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mv]http://bbs.zyjk120.cn/UploadFile/2006-10/200610512432868437.mp3[/wmv]
—— 箫与钢琴
演奏:陈悦 萧;马克 钢琴
箫声如水,
音乐中似有泰戈尔的韵脚,
又隐约散发着绿茶的清香!
很少有这种情形
——每当听到一首乐曲,
内心便会不由自主的被召唤,
沉醉其中而无法自拔。
这就是《乱红》
陈悦细腻而感性的演绎
是传统的、古典的、
更是现代的、时尚的。
这位楚楚的东方女子,
吹唱着一管箫、一支笛,
用全新的音乐语言,
将现代东方女性的
含蓄之美、娴静之美,
展示给我们。
______________
用钢琴打了沉静的绿绸样的底子, 箫笛之声在上面似绣女手中的女红,一针一针地刺下去,一丝一丝地抽上来,一片一片的<乱红>就这样飘落下来……
箫与笛应是同一宗乐器了,与笛所吹奏的晨光里的清风流云不同,如果说笛声亮,而箫声则幽。笛声属于清晨,锐的可以划破稠雾,露出骄阳。而幽幽的箫声,是心魂,应是属于月,且应是凉月。不盈亦不缺,正好如一瓣落花, 浮在如水的夜空。而《乱红》就应了这样的情景。
喜欢文字,是因为有时候一个字词里面,可有无边的意境去让人无端地遐想。比如“乱红”,一个乱字,多少女儿家的心绪,应是一生一世的沉迷了。比如“青衣”,一个青字,多少华年丽影,踮着碎步,抖着水袖,去了。一句“姹紫嫣红”收了所有的绝代芳华,都是有声有色的,极美极美的……
还喜欢“前世今生”,喜欢“尘缘如梦”,喜欢“光阴”喜欢“岁月”……喜欢在这样的字眼里触摸一种质感, 且能感觉到光阴如水,岁月如沙,沁凉地,飞快地流着......
而箫声一出,这些字眼都纷纷抖落了下来,便是那一地《乱红》。
然后还有你, 你寻着箫声,沐着月色,踏着落红,来赴我前世的约、今生的缘......
听箫,越听越远,仿佛是偶尔同行的旅人,到了分手的路口,一步三回头,还是匆匆地别了,慢慢地远了。 遥遥地隔了水的彼岸花,似有似无, 洇着三月。三月又来,而你不来……
在这个花事将近的时节里,来听《乱红》,而月也恰好细小地被白描在夜空,趁着繁花还没开,先去看她们的谜底,然后假装不知,暗笑在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