时留英归国任英文秘书的段茂澜甚为投合。后段茂澜出任天津电话局局长,李应邀任段之秘书(或说是在邮政局,不确),专办酬应函件。业余在孙仲山公馆兼做家庭教师,遂与比他小六岁的孙二小姐经询相爱。孙仲山得悉此事大怒,辞退李寿民,严责孙经洵,致使孙经洵弃家出走。孙仲山以“拐带良家妇女”之罪名将李投入监狱。开庭审理时,孙经洵突然在旁听席上出现,理直气壮地申明自己有婚姻自主权,李即得判无罪开释。此事在当时闹得满城风雨,几于无人不知。

“七七”事变后,日寇曾设法劝诱李寿民任伪职,遭李拒绝,遂以李“涉嫌重庆分子”抓往宪兵队,鞭打、灌凉水、向眼睛揉辣椒面,备施酷刑,李终不屈,熬了七十天,挺了过来,经保释出狱。

1957年反右,还珠平安度过。1958年6月,某杂志刊登《不许还珠楼主继续放毒》一文,还珠读后默然,当夜即脑溢血,由此辗转病榻两年有余,临终前口授完成了长篇小说《杜甫》。当他讲述完杜甫穷愁潦倒、病死舟中的那段结尾后,对他的夫人孙经询说:“二小姐,我也要走了。你多保重!”二日后即溢然长逝,享年五十九岁,恰与杜甫同寿。

为了有助于今天的读者理解还珠楼主的作品,我就还珠子女观贤、观鼎姐弟所作《回忆父亲还珠楼主》一文做了如上摘要(原文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3月15日至4月2日)。虽然我对还珠生平旱有耳闻,当观贤将此文寄来时,披阅一过,仍不禁感慨万端。

这便是在民国武侠小说史上领袖群伦的还珠楼主,被称为“荒诞至极”的一代奇才所经历的荒诞的人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7-4-22 22:1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还珠楼主的研究,早在四十年代未即有徐国桢作《还珠楼主论》,先在陈蝶衣主编的《宇宙》杂志1948年第3至5期连载,后由上海正气书局于1949年2月出版单行本,全文约三万字,篇幅不算大,但其中的很多论断在今天看来仍很确实,称得上是还珠的知己。七十年代以来,香港黄汉立、台湾叶洪生对还珠的研究致力颇勤,成绩卓著。我曾与洪生在蜗居促膝谈武论侠,相视大笑,唯时间短促,未能尽兴,是一憾事。近年来,内地研究还珠者,日渐增多,据我所知,上海周清霖收集还珠篇目最为完备,考订精详,曾在寒舍听他讲述,十分佩服。此外,在京津两地有些老友会面,总免不了要谈论还珠,对其才华无不推崇。还珠的知音遍及海内外,而且并非“庸俗小市民”。

一部小说,能够使上百万人入迷,历久不衰,百读不厌,常读常新,越读越能品味出其意味之隽永,这就值得研究。

还珠楼主有他鲜明的个性,他酷爱自然风光,遍游名胜古迹,这对他小说创作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徐国桢在《还珠楼主论》中说:“他自己本来的意思,很想把所历所见的山水人物,写成笔记,恰巧其时天津有一家《天风报》,缺少一篇长篇武侠小说,他在人家鼓动之下,就不经意地采用了《蜀山剑侠传》作篇名,一天天写下去。不料读者异常欢迎。”这段话揭开了还珠楼主作品艺术魅力的部分奥秘,正是自然风光美所激发的诗情,把他导向了成功之路。还珠楼主的成功,并非一蹴即就,而是有一个探索过程。他应邀写武侠小说,内心却怀着自然风光激发的诗情,怎样使主观意愿与客观条件谐调起来?他很费了一番心思。《蜀山剑侠传》的前几回并非没有描写风景,只是现实的武侠情节总显得与自然风光美不能结合得天衣无缝,这使他感到开始“写得甚不惬意”,直到他把神话和自然美结合起来,才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名山大川的雄伟或秀美与神话传说的奇幻融为一体,神话为山川添了灵气,山川使神话更为瑰丽,两者相得益彰。每逢写到这个时候,还珠楼主便抑制不住那奔放的诗情,笔底一泻千里,远近兼收,动静呼应,洋洋洒洒地连篇累牍说个尽兴。下面且节录一段《青城十九侠》中的“巫江取宝”为例:

