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假开始了,不少高校毕业班的学子们不是收拾行囊准备回家过年,而是整装待发等待新一轮招聘会的开始。为了在激烈的求职竞争中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们不遗余力,甚至不惜花费“血本”。从简历制作到形象包装,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所需花费的门类越来越多,数目也越来越大,就业成本正水涨船高。记者调查发现,高达九成的学生感叹:现在找工作的“投资”实在太昂贵了。
记者在市区一家化妆品专卖店采访时,刚好遇到前来选购彩妆的汕大法律系毕业班学生小蔡,她的手中拿着一张便笺,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各类求职“必需品”:彩妆、高跟鞋、套装……保守地估计了一下,大概需要800多元。她告诉记者,从去年10月份开始,她和同学们就开始为面试的着装发愁。平时在学校穿的衣服都是比较随意的休闲装,求职时为了给考官留下好印象,几乎所有学生都会买一些职业一点的套装,男生买名牌衬衫皮鞋,再配时尚一点的手提包。女生则会购买各种职业套装,有些还会给自己做一些发型,添一些化妆品。在服装等外形包装上,多数同学要花费五六百元左右。为了这次购物,她家里特地给她汇来一千多元。
除了为自己外形包装外,不少大学生还在简历上大花功夫。采访中,多数大学毕业生都表示,应聘时,一份精美的简历是求职成功的基础。除了详细的个人介绍外,简历中还会附上自己各种证书复印件,有些还有论文或发表的作品。记者留意到,现在的人才招聘会已经成为大学生简历的“盛装舞会”:各色封面、用Photoshop特制的自荐信底纸、多幅数码冲印摄影作品、随简历附“VCD”,再加上大海撒网式的投简历,所花费用实在不菲。
小周是汕头某高校计算机系的应届毕业生,从去年十月份开始,他就“赶场”参加珠三角的高校招聘会。在2个多月四处奔波的日子里,交通费花了600多元,还不包括蹭同学的住和吃,而通讯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毕业两年从事媒体工作的陈小姐回忆起找工作的情况时,用“不堪回首”四个字来形容。她告诉记者,她家在汕头,当时在广州一家媒体边实习边找工作。3个月来,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费,大概花掉3000多元,最终还只能空手而归。
是什么原因造成大学生找工作成本越来越高呢?汕大商学院陈老师认为,求职成本偏高与近几年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很大的关系。毕业生们为了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高标准地制作简历,高档次地购买衣服,高消费地参加各种考试,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招聘会现场。陈老师指出,大学生求职前要做好规划和准备,定出就业方向和区域,不能盲目地到处“赶场”。同时,相关的主管部门能从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的角度出发,制定好政策制度,切实把大学生找工作的成本降下来。 |
|