卞明德在百忙中瞥见,适才所见那片轻云逐渐展开,布

满了大半天。月光不时出没隐现于密云之中,淡无光华。山

风渐作,下面峡中江涛澎湃,击石有声。估量时辰将至,……

耳听风涛大作,觉着面前景色骤暗。卞明德抬头一看天上,业

已阴云四合,不见丝毫星月影于,只有电闪似金蛇一般在云

边掣动。电光闪处,照得浓云山岳一般,密层层簇涌满天。风

是越来越大,上面技术扬尘,下面洪涛怒涌,滩声如雷。残

枝乱于舞空擦地,卷走不息,千里江峡齐作回音,万窍怒号

震撼峡壁,似欲崩颓,令人耳聋心悸。比起适才妖风,来势

又是不同,方幸身在法圈以内,风吹不到身上,突地眼前金

蛇乱窜,震天价一个大霹雷打将下来,风便小了许多。跟着

稀落落一丛雨点打向地上,滴滴挞哒,响不片刻,由疏而密,

雨点也越来越大,直似银河决口自空倒灌,哗哗刷刷,连同

江声滩声,响成一片狂喧。那迅雷霹雳更一个接一个,挟着

电光雷火打将下来,声震天地。山势陡峻,除临江一面有大

片平地外,后面还有崖嶂矗立。水自崖顶化为大小瀑布,争

先喷坠,黑影里看去,直似无数大小白龙沿崖翔舞。地上石

多土少,无什蓄水之处。雨只管大得出奇,水仅一二尺深,势

绝迅疾,再吃高处飞落下来的狂瀑一催,化为惊湍急浪,挟

着风雨吹折的沙石树枝,齐向崖过驶落,直坠江中,又添了

无数威势。有时电光闪过,照见满地波光流走,疾如奔马,眼

神一花,仿佛连崖都要飞去。端的声势猛恶,从来未见。卞

明德方自骇异,忽见前面暗影中有一股金光霞彩,自江峡之

下,透过两面峡崖朝空涌起。眼看便见两道十来丈长的灰黄

色光华,由对面危崖,朝那金霞起处电射而下。方料灵姑等

来了对头,两道青虹已自峡中飞上,迎着那两道灰黄色光华,

就在两岸空处时上时下,时隐时现,往来驰逐,纠结争斗起

来。卞明德正看得起劲,……同时下面江峡中金霞越益浓盛,

上烛霄汉,当顶天空中的黑云都被幻映成了乌金霞彩,加上

十来道青黄红白光华在峡中飞舞盘旋,照耀崖岩,丽影扬辉。

这便是还珠笔下古仙人广成子(最早见于《庄子》)金船藏宝在巫峡出水时的场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4-23 08:5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让我先去了解还珠楼主是何许人,老实说我还真不知道。我说我只看古龙的,貌似楼主很生气,说古龙不过是还珠楼主的一个徒弟。
  可是到现在,我除了知道,还珠楼主是古龙的师傅外,我还是不知道他是何许人。
  呵呵,大女子头发长见识短,不好意思了。
  明天开始,去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7:56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还不是古龙的师傅,他连香港都没去过
我只不过想和副斑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4-23 19:53 | 只看该作者
根本没听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4-24 07:21 | 只看该作者
晕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已被删除
7#
发表于 2007-4-24 12:3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4-24 12:40 | 只看该作者
还珠楼主是有这么个人,不过,说是古龙的师傅,有炒作之嫌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夜夜 该用户已被删除
9#
发表于 2007-4-26 12: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4-26 14:16 | 只看该作者
不知所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浙ICP备11026473